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用于细菌性疫苗菌种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钩端螺旋体疫苗菌种的质量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对所述钩端螺旋体疫苗菌种进行动物传代,所述动物传代是将所述钩端螺旋体疫苗菌种接种动物,然后通过采取动物心脏血液,培养钩端螺旋体,用于钩端螺旋体菌种传...
- 王军志徐颖华张金龙辛晓芳
- 文献传递
- 生物制品中杀菌防腐剂苯酚可能导致的异常反应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生物制品中杀菌防腐剂苯酚可能导致的异常反应及其可能存在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ⅫF"异常毒性检查法",经小鼠腹腔注射浓度为0.3%、0.35%、0.4%、0.45%、0.5%的苯酚溶液(pH 6.10),观察其可能导致的异常反应,并记录及评分。结果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注射后第7天,各组小鼠体重均较注射前增加;浓度≥0.4%的苯酚组小鼠,可观察到异常反应;随着苯酚浓度的升高,小鼠出现的异常反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结论苯酚与其所导致的异常反应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生物制品中苯酚浓度≥0.4%的产品不适宜选用该检查法。
- 杨英超王国柱张金龙张影薄淑英张瑾辛晓芳
- 关键词:苯酚生物制品异常毒性
- 钩端螺旋体分子特性分析研究
-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为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其严重病例可发展至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钩端螺旋体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血清学方法和基因分子分型方法。经典的血清学分...
- 张金龙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分子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人兽共患病
- 文献传递
- 中国钩端螺旋体疫苗生产用菌种罗株分子遗传特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研究中国钩端螺旋体疫苗生产用菌种罗株的分子遗传特性,为钩体疫苗生产用菌种分子遗传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罗株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等方法,对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钩体疫苗生产用菌种罗株基因种为致病性问号型;PFGE分析结果表明该疫苗株全基因组在酶切后共有100~1 000 kb大小不等的片段11个,与我国其他不同血清群代表株酶切片段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特征方面明显不同;多位点序列分析得出该罗株序列型为140。结论:本文对钩体疫苗生产用菌种罗株的分子遗传信息分析结果,可为后续的钩体疫苗生产用菌种分子遗传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 张金龙徐颖华王国柱张瑾张影杨英超薄淑英李晓玲辛晓芳
- 关键词:菌种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
- “红灯”大樱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3
- 2014年
- 以经引种驯化后的"红灯"大樱桃(Cerasus avium‘Hongdeng’)耐寒植株的茎尖、腋芽和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培快繁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灯"大樱桃茎尖及茎段外植体在MS+6-BA 0.8mg/L+NAA 0.02mg/L+3%Sucrose+AC 0.5g/L+0.7%Agar(pH 5.8)培养基上,芽萌发、生长状况较好,萌发率高达90.0%;其组培苗在MS+6-BA 0.6mg/L+NAA 0.02mg/L+GA30.1mg/L+维生素C 40mg/L+3%Sucrose+0.7%Agar(pH 5.8)培养基上继代培养25d左右,继代增殖系数均可达到3.0左右;将其中长势良好的组培苗在1/2MS+NAA 0.8mg/L+1.5%Sucrose+0.7%Agar(pH 5.8)培养基上生根壮苗培养后,移栽成活率可达86.7%。
- 李晓玲边震卢绪志张金龙
- 关键词:快速繁殖
- 短芒大麦草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 2015年
- 以短芒大麦草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比较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3.0-4.0mg/L 2,4-D的MS+300mg/L CH+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短芒大麦草幼穗切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80.0%以上;经MS+300mg/LCH+0.5mg/L 2,4-D+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其胚性愈伤组织在MS+300mg/LCH+0.5mg/L 2,4-D+0.1mg/L 6-BA+3%蔗糖+0.7%琼脂(pH5.8)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为62.9%;短芒大麦草组培苗在1/2MS+NAA0.1mg/L+蔗糖1%+琼脂0.7%(pH5.8)培养基上生根后,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8.0%以上。
- 李晓玲张金龙房强张春艳
- 关键词:幼穗
