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颖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灌注
  • 5篇灌注损伤
  • 4篇血管
  • 4篇再灌注
  • 4篇肾缺血
  • 4篇缺血再灌注损...
  • 4篇细胞
  • 4篇小鼠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肾缺血再灌注
  • 3篇肾脏
  • 3篇鼠肾
  • 3篇缺血
  • 3篇小鼠肾脏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炎症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张颖
  • 6篇裴广畅
  • 6篇徐钢
  • 3篇李月强
  • 3篇曾锐
  • 3篇常晓艳
  • 3篇杨倩
  • 2篇江潮
  • 2篇肖芳
  • 2篇李俊华
  • 2篇魏正专
  • 2篇刘晓城
  • 2篇张炯
  • 2篇兰小勤
  • 2篇李永辉
  • 2篇余冲
  • 2篇夏穗生
  • 2篇杨娟
  • 2篇宫念樵
  • 2篇徐文晖

传媒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临床肾脏病杂...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2014年
目的探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C57BL/6小鼠用无创性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置于32℃温箱后1h松开血管夹,取出右肾。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肾动脉。再灌注0,6,12,24,48h后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及肾脏标本。测定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24h组(IR24h组)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ham组和IR24h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在肾脏的表达及分布,连续切片检测VEGF-C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共定位。Westernblot检测缺血后不同灌注时间VEGF-C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Cr和BUN水平上升,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肾功能损伤逐渐加重,再灌注24h时肾功能损伤最明显,再灌注48h时肾功能已经有部分恢复。与Sham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4h肾脏组织肾小管管腔扩张,内有管型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空泡变性,刷状缘坏死脱落,并且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而肾小球未见明显病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4h肾脏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二者存在着共定位现象,且主要表达在肾脏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部的肾小管。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VEGF-C的表达增加。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肾脏VEGF-C的表达上升,且与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增加呈共定位,推测VEGF-C可能参与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常晓艳张颖黄帅杨倩刘颜颜裴广畅徐钢
关键词:小鼠缺血灌注
Erbin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ErbB2相互作用蛋白(Erbin)在体内外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体外细胞转染Erbin对IRI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建立肾脏IRI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和再灌注3、6、12、24、48h模型组。收集并检测各组血清中BUN、Scr水平,采用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Erbin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Erbin及NF—KBp65的表达变化。(2)体外实验: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IRI模型,分别在更换正常含血清培养基后3、6、12、24h收集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Erbin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及ELISA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IL-6、TNF.仪炎性因子分泌。质粒Prk5.myc—Erbin瞬时转染建立Erbin过表达模型,分为对照组、IRI组、Erbin组和Erbin+IRI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Erbin表达、NF-KB激活、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分泌。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Scr、BUN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24h达到峰值(P〈0.05);同时再灌注6、12、24、48h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管型形成,肾损伤评分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以24h最为显著;24h模型组肾小管内Erbin及细胞核内NF-KBp65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IRI组细胞核内NF—KBp65、细胞凋亡率及炎性因子(IL-6、TNF-a)分泌均增加(均P〈0.05);再灌注12、24h模型组Erbin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4h组最为显著。与IRI组比较,Erbin+IRI组细胞核内NF—κBp65、细胞凋亡率及IL-6、TNF-α分泌均降低(均P〈0.05)。结论Erbin在肾脏IRI中的表达增加。过表达Erbin可抑制IRI组中NF-KB的激活和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的分泌,进而减少肾损伤程度。
周巧丹陈琳张颖詹娟胡芝芝裴广畅韩敏曾锐徐钢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ERBI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减轻顺铂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损伤
2015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etor-C,VEGF-C)在顺铂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毒性损伤模型中mRNA的表达变化,探究VEGF-C对顺铂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损伤的作用和介导其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顺铂刺激HK-2细胞24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K-2细胞VEGF-CmRNA的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顺铂对HK-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分别用0、50、100、200ng/ml的人重组VEGF-C因子预培养HK-2细胞4h后,再加入50μmol/L的顺铂和一定浓度的VEGF-C继续培养HK-2细胞24h,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明确Ⅵ巳C迁、.C对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损伤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VEGF-C刺激HK-2细胞30min后,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p-Akt、Akt、p-Erk、Erk、p-p38及p38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顺铂刺激HK-2细胞后细胞vEGF-CmRNA水平的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顺铂能引起HK-2细胞存活率减低,并呈现浓度依赖性。而外源性加入VEGF-C能减轻顺铂所导致的HK-2细胞毒性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并且VEGF-C浓度为200ng/ml时对HK-2细胞的保护作用最明显。不同浓度的vEGF-C刺激HK-2细胞30rain,随着VEGF-C浓度的增加,HK-2细胞p-Akt、p-Erk的表达也逐渐增加,而Akt、Erk、p-p38及p38表达不变。结论VEGF-C能减轻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细胞内P13K/Akt及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常晓艳张颖杨倩黄帅徐钢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顺铂上皮细胞
