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加虎

作品数:81 被引量:273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篇骨折
  • 20篇颈椎
  • 17篇手术
  • 17篇关节
  • 16篇畸形
  • 16篇钢板
  • 14篇韧带
  • 14篇后凸
  • 14篇肩锁关节
  • 13篇远端
  • 13篇喙锁
  • 13篇喙锁韧带
  • 12篇远端骨折
  • 12篇锁骨
  • 12篇脱位
  • 12篇后凸畸形
  • 11篇肩锁关节脱位
  • 11篇关节脱位
  • 8篇入路
  • 8篇内固定

机构

  • 69篇江苏省人民医...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徐州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市栖霞区...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81篇方加虎
  • 39篇李翔
  • 38篇宋李军
  • 24篇陈群
  • 23篇吕天润
  • 22篇秦晓东
  • 13篇贾连顺
  • 12篇周许辉
  • 5篇蔡卫华
  • 5篇陈雄生
  • 4篇殷国勇
  • 3篇郑天胜
  • 3篇洪顾麒
  • 3篇朱斌
  • 3篇袁文
  • 3篇凡进
  • 3篇张咏
  • 3篇陈浩
  • 3篇张浩
  • 3篇唐国龙

传媒

  • 6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5篇2024
  • 10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0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喙突骨折复位用螺钉导向固定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喙突骨折复位用螺钉导向固定器,包括上定位模块和下定位模块,上定位模块包括能够贴合在喙突上端面上的上定位板,以及设置在上定位板后侧的滑动套,上定位板上安装有临时固定针;下定位模块包括能够贴合在喙突下端面上的下...
方加虎
25例长管骨骨折不愈合的锁定钢板翻修治疗
目的:分析长管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总结使用锁定钢板翻修治疗的长管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25例长管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8~...
陈群宋李军方加虎李翔秦晓东吕天润
关键词:骨折植骨
文献传递
骨盆环损伤不稳定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策略
李翔方加虎宋李军秦晓东陈群吕天润
锁骨远端骨折新分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建立锁骨远端骨折新分型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1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44例;年龄19~86岁[(53.8±14.0)岁]。治疗前,常规摄双侧肩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骨折块长度、喙锁间距和肩锁间距。根据骨折线位置和喙锁韧带止点关系将锁骨远端骨折分为三型:Ⅰ型为骨折线位于喙锁韧带区域外侧,Ⅱ型为骨折线位于喙锁韧带区域,Ⅲ型为骨折线位于喙锁韧带区域内侧。根据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损伤情况将Ⅰ型进一步细分为ⅠA、ⅠB、ⅠC和ⅠD型;Ⅱ型进一步细分为ⅡA、ⅡB、ⅡC、ⅡD和ⅡE型。由10名高年资和10名低年资肩关节外科医师依据新分型方法对101例患者进行分型,间隔3个月后随机再次分型。采用Kappa系数评价新分型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52例稳定骨折(ⅠA、ⅠB、ⅡC、ⅡD型)采取非手术治疗;49例不稳定骨折(ⅠC、ⅠD、ⅡA、ⅡB、ⅡE、Ⅲ型)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喙锁韧带解剖重建26例,锁定钢板固定9例,锁骨钩钢板固定8例,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喙锁韧带解剖重建4例,拉力螺钉固定联合喙锁韧带解剖重建2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18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在治疗后3、6、12、18个月健侧和患侧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喙锁间距和肩锁间距;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骨折块长度Ⅰ型骨折患者为12.9(9.7,17.6)mm,Ⅱ型骨折患者为24.7(21.8,27.8)mm,Ⅲ型骨折患者为43.6(41.2,46.9)mm(P<0.01)。ⅠA、ⅠB、ⅡC、ⅡD和Ⅲ型骨折患者患侧喙锁间距和肩锁间距较健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C、ⅡA、ⅡB和ⅡE型骨折患者患侧喙锁间距较健侧均明显增大(P<0.01),而患侧肩锁间距较健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分型的观
薛骋郑兴国李翔宋李军秦晓东吕天润陈群薛铠啸方加虎
关键词:锁骨骨折韧带肩锁关节
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策略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宋李军蔡卫华李翔
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后凸Cobb角55°~73°(平均61°)。先以在过伸侧位X线片上测量的椎体后缘切线夹角为依据,决定颈椎后部的椎板及小关节等的截骨角度及范围,行颈后路截骨及前路松解术。术后行颅骨牵引使松解后颈椎后凸达到最大可能的矫正,7—10d后二期行颈前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第3天、3及6个月、1及2年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观察矫形效果,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位置并对比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患者畸形外观明显改善,颈部疼痛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术后MRI显示:颈椎生理曲度重建,后凸畸形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未见压迫。术后第3天X线片显示:后凸Cobb角为-12.3°~11.2°(平均-2.0°)。除1例AISA神经功能评分为D级外其他11例AISA神经功能评分均为E级。结论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有其特有的临床特征,对该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分期手术及手术间期持续牵引是较为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
周许辉张咏方加虎严望军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脊柱后凸颈椎脊柱融合术青少年
桡骨远端骨折的背侧双柱钢板的应用及背侧入路适应症的选择
方加虎
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骨折类型、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15例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27~54岁,平均39.2岁。其中后内侧劈裂骨折4例,后外侧劈裂骨折5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6例,2例合并胫骨近端骨折。后侧内固定物类型:3.5系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6例,3.5系统LC-DCP结合重建钢板4例,1/3管形钢板5例。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4~36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全部平台骨折均骨性愈合。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12周,平均7.2周;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10~22周,平均16.2周。疗效评价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按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步态、活动范围、稳定程度5个方面得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熟悉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技巧和手术适应证。
陈群宋李军方加虎李翔
关键词:胫骨平台后侧入路劈裂骨折钢板骨折固定术
颈椎后凸畸形动物模型构建及其相关研究
目的颈椎后凸畸形模型的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采用椎板切除等方法构建颈椎后凸畸形的动物模型,对模型行生物力学、影像学测量、超微结构观察研究,同时对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影像学测量和临床研究。结果1实验组在4~6月后形成了后凸...
方加虎
关键词:颈椎后凸畸形动物模型椎体终板透射电镜生物力学影像学测量
文献传递
陈旧性颈椎过伸伤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陈旧性颈椎过伸伤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陈旧性颈椎过伸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损伤到就诊时间为3个月~8年,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三组,第1组:3~6个月,17例;第2组:〉6~12个月,8例;第3组:〉12个月~8年,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进行JOA评分,观察神经功能的改善率,比较各组的恢复情况。2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4例行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三组之间的患者例数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9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1年,第1组平均改善率为23.8%,第2组平均改善率为53.9%,第3组平均改善率为54.3%。术后3个月、术后1年,第1组和第2组、第1组和第3组的JOA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第2组和第3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陈旧性颈椎过伸伤伴迟发性脊髓损伤的发生在时间上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迟发性脊髓损伤发生越早的患者损伤越严重,手术后的恢复越差。
康辉贾连顺周许辉顾晓民史国栋方加虎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