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志成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地下水
  • 3篇地震
  • 3篇地震预报
  • 2篇地球
  • 2篇地球自转
  • 2篇地球自转速度
  • 2篇动量
  • 2篇日长
  • 2篇年变化
  • 2篇自转
  • 2篇自转速度
  • 2篇角动量
  • 2篇角速度
  • 1篇示范区
  • 1篇首都圈
  • 1篇钱德勒摆动
  • 1篇前兆
  • 1篇前兆异常
  • 1篇极移
  • 1篇减灾

机构

  • 7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北京市地震局
  • 3篇山西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7篇曹志成
  • 6篇宋贯一
  • 6篇王吉易
  • 3篇杨同林
  • 3篇范雪芳
  • 3篇郑云贞
  • 3篇张子广
  • 3篇黄辅琼
  • 3篇杨明波
  • 1篇张常慧
  • 1篇王永杰
  • 1篇杜锡武
  • 1篇蒋春花
  • 1篇宋晓冰

传媒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地下水诱发的浅层前兆异常及其机理与有关的地震预报问题(2)被引量:20
2002年
分析了现有主要地震前兆模式 (包括热物质上涌模式 )在解释现实观测到的浅层异常时遇到的困难。论证了多种前兆异常与空间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的密切成因联系。诱发前兆异常具有 7个主要的特征 ,即种类的多样性、与降水及地下水变化关系的非线性、发生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的层次性、时间分布的成丛性、空间分布的大区域性以及多种手段异常变化的时空关联性等。
王吉易宋贯一曹志成郑云贞张子广范雪芳黄辅琼杨明波
关键词:地下水地震预报降水
地下水诱发的浅层前兆异常及其机理与有关的地震预报问题(3)被引量:24
2003年
按照地下水诱发异常的机理,讨论了诱发前兆异常的干扰与识别问题,并对"降水、地下水干扰"观点提出质疑。拟定出5个诱发异常的判据。初步拟定以地下水为加卸载手段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提出"长、中、短、临多层次组合(耦合)式地震预报模式"。提出地震分析预报方法"同一化"研制思路。对地震地下流体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意见。
王吉易宋贯一曹志成郑云贞张子广范雪芳黄辅琼杨明波
关键词:前兆异常地震预报
地下水诱发的浅层前兆异常及其机理与有关的地震预报问题(1)被引量:37
2002年
依照“源、场、外”相结合的地震科学研究思路 ,提出地下水诱发浅层前兆异常机理。认为降水等因素造成的地下水动态变化 ,可产生一种作用于地壳岩石的附加流体力 ;地震前 ,通过多种流体力作用 ,引起已经积累较高应力的地壳应力——应变场调整变化 ,并使岩石强度改变 ,从而促进与诱发浅层地壳的构造变动 ;其结果是派生或伴生出地形变、地应力、水化学及地电阻率等多种浅层前兆异常。在降水、地下水的多种周期变化成分中 ,只有那些能与地壳应力 -应变过程产生力学耦合的周期变化 ,才能调制与诱发出异常 ,这一部分变化可做为广义的地震前兆。孔隙压力、动水压力以及化学腐蚀等原理 ,是该异常机理的理论基础。列举出六方面的事实做为该机理直接的或间接的证据。
王吉易宋贯一曹志成郑云贞张子广范雪芳黄辅琼杨明波
关键词:地下水地震预报
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
本文利用宋贯一等(2006)发表的“极移的成因及其移动特征”一文中的自转轴受迫摆动资料,从理论上推断出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特征.结果证明,理论计算出的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曲线形态特征与观测曲线形态特征十分吻合.从而得出,太...
宋贯一曹志成王吉易杨同林
关键词:地球自转角动量角速度
文献传递
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被引量:25
2007年
本文利用宋贯一等(2006)发表的"极移的成因及其移动特征"一文中的自转轴受迫摆动资料,从理论上推断出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特征.结果证明,理论计算出的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曲线形态特征与观测曲线形态特征十分吻合.从而得出,太阳辐射光压在南、北半球的不平衡分布是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宋贯一曹志成王吉易杨同林
关键词:地球自转角动量角速度
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河北省分项目
曹志成王永杰杜锡武蒋春花孙佩卿等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和强震观测台网,实现了地震前兆观测的数字化,首次建立了省市两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分析预报技术系统和地震现场震情获取系统,率先建立起大规模分层次的区域地震通信网络系统,建...
关键词:
关键词: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
极移的成因及其移动特征被引量:17
2006年
作者发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与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南、北半球的不规则、不对称地理分布,及地球内部因核外液体形成的分层结构,构成了一套天然的能使地球产生自由章动的日、地间动量(能量)相耦合的物理机制.经研究,由该机制产生的极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极移轨迹的运动周期为13个月(0.92周/年),该周期由二个主要分量组成,一个为12个月(1周/年),另一个是14.1个月(0.85周/年,即钱德勒周期).(2)极移运动轨迹是是椭圆,短半轴(b)与长半轴(a)之比为0.86;扁率(a-b/a)为1:7.1.(3)瞬时极移振幅|m|的变化:对1周/年项,|m|随太阳回归运动而变化,在二至点时最大,在二分点时最小,具有对称性;对0.85周/年项,|m|随太阳回归运动而变化,在夏至点最大,每年12月5日左右最小.(4)瞬时极移存在反向运动(由东向西).在1周/年项极移运动中,自转极的正、反方向运动振幅的贡献各占50%;在0.85周/年项的极移运动中,反向运动的时间仅有33天,约占正向运动时间的1/10,正向运动振幅的贡献占96%,反向运动振幅的贡献大约占4%.(5)若以国际极点(CIO)为原点,自转极相对CIO的位移运动轨迹必然落在偏向于CIO的西侧.(6)极移振幅将长期保持下去而不会衰减,原因是太阳辐射为自转轴受迫摆动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激发能源.
宋贯一王吉易曹志成宋晓冰杨同林张常慧
关键词:钱德勒摆动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