替米沙坦对UUO小鼠肾脏HIF-1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巨噬细胞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脏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的表达及替米沙坦对其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30只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d)、单侧输尿管结扎7天组(7d)及14天组(14d)、单侧输尿管结扎7天及14天并替米沙坦(10mg.kg-1.d-1)治疗组(7dT、14dT)。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HIF-1α、巨噬细胞(F4/80)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连续切片检测HIF-1α与F4/80的共定位;Western-blot检测α-SMA、HIF-1α的变化。结果随时间进展,输尿管结扎小鼠(7d、14d)肾脏病理改变逐渐加重,α-SMA、HIF-1α、F4/80表达均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主要分布于肾间质细胞中,HIF-1α与F4/80存在明显的共定位现象;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后,它们的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降低UUO小鼠HIF-1α的表达,减轻UUO小鼠肾脏纤维化。
廖盼丽唐小铁曾锐裴广畅周璇常晓燕张颖刘晓城徐钢
关键词:UUO替米沙坦缺氧诱导因子-1Α巨噬细胞
肝移植动物模型中移植肝动脉血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用显微外科技术,模拟小鼠原位肝移植中移植肝的动脉血供,观察肝动脉的重要性。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模拟无肝动脉重建和有肝动脉重建的原位肝移植手术,观察两种小鼠模型中移植肝的血供。A组分离结扎肝固有动脉,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外,其余的肝周韧带给予缝扎,但不予切断,以阻断除来自肝周的血供。B组除不结扎肝固有动脉外,其余手术步骤与A组相同。术后观察对比小鼠存活率、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改变。结果:40只小鼠,手术成功率为92.5%(37/40),有3只因麻醉及术中误伤大出血而死亡(A组2只,B组1只),其余37只均手术成功。术后两周内生存率A组为55.5%(10/18),B组为100%(19/19)(P<0.05)。A组肝功能检查明显异常,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与B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A组肝组织学有明显的缺血表现,而B组肝功能和组织学检查均正常。结论:肝动脉吻合在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提高该模型的稳定性。
李永辉张颖宫念樵夏穗生徐文晖魏正专黄先恩
关键词:肝动脉肝移植小鼠
嗜血细胞综合征并发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15岁,学生,平素身体健康。于2016年8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伴有咽痛及咳嗽、咳痰。
褚晓鑫张颖缪胜菊李月强曾锐徐钢刘晓城
关键词:血栓性微血管病嗜血细胞综合征肾损害并发身体健康
大鼠原位异体胃移植模型的实验研究(英文)
2004年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原位异体胃移植模型。方法70只SD大鼠,行35例次的胃移植手术。供体手术,先切除脾脏,经腹主动脉行原位胃冷灌洗。将胃及其所属血管,包括腹腔干和门静脉干等一并切取。受体手术,先切除胃和脾脏,分别行供、受体间门静脉的端侧吻合,供体腹腔干与受体胃左动脉的端端吻合,然后开放血流。再行供体和受体十二指肠间端端吻合,贲门与食管端端吻合。结果在施行的35例手术,后20例中有16例成功,成功率为80%。最长存活者达3个月。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原位异体胃移植类型。该模型可用于腹部多脏器移植中移植胃的相关研究及全胃切除术后代胃的研究。
李永辉张颖宫念樵徐文晖魏正专黄先恩夏穗生
地塞米松抗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激动药地塞米松(DEX)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n=6),分别为假手术(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I)组、地塞米松预处理(DEX)组。SHAM组和IRI组缺血前1 h给予0.9%氯化钠溶液(4 mg·kg-1,腹腔注射),DEX组缺血前1 h给予地塞米松(4 mg·kg-1,腹腔注射),IRI组和DEX组血管夹夹闭左肾动脉,置于32℃温箱后1 h松开血管夹,去除右肾。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肾动脉。再灌注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肾脏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干扰素(IFN-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I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肾脏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坏死、蛋白管型形成明显,还可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加。PCR显示MCP-1,IFN-γ明显上调。与IRI组相比,DEX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MCP-1、IFN-γ表达降低。结论 GR激动药DEX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炯张颖江潮杨娟余冲肖芳兰小勤裴广畅李月强李俊华
关键词:地塞米松炎症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研究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小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即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0、6、12、24h组(IR0h组、IR6h组、IR12h组、IR24h组),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用无创性动脉夹夹闭左侧肾带,置于32℃温箱后1h松开血管夹,随后切除右肾。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侧。肾蒂。再灌注0、6、12、24h后处死小鼠,收集肾脏及小鼠外周血标本。测定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再灌注0h时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升高,但缺血再灌注6、12、24h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呈显著性上升。IR各组肾组织病理损伤也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坏死,蛋白管型形成,刷状缘脱落。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进展,VEGFR一3蛋白表达量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EGFR3主要分布在肾脏皮质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结论VEGFR3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量上升,且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肾脏皮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因此VEGFR3可能参与调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常晓艳张颖杨倩裴广畅徐钢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肾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ERK介导的炎性反应参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3年
目的研究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2只雄性C57BL/6随机分为2个组(n=6),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I)。IRI组血管夹夹闭左肾动脉,置于32℃温箱后1h松开血管夹,去除右肾。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肾动脉。再灌注24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ERK、p-ERK的表达,PCR检测MCP-1、IFN-γ。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IRI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肾脏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坏死、蛋白管型形成明显,还可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加。ERK、p-ERKWestern印迹结果PCR显示MCP-1、TNF-α也明显上调,但ERK表达不变。结论在肾缺血再灌注中,ERK激活介导的炎性后府可能参与了肾扣伤。
张炯张颖肖芳兰小勤江潮杨娟余冲裴广畅李月强李俊华
关键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ERK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