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守平
- 作品数:26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在直肠癌检查中的选择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DWI检测直肠癌病灶的最佳条件。方法选取27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MRI常规扫描和多b值DWI检查。分析评估DWI图像质量及SNR。结果直肠癌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在T2WI及T2WI SPAIR呈稍高信号,在DWI图像稍高信号或中等高信号。随着b值的增大,DWI图像质量评分及SNR值均呈上抛物线趋势(F=60.45,5.82;P<0.01),b=800 s/mm^2时图像质量评分及SNR值最高。结论3.0T DWI中b=800 s/mm^2是检测直肠癌的较好条件。
- 周士娟戴守平张玉松孙全余李艳梅牛纪祥栗付周
-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 前交叉韧带MRI矢状位扫描角度研究及足踝固定装置设计与制作
- 2006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膝关节矢状位扫描角度对前交叉韧带的显示价值及足踝固定装置的应用,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14~68岁正常膝关节扫描病例90例及60例志愿受检查者,进行前交叉韧带(ACL)矢状位扫描,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足踝固定装置,用冠状定矢状,定位线向腓侧倾斜角度进行定量研究,分14~25岁、26~35岁、36~45岁、46~60岁、60岁以上5个年龄段进行资料分析,结合ACL的显示率及韧带显示的连续影像,对不同年龄组定位线向腓侧倾斜角度较准确定量。结果 足踝固定装置设计与制作,替代了绑带、胶带等临时固定装置,彻底解决了工作不便且足外旋角度难以把握等问题;5个年龄段定位线向腓侧分别倾斜4°、4°、5°、6°、6°ACL的显示率为100%,韧带显示的连续影像分别为86.6%、93.3%、90%、90%、83.3%。结论 前交叉韧带MRI扫描足踝固定装置应用及矢状位扫描定位线向腓侧倾斜角度的准确定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前交叉韧带的显示率及准确性.
- 刘淑兰戴守平孙全余薛杰王希高杜贵金
- 关键词:交叉韧带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 胰腺炎并发脾脏假性囊肿的CT诊断被引量:2
- 2000年
- 李琳戴守平冯自成陈巨坤
- 关键词:胰腺炎并发症CT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 2005年
-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20%--78%),致病诱因众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患者病情往往较危重,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关系重大。笔者搜集16例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旨在探讨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 戴守平刘淑兰张金山孙全余
-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脑血管疾病致病诱因预后关系特异性
- 脑室内脑膜瘤的影像诊断
- 2006年
- 脑膜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脑膜瘤发病仅次于胶质瘤,多见于额、顶、枕区大脑凸面、蝶骨嵴、颅前窝嗅沟等位置,但发生在脑室内的脑膜瘤很少见,仅占颅内肿瘤的0.5%-5%。本文对经过影像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18例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脑室内脑膜瘤影像诊断的认识。
- 戴守平
- 关键词:脑室内脑膜瘤影像诊断大脑凸面手术证实蝶骨嵴颅前窝
- 成人型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 2023年
- 目的探讨成人型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DA)的特征性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及临床资料。7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脑灌注(PWI)检查;2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MRS检查;1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 flair、DWI(B=1000)及CET1WI序列。结果肿瘤发生于右侧颞叶4例,左侧2例;右侧额叶1例,左侧1例;左侧顶叶区及右侧基底节区各1例。病变均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病灶,病变最大径16~41 mm,平均32 mm。与脑实质相比,MRI T1WI呈较均匀低信号9例,等信号1例;T2WI及T2 flair均呈较均匀高信号,DWI序列均未弥散受限;增强后病变均未强化。9例MRS均NAA峰明显下降,Cho峰明显升高。7例PWI均呈等低灌注。结论弥漫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MRS表现NAA峰下降、Cho峰升高为中青年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典型MRI征象。
- 孙全余戴守平栗付周吕宝涛高天贶张玉松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隐匿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 探讨隐匿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检查方法、发生机制、影像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隐匿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124例,对CT、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理基础及解剖学机制。结果 本组124例病人第1次CT检查在伤后5h内进行,46例疑有脑挫裂伤,随行层厚、层距3mm薄层扫描,发现相应区额叶底局部脑沟变浅平;22例侧脑室前角稍变小;18例隐约可见斑点样出血;38例未见异常。65例病人于12h、57例于24h以后行影像复查,均发现有明确脑挫裂伤,46例出现脑内血肿。动态CT观察,发现挫裂伤病灶扩大、融合;27例血肿比较稳定;19例血肿范围扩大;24例侧脑室前角和基底池受压变形;2例患者由于影像检查较晚,病史提供不准确,被误诊。本组病例中48例患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有硬膜下出血,8例有硬膜外出血,67例有颅骨骨折,23例有额窦积液(血),11例合并筛窦内积液(血)。16例CT不能确诊的病例于10h内做了MRI检查,发现额底局部信号不均匀,可见稍长T1、长T2信号,7例发现有小出血点。结论 薄层CT、MRI检查能弥补隐匿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早期常规CT检查的不足;复查的最佳时间为伤后12~24h;及时定期的影像跟踪检查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 戴守平李琳张玉松孙全余王希高张金山朱家虎
- 关键词:薄层CTMRI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王建华戴守平孙全余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椎动脉供血不足
- 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CTA搭桥术后评价作用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CTA搭桥术后评价作用分析。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A搭桥术治疗的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前瞻组,回顾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与前瞻门控扫描两种技术,两组检查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比较。结果:两组图像检查CT、噪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前瞻组患者辐射计量剂量显著低于回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剂量扫描前瞻性门控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更好,辐射剂量更低,对于术后跟踪随访工作的调查具有积极的意义。
- 杜贵金张生栋史进赵华健张丽戴守平
- 关键词:低剂量
- 孤独谱系障碍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了DSM-5,鉴于当前的认识水平可将孤独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与正常发育及非ASD的其他障碍区别开,但尚不能确切地区分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不典型孤独症,因此,将以上属于DSM-4中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各亚类统称为ASD,
- 郝贵峰唐茂芹张俊戴守平李晓东
- 关键词:谱系障碍功能磁共振成像血氧水平依赖阿斯伯格综合征广泛性发育障碍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