- 两种佐剂系统对重组疟疾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两种佐剂系统对重组疟疾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02、03佐剂组、Pr组和NS组,每组24只。02、03佐剂组、Pr组分别经大腿内侧肌肉注射15μg恶性疟原虫融合蛋白-2.9(combine protein 2.9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PfCP-2.9)+15μg恶性疟原虫环孢子蛋白-2(circumsporozoite protei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2,PfCSP-2)+02佐剂系统[75μg BCG-CpG-DNA+0.2 mg A(lOH)3)]、15μg PfCP-2.9+15μg PfCSP-2+03佐剂系统[(50μg PolyI:C+0.2 mg A(lOH)3]和15μg PfCP-2.9+15μg PfCSP-2,NS组注射生理盐水。隔周免疫1次,共5次,于初次免疫2周后每周内眦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G值及抗体效价;于2、3、4、5次免疫后2周,无菌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采用ELISPOT法,对分泌IFNγ、IL-2、IL-4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02佐剂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效价在2次免疫后2周即可达到1∶105,03佐剂组在3次免疫后1周达到1∶105,而Pr组在5次免疫后2周达到1∶105,4次免疫后02、03佐剂组达到最高值。分泌IL-4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03佐剂组均明显高于02佐剂组、Pr组及NS组,02佐剂组3、4、5次免疫后才明显高于NS组,5次免疫后才明显高于Pr组(P均<0.05);分泌IL-2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02佐剂组与03佐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免疫后02、03佐剂组均明显高于NS组,且03佐剂组也明显高于Pr组,4次免疫后02、03佐剂组、Pr组均明显高于NS组(P均<0.05),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IFNγ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02、03佐剂组、P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03佐剂组在3次免疫后明显高于NS组,而02佐剂组、Pr组在5次免疫后才明显高于NS组(P均<0.05);02、03佐剂组分别在3、5次免疫后分泌IL-4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量达到最高,且分别在5、3次免疫后,分泌IL-2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数量达到最高,二者均需5次免疫后分泌IFNγ的特异性淋�
- 刘向芹张影张金龙张瑾王国柱田喜凤辛晓芳
- 关键词:佐剂疟疾体液免疫
- 钩端螺旋体疫苗诱导抗体水平动态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疫苗免疫豚鼠后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及动态变化。方法筛选检测抗原,利用ELISA法分析来源于不同厂家的不同批次的钩体疫苗免疫豚鼠后所诱导抗体反应,进一步利用钩体菌攻击豚鼠动物模型,探讨研究钩体疫苗诱导的抗体反应与其保护性的相关性。结果来源于钩体LigA蛋白和腐生型PatocⅠ抗原与钩体疫苗免疫豚鼠血清无明显抗原抗体反应。选用钩体疫苗所含的相应血清群菌种的菌体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均呈现明显IgG和IgM抗体反应,其中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在末次免疫后35 d达到峰值,而抗原特异性IgM抗体的最高峰为末次免疫后11 d。动物攻击试验结果表明,与3倍及9倍疫苗稀释免疫组比较,原倍钩体疫苗免疫动物血清呈现显著的IgG和IgM抗体反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结论获得了钩体疫苗诱导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初步证实了钩体疫苗诱导血清抗体反应与其保护性具有一定相关性,这些研究为后续钩体疫苗效力替代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 张影徐颖华刘向芹刘向芹张金龙王国柱王国柱辛晓芳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疫苗抗体
- PfCP-2.9/PfCSP-2疟疾联合疫苗免疫效果血清学评价研究
- 2015年
- 目的:对PfCP-2.9/PfCSP-2疟疾联合疫苗所诱发的特异性IgG抗体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5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其中免疫组3只,非免疫组2只。免疫组接种PfCP-2.9/PfCSP-2疟疾联合疫苗,非免疫组注射生理盐水。连续3次免疫后,采集血液样本并经间接ELISA检测其IgG抗体水平。根据非免疫组兔的吸光度数值(A值)计算临界值。临界值=2.1&#215;非疫苗免疫组兔A值均值。若免疫组兔吸光度值高于临界值,则被判定为疫苗可诱发特异性 IgG 抗体。结果疫苗可诱发针对PfCP-2.9和PfCSP-2重组蛋白IgG抗体,经4个稀释浓度(1∶100、1∶200、1∶400、1∶800)检测获得2只免疫组兔A值分别为0.629/0.544、0.548/0.443、0.479/0.378、0.410/0.281,均高于相应稀释浓度的临界值(0.019、0.017、0.016、0.020);疫苗可诱发针对 PfCSP 的特异性 IgG 抗体(每孔包被4μg/ml 多肽),经4个稀释浓度(1∶100、1∶200、1∶400、1∶800)检测2只免疫组家兔A 值分别为0.308/0.152、0.194/0.080、0.110/0.040、0.060/0.025,均高于相应稀释浓度的临界值(0.027、0.019、0.018、0.018);疫苗可诱发针对PfCSP的特异性IgG抗体(每孔包被10μg/ml多肽),经4个稀释浓度(1∶100、1∶200、1∶400、1∶800)检测获得2只免疫组家兔 A 值分别为0.333/0.129、0.221/0.086、0.133/0.048、0.075/0.029,均高于相应稀释浓度的临界值(0.048、0.038、0.036、0.036);结论 PfCP-2.9/PfCSP-2疟疾联合疫苗可诱发高水平IgG抗体,该疫苗是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 杨英超王国柱李喆张金龙辛晓芳
- 关键词:疟疾疫苗血清学间接ELISA
- 一种用于细菌性疫苗菌种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钩端螺旋体疫苗菌种的质量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对所述钩端螺旋体疫苗菌种进行动物传代,所述动物传代是将所述钩端螺旋体疫苗菌种接种动物,然后通过采取动物心脏血液,培养钩端螺旋体,用于钩端螺旋体菌种传...
- 王军志徐颖华张金龙辛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