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际武

作品数:95 被引量:31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6篇三叉神经
  • 15篇尾侧亚核
  • 15篇免疫
  • 14篇神经元
  • 14篇周围灰质
  • 14篇氨酸
  • 13篇中脑
  • 13篇脑导水管
  • 12篇导水管周围灰...
  • 11篇导水管
  • 11篇延髓
  • 11篇受体
  • 11篇中脑导水管
  • 11篇中脑导水管周...
  • 11篇细胞
  • 11篇伏核
  • 10篇三叉神经脊束...
  • 10篇伤害性
  • 10篇伤害性刺激
  • 9篇三叉神经脊束...

机构

  • 91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南通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京都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滋贺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5篇施际武
  • 57篇李云庆
  • 43篇饶志仁
  • 17篇王智明
  • 11篇陈良为
  • 7篇武胜昔
  • 6篇杨鲲
  • 4篇凌树才
  • 4篇王锦玲
  • 4篇王亚云
  • 4篇刘顺利
  • 4篇董元祥
  • 4篇邱建华
  • 3篇晋光荣
  • 3篇熊抗辉
  • 3篇王昭金
  • 2篇郭峰
  • 2篇贾宏阁
  • 2篇张怡泓
  • 2篇高蓉

传媒

  • 40篇解剖学报
  • 31篇神经解剖学杂...
  • 4篇中国疼痛医学...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针刺研究
  • 2篇生理学报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0
  • 8篇1999
  • 12篇1998
  • 8篇1997
  • 14篇1996
  • 8篇1995
  • 11篇1994
  • 2篇1993
  • 9篇1992
  • 2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 3篇1988
  • 2篇1987
  • 1篇1986
  • 1篇1985
  • 2篇1984
  • 1篇1983
  • 2篇1981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延髓内神经激肽B受体神经元对腹膜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研究
1998年
为探讨神经激肽B受体(neurokininbreceptor,NKR)神经元在大鼠延髓的定位及其在腹膜伤害性传入信息整合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显示NKR神经元的分布并观察它们对腹膜化学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结果表明:NKR样免疫反应(NKR-LI)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孤束核(Sol)、延髓腹外侧区(VLM)、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浅层和三叉旁核(Pa5)。腹膜伤害性刺激激诱导的Fos表达神经元多数分布在Sol、VLM、Pa5和最后区。Sol、VLM和Pa5中约30.1%的NKR-LI神经元同时呈Fos样免疫反应。本研究提示:延髓内上述核团NKR-LI神经元与腹膜伤害性初级传入信息的整合有关,可能参与内脏伤害性刺激的抗伤害性感受(anti-noceciption)过程。
陈良为管振龙张文斌施际武
关键词:FOS表达伤害性刺激延髓
电生理学特性得到确定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内谷氨酸和P物质的共存被引量:5
1998年
在离体灌流带脊髓和坐骨神经的标本上,对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对P物质(SP)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及谷氨酸(Glu)/SP共存的特点进行了研究。(1)对135个细胞进行了细胞内记录,并依纤维传导速度将其分为Aα/β(>12m/s)和C(<1.3m/s)两大类;它们的动作电位的快速后超极化(fAHP)有明显区别,C类的fAHP幅度小、时程长,Aα/β类的fAHP幅度大、时程短;(2)SP受体激动剂Sar-SP(10-6mol/L)诱导42%(5/12)的Aα/β细胞和80%(8/10)的C细胞发生去极化反应;(3)最后向给予SP受体激动剂的22个细胞内电泳biocytin,固定、切片后进行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和S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并同时显示biocytin,观察到biocytin标记并呈PAG样和SP样阳性的三标细胞在Aα/β类为25%(3/12),C类为80%(8/10),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DRG中Aα/β细胞与C细胞的化学解剖和电生理特性不同,SP可能通过作用于节细胞上的自身受体易化冲动的发放。
杨鲲王过渡李云庆施际武赵志奇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电生理学
大鼠脊髓P物质受体定位分布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10
1995年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大鼠脊髓和脊神经节内P物质受体的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证明,P物质受体阳性胞体和树突主要密集地分布于脊髓全长的Ⅰ层,此外,还发现Ⅱ层的外侧部出现少量阳性胞体和树突,来自Ⅲ层的阳性树突穿过Ⅱ层后进入Ⅰ层;Ⅲ~Ⅳ和Ⅹ层也可见中等密度的阳性胞体和树突;Ⅵ层和Ⅶ层仅见少量阳性胞体和树突,但胸髓中间带外侧核、骶髓副交感运动核、骶髓后连合核内可见大量浓染的阳性胞体和树突;Ⅷ、Ⅸ层、Onuf氏核、外侧颈核和外侧脊索核也有阳性胞体和树突.灰质内的阳性胞体的树突还伸向前索和外侧索,有时可达脊髓的边缘.此外,脊神经节内也可见少量散在且均匀分布的小型阳性胞体.
李云庆王智明施际武
关键词:P物质受体脊髓免疫细胞化学
豚鼠下丘P物质免疫反应显微及亚微结构特点被引量:2
1995年
采用免疫组化ABC-GDN技术结合免疫电镜,研究正常豚鼠下丘(IC)P物质免疫反应(SP-IR)阳性产物的分布及超微定位。结果表明:下丘中央核团SP-IR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大部分呈多极或星状,根据细胞大小可分为两型,即Ⅰ型-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20~150μm;Ⅱ型-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60~70μm。中央核团内SP-IR阳性纤维及终末数量亦较少。下丘中央旁核SP-IR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但可见分布较密集的SP-IR阳性纤维及终末。免疫透射电镜发现:在下丘含有较多的SP-IR阳性的轴突终末与阴性的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结构,突触后膜明显增厚,后膜下可见明显的突触小体,属Ⅰ型兴奋性突触。阳性的轴突末梢内有70nm左右的圆形清亮囊泡。研究结果表明:P物质(SP)可能是下丘听觉传入神经递质或调质。
