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征

作品数:66 被引量:516H指数:1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7篇META分析
  • 31篇化疗
  • 28篇随机对照试验
  • 19篇热疗
  • 13篇肺癌
  • 12篇热疗治疗
  • 11篇细胞
  • 11篇放疗
  • 10篇肿瘤
  • 10篇小细胞
  • 9篇疲乏
  • 9篇细胞肺癌
  • 9篇小细胞肺癌
  • 9篇腹腔
  • 9篇癌因性疲乏
  • 8篇热灌注
  • 8篇化疗联合
  • 8篇灌注
  • 8篇非小细胞
  • 7篇食管

机构

  • 43篇兰州大学
  • 36篇兰州医学院第...
  • 17篇兰州大学第一...
  • 7篇甘肃省肿瘤医...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6篇李征
  • 44篇米登海
  • 30篇杨克虎
  • 25篇田金徽
  • 23篇曹农
  • 11篇马彬
  • 10篇王道英
  • 10篇任维维
  • 6篇拜争刚
  • 5篇张秋宁
  • 4篇蒋运兰
  • 4篇王小虎
  • 4篇韦英
  • 3篇刘雅莉
  • 3篇胡月
  • 3篇张凯
  • 2篇李燕红
  • 2篇张质钢
  • 2篇李海滨
  • 2篇谢俊芳

