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轩

作品数:1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儒家
  • 2篇道德经
  • 2篇儒道
  • 2篇儒学
  • 2篇《道德经》
  • 2篇成圣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概念
  • 1篇道德意义
  • 1篇道法
  • 1篇道法自然
  • 1篇新儒家
  • 1篇心性
  • 1篇信仰
  • 1篇熊十力
  • 1篇修身
  • 1篇修身思想
  • 1篇学说
  • 1篇哲学
  • 1篇拯救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道教协会

作者

  • 12篇张轩
  • 1篇刘世天
  • 1篇石敏杰

传媒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新东方
  • 1篇实事求是
  • 1篇中国道教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中共贵州省委...
  • 1篇临沧师范高等...
  • 1篇第一届京津高...

年份

  • 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现代新儒家对中国哲学的推进——以冯友兰为例
2014年
以冯友兰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植根于当代社会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创新式的开拓,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贡献的核心表现为促进中国哲学自身的现代转换。具体说来,则包括促进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的形成、恢复中国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本位地位、重塑儒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借鉴西方哲学资源来推动自身思想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张轩
关键词:现代新儒家冯友兰中国哲学
《四十二章经》与《道德经》的戒欲思想比较研究
2014年
《四十二章经》与《道德经》分别是佛教与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文献。从内容来看,二者都注重对戒欲思想的阐发。然而,二者的戒欲理论在戒欲之主体、戒欲之内容、戒欲之方式上又有着具体要求的差异。这些差异背后反映出的是两部经典核心要义的分殊,通过对其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佛道二教之间的区别。
张轩
关键词:《四十二章经》《道德经》佛道关系
《中庸》的修身思想
2014年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包含着关于天人之际的玄思义理,还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中庸》开篇关于天命、性、道、教的阐述可以视作修身教化的指向,也体现了"修身"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中庸》的修身思想以"诚与中庸"为修身之总纲,以"礼"与"和"为修身之关键,同时又有着三达德、五达道的具体德目要求。《中庸》的修身思想专注于"切中伦常",并注重道德主体之自觉,这对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
张轩
关键词:《中庸》修身
老子的仁礼观及其与儒家的比较——以《道德经》第38章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很多学者看到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相通之处,重视挖掘儒道互补的一面。学者们认为老子并不反对孔子的仁义伦理,只是强调这种道德践履应该是自然流露而非刻意造作与伪饰。笔者对这种观点也是持肯定态度的。然而,笔者认为,虽然老子不反对仁义道德行为的开显与落实,但是在这种道德行为背后的发生机制上却还是与孔子有着区别。简单说来,孔子仁礼观的基点在于个体道德自觉的培育,而老子则并不重视个体本身道德概念的确立以及道德意识的形成。老子的自然主义倾向决定了他反对以概念l生区分为核心的私心、私智的萌生,而主张用天地自然的大我取代以“概念思维二分对立化”的个体意识之小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将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看做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张轩
关键词:《道德经》老子儒家仁礼道德概念道德意义
浅论孔子“成圣”学说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拯救
当今一部分大学生信仰的缺失是造成其问题频出的总根源,唯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困境。孔子学说以其独有的价值与人格魅力对于拯救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具有极大作用。本文即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问题分析与孔子成...
张轩
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人文素质
志承往圣 梦圆当代——浅析儒学“成圣”理想的开拓与当代“中国梦”的实现
2013年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极大振奋了民族信心。但是,"中国梦"作为一场伟大的实践,需要有不竭的精神源泉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传统儒家的"成圣"理念作为激励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舍身求义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也可以用来作为"中国梦"建设实践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公民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人生观、实践观。这是传统民族精神在当下的新发展,值得我们去努力开掘。
石敏杰张轩
关键词:中国梦儒学成圣民族精神
试论群众路线的传统官德根基 中国古代官民关系理论探究
2014年
"群众路线"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理论基础,一方面还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传统官德中的民本思想与官民一体等优良价值理念的当代发展。传统官德以"官民一体"、"与民同乐"为目的的官民关系,正与当代群众路线所倡导的和谐干群关系相吻合。"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爱民利民的"成圣"理念、"下原于百姓耳目之实"的体察民情都和群众路线有着很大的相通性,从而说明了群众路线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作支撑。同时,群众路线又不仅仅是对传统官德的简单沿袭,还体现了很大的超越性,是文化传统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基础上的时代新发展。
张轩
关键词:群众路线官民关系
基于memcached的ELO匹配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张轩
浅析熊十力的“大同”理想——以《原儒》和《读经示要》为例
2013年
"大同之世"出自于《礼记》,是先秦儒家对理想政治的描绘。熊十力推崇六经,同时又心系国家苍生,"大同"理想便是他本人结合当时所处之特殊社会状况并根据自己对六经要旨、大道的理解所提出的思想体系,也是其"内圣外王"思想的具体体现。从内容上看,它既包含了传统儒家理想的仁爱礼法、奉公去私、厚德利生与和睦共生,也融入了西方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法治,以至于最后期盼实现一种消弭国家界限而天下一家的和睦世界。可以说,"大同"理想作为熊十力"外王"的归宿,起到了对本体论、宇宙论等思想的统领作用,从而具有极为复杂的综合特点,也对于我们从整体把握其思想主张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轩
关键词:熊十力内圣外王
从《辅教编》看契嵩“儒释一贯”的基本理路与特点被引量:1
2014年
契嵩对儒释关系的调和可以用"儒释一贯"予以概括。其基本的论证理路表现为借助儒家圣人经典之权威来为自己代言,阐明佛教思想理论与儒家"内圣外王"的一致性。为了说明这种内圣之伦理观、心性论和外王之王道治世上的一致性,佛教的儒化就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而这源于当时儒强佛弱的现实处境。但是,契嵩又基于佛教立场对佛教理论的高妙性、精深性给予了充分阐述,并在"儒化"中保存了佛教理论和修行实践的一贯性,体现出佛教理论上的高妙与儒化调整并存的特征。
张轩
关键词:三教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