邱建华王锦玲施际武姜鸿彦刘顺利
关键词:下丘P物质免疫反应免疫电镜
大白鼠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向小脑皮层的投射——HRP法研究被引量:2
1988年
本研究应用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白鼠中脑水管周围灰质(PAG)向小脑皮层的投射。结果表明:小脑皮层的所有注射区域均接受PAG的投射。PAG向同侧小脑皮层的投射多于对侧,两者之比约为3∶1。PAG-小脑皮层投射神经元主要位于PAG的中段和尾段的腹外侧区及内侧区的腹侧部,吻段很少见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以中、小型梭形和三角形细胞为主,偶见中型多极细胞;PAG尾段的尾端可见少量大型多极细胞。小脑和PAG均与许多内脏的功能活动有关。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此投射的机能意义。
李云庆施际武饶志仁
关键词:小脑皮层HRP法大白鼠
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Fos及SP受体免疫反应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的投射被引量:2
1997年
为了探讨三叉尾侧亚核(Vc)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直接投射的神经元与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能传入的关系,本研究用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与Fos和SP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研究了Vc向VPM投射的神经元。结果表明:(1)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c浅层(Ⅰ、ⅠⅠ层);(2)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在Vc浅层;(3)TMR注射入一侧VPM,逆标神经元仅见于对侧Vc和双侧延髓网状结构(MRF);(4)VcⅠ层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22.3%为Fos阳性,11.7%为SPR阳性;(5)Vc深层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13.1%为Fos阳性,8.5%为SPR阳性;(6)MRF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43.3%为Fos阳性,5.1%为SPR阳性。上述结果提示:(1)Vc及MRF内直接向VPM投射的部分神经元感受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2)VcⅠ层内直接向丘脑投射的部分神经元可能接受外周SP能的初级传入。
王智明李云庆施际武
关键词:丘脑腹后内侧核FOSSP受体
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甘氨酸受体和甘氨酸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研究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甘氨酸受体和甘氨酸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结果 :甘氨酸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胞体和纤维分布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各层 ,尤以浅层密集。甘氨酸阳性胞体在每层均有广泛分布 ,甘氨酸阳性纤维及终末密集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浅层 ,深层的阳性纤维及终末呈散在性分布。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甘氨酸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与甘氨酸受体阳性胞体和纤维的分布是相互匹配的。
庄志业刘大庸李云庆施际武
关键词:甘氨酸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的儿茶酚胺能投射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酪氨酸羟化酶样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的儿茶酚胺能投射。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HRP逆标并呈酪氨酸羟化酶样阳性的双标记细胞分别占由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投射细胞的18%和20%,这些双标记细胞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全长存在于其腹外侧区和内侧区腹侧部。结合生理学研究的结果,讨论了这些儿茶酚胺能投射细胞的性质和机能。
李云庆曾水林饶志仁施际武
关键词:中脑导水管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
大鼠脑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和3亚型的分布
1996年
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和3亚型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在大鼠脑内的定位分布。证明此二亚型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小脑颗粒细胞层;中等密度淡染的阳性胞体和纤维见于大脑皮质浅层、屏状核吻侧部、尾壳核、苍白球、腹侧苍白球、斜角带核垂直部、隔区、终纹床核和外侧网状核等处;小脑Purkinje细胞层和分子层内仅有少量淡染的阳性纤维。
王智明李云庆施际武
关键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微量海人藻酸刺激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后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c-fos的表达被引量:1
1998年
为了观察起自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下行投射对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将微量海人藻酸注入大鼠SRD中,致SRD神经元兴奋,在SRD下行通路的作用部位引起c-fos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在注射后30min,脊髓灰质内出现Fos阳性神经元,1.5~2h时达高峰,4h后明显减少。在高峰期,同一脊髓节段的不同板层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不同:Ⅰ、Ⅱ层>Ⅲ、Ⅳ层>Ⅴ~ⅩⅡ、Ⅹ层,Ⅷ、Ⅸ层中偶见。Vc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出现时间和分布与脊髓后角相似。上述结果提示。
凌树才李云庆施际武
关键词:延髓网状背侧亚核海人藻酸C-FOS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