传媒

  • 9篇中国循证医学...
  • 6篇甘肃医药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实用肿瘤杂志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循证医学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筛选有关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比单一静脉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2位研究者逐篇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8篇RCTs,共522例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途径联合疗法的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均优于单纯静脉化疗(OR=3.17,95%CI:2.02-4.97)、(OR=2.76,95%CI:1.65-4.6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减少(OR=1.16,95%CI:0.70-1.91)、血小板下降(OR=0.95,95%CI:0.53-1.69)、恶心呕吐(OR=1.08,95%CI:0.65-1.80)、肝脏损害(OR=1.37,95%CI:0.55-3.38),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静脉化疗相比,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的双途径化疗能显著提高癌性腹水患者的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韦英李征米登海温志震余新林李忠信李朝霞任维维
关键词:癌性腹水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META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皮质醇激素变化致癌因性疲乏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变化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8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疲乏组(50例疲乏患者)和非疲乏组(30例非疲乏患者),利用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FSI-SF)和疲劳症状量表(FSI)对患者进行评估。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皮质醇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COD-PAP法测定血清胆固醇浓度,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α2-球蛋白比值并计算血清α2-球蛋白浓度。结果:疲乏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非疲乏组[(119.68±5.34)nmol/L vs.(163.45±31.49)nmol/L,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高于非疲乏组[(104.50±17.15)ng/L vs.(51.43±13.24)ng/L,P<0.05]。疲乏组患者MFSI-SF评分与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呈负相关(r=-0.867,P<0.001),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809,P<0.001);疲乏组患者FSI评分与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呈负相关(r=-0.747,P<0.001),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701,P<0.001)。疲乏组患者血清胆固醇[(1.25±0.70)mmol/L vs.(3.28±0.73)mmol/L,P<0.05]、白蛋白[(18.24±7.03)g/L vs.(37.40±8.05)g/L,P<0.05]和α2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疲乏组[(2.25±1.07)g/L vs.(5.36±1.09)g/L,P<0.05]。结论:疲乏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增高,而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恶性肿瘤患者机体低血清皮质醇激素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紊乱和癌因性疲乏的发生,血清皮质醇激素降低的机制与其合成原料血清胆固醇及其运载蛋白(白蛋白特别是α2球蛋白)降低有关。
李忠信米登海杨芳温志震刘小荣王永祥任维维李征
关键词: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皮质醇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伴鳞状细胞癌一例
2020年
患者,女,63岁,因“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左侧乳房肿块1周”于2018年7月入院。患者于2018年4月无意发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约鸡蛋大小,活动度欠佳,部分融合,无压痛、发热、头痛、头晕等症状,中药、抗生素治疗后无明显效果。2018年6月患者发现左侧乳房外上肿块,大小约5.0 cm×5.0 cm×2.0 cm,质硬,无压痛,无橘皮样变和乳房疼痛,乳头无溢液,遂行乳腺超声检查结果示左侧乳腺多发占位性病变?建议手术,取病理组织活检。
周军沈少艳李征赵成鹏米登海
关键词: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鳞状细胞癌碰撞瘤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M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员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的骨痛缓解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独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结果为显效率[OR=3.56,95%CI=(2.27,5.60)],总有效率[OR=4.42,95%CI=(2.77,7.07)];联合组的骨病变和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单独化疗组,但只有骨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结果为骨病变[OR=0.34,95%CI=(0.18,0.64)];联合组的发热、疲劳、恶心、便秘及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独化疗组,但只有发热和便秘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结果为发热[OR=5.15,95%CI=(2.00,13.26)]、便秘[OR=9.69,95%CI=(1.15,81.81)]。结论相较于单独化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MM能显著提高患者骨痛缓解率,降低患者骨病变的发生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发热和便秘的风险。
马若飞米登海李征温志震余新林李忠信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唑来膦酸化疗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同步及序贯放化疗治疗直肠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时序放化疗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相关文献,进一步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文献主要信息,包括试验分组、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临床分期及结局指标。比较同步放化疗(同步组)和序贯放化疗(序贯组)治疗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和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 1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步组和序贯组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7,95%CI(0.96,2.26),P>0.05〕。同步组2年总生存率〔OR=2.04,95%CI(1.26,3.30),P<0.05〕、3年总生存率〔OR=2.04,95%CI(1.50,2.78),P<0.05〕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0,95%CI(0.73,2.33),P>0.05〕。同步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OR=2.68,95%CI(1.76,4.07),P<0.001〕、2年无进展生存率〔OR=2.66,95%CI(1.19,5.95),P=0.02〕、3年无进展生存率〔OR=1.70,95%CI(1.18,2.45),P=0.004〕及总有效率〔OR=2.49,95%CI(1.25,4.97),P=0.01〕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腹泻发生率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4,95%CI(1.88,4.60),P<0.001〕。两组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神经毒性、腹痛和皮肤黏膜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重度腹泻发生率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9,95%CI(1.31,4.38),P=0.005〕。两组重度恶心呕吐、重度白细胞计数下降和重度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提高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但
李征米登海曹农杨克虎田金徽马彬拜争刚
关键词:直肠肿瘤化放疗序贯
热化放三联疗法治疗食管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热疗、化疗、放疗(热化放)联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比较热化放三联疗法对比二联疗法或单用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参考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并结合本研究特点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RCT(7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热化放组的1、3、5、7年生存率、3年局部控制率、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化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下降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热化放组的1、3、5年生存率、3年局部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单放组,且复发率低于单放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下降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化放三联疗法的远期及近期疗效均优于化放疗法及单放疗法,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热化放三联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于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米登海李征杨克虎曹农田金徽马彬刘雅莉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治疗性随机对照试验
甘氨双唑钠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背景与目的甘氨双唑钠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射增敏作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本研究系统评价甘氨双唑钠对NSCLC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辅助其它检索,收集所有关于甘氨双唑钠对NSCLC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参考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并利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疗法(OR合并=3.29,95%CI:2.47-4.39,P<0.000,01)或优于放疗联合安慰剂(维生素C)疗法(OR合并=3.65,95%CI:2.25-5.92,P<0.000,01);在生存质量提高率和1年、2年生存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血液学毒性、心脏毒性等安全指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疗法治疗NSCLC,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放疗联合安慰剂(维生素C)疗法,并且不增加放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任维维李征米登海杨克虎田金徽张质钢
关键词:肺肿瘤放射增敏剂META分析RCT
TACE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WanFang八大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两位评价员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1 1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联合组0.5年[风险比5.12,95%可信区间(3.46,7.58)],1年[风险比3.03,95%可信区间(2.26,4.06)],2年[风险比3.51,95%可信区间(2.45,5.02)],3年[风险比3.60,95%可信区间(2.42,5.37)],5年[风险比4.70,95%可信区间(2.41,9.17)]的总生存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好于介入化疗栓塞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肝功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介入化疗栓塞术组,但只有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发热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介入化疗栓塞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介入化疗栓塞术,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近期疗效,且安全性很好,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李征米登海杨克虎曹农田金徽刘雅莉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介入化疗栓塞术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冠心病(CHD)及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VIP)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等数据库,配合补充检索手段,收集所有比较常规疗法联合灯盏生脉胶囊与单纯常规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RCTs(1 603例病人)研究。①冠心病治疗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OR=3.31, 95%CI(2.36, 4.64)]、显效率[OR=1.81, 95%CI(1.39, 2.36)]均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组心力衰竭发生率[OR=0.46, 95%CI(0.23, 0.92)]、心绞痛住院发生率[OR=0.49, 95%CI(0.25, 0.95)]及心肌梗死[OR=0.36, 95%CI(0.15, 0.89)]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及常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室重构及心脏舒缩功能,提高其运动耐量。结论与单纯常规基础疗法相比,常规疗法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更好,并且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趋势。
李海滨李征胡月杨志慧杨志慧李燕红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灯盏生脉胶囊META分析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氩氦刀治疗肝癌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AHCS)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TACE联合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5月1日。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1 46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TACE+AHCS组的总有效率、完全坏死率、0.5年、1年、1.5年、2年、2.5年生存率、AFP、CD4和/Ts细胞方面均明显优于TACE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ACE+AHCS组的0.5年、1.5年、2年、2.5年生存率、AFP和细胞方面均优于AHCS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TACE或单纯AHCS治疗相比,TACE+AHCS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李征米登海杨克虎曹农田金徽马彬刘雅莉
关键词:肝癌氩氦刀肝动脉化疗栓塞术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