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盛满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合肥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艺术
  • 3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评弹
  • 3篇社会
  • 3篇民国
  • 2篇艺人
  • 2篇社会变迁
  • 2篇说书
  • 2篇说书人
  • 2篇权力
  • 2篇晚清
  • 2篇晚清民国
  • 2篇文化
  • 2篇国家权力
  • 1篇弹词
  • 1篇盗跖
  • 1篇地文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初...
  • 1篇形态分析
  • 1篇性别策略

机构

  • 9篇中国美术学院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13篇张盛满
  • 2篇董天艺
  • 1篇陈婷婷
  • 1篇王亮

传媒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新美术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民族艺术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民俗研究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都市文化研究
  • 1篇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苏道”与“海道”评弹的特征差异及共生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海道"评弹的出现大致以1908年上海"申江润余社"的成立为标志。厥后,向以正统自诩的光裕社即调用种种手段遏制以润余社为代表的这股异己势力,从而引发了书坛数十年的"苏""海"之争。在互竞雄长的过程中,两者渐由组织上的区别发展为艺术及艺人气质上的分野。分析沪上评弹的特征,可见"海道"评弹实则是在上海"近商摄利"之风影响下,从苏州评弹中异化出的变体。这一变体在相当程度上反作用于母体,使苏沪评弹在彼此排斥的同时,形成了相生相长的共生关系。
张盛满
关键词:海道互生
再造伎艺:社会变迁下的上海评弹艺人及其伎艺表达(1949—1953)
2012年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作为上海地方文化的特征之一,评弹面对着的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语境以及国家制度。在这种新的历史环境下,评弹艺人们不单在日常惯习上面临着被更改的可能,甚而对自己谙习的伎艺,也必须进行再次甄别乃至重新塑造。在他们的伎艺即将被国家征调的前提下,艺人们伎艺表达的对象及表演模式被作了重新设定。然而,在国家的强力形塑下,艺人的心理选择与国家也并非完全一致。他们在伎艺表达上的越轨,无形中也在构建自己的私语体系。
张盛满董天艺
关键词:社会变迁国家权力评弹艺人
光普之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评弹艺人生存状态的社会考察被引量:2
2014年
20世纪30至40年代,光裕社与普余社(男女档)之间就争夺各自的生存空间引发了一场冲突,两者不仅各施其能,相互较量,还通过官方媒介来构筑自身的合法性,以图在这场对抗中占得先机。这场冲突一方面再现了当时评弹艺人们的利益关系与生活状态,同时也从一个微观角度显示了历史时空下的社会片段,并在某种层面上展现出了以评弹为载体的文化在时代演进过程中的历史流变。
张盛满
关键词:评弹
说书人与乡绅社会:晚清民国江南县域地区的文化入境与文人应对
2020年
江南县域地区一直是说书人涉足最广的就业场,也是乡绅群体最基本的权力空间。从乡绅对说书艺术的接受史来看,射利谋存的说书人与砥名励节的乡绅集团并非两支天然对立的势力。说书人的娱乐属性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的文化涵养,疏通了与乡绅的对话渠道,缓解了两者的对抗关系。清末以降,在绅权认定体系日趋瓦解、乡绅权力部分失效以及俗文化在社会改造过程中异军突起的历史语境中,说书人以世俗文化入境,对乡绅掌握的文化主权造成了挑战。为了避免权力的遗失,乡绅通过文化嫁接、身份让渡,甚至介入说书人与地方势力的纠纷,适时向对方暗示了权力的在场,明确了文化阶序,并且重新调整出了两者的生态界线,使具有传统儒教秩序的“乡望”体系得以维系。
张盛满
关键词:说书人
建国初期党对地方文艺的改造——以上海地区的评弹革新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1949年中旬,革新成了上海地区评弹发展的大势所趋,媒体在期间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正如舆论对评弹改革产生的争论一样,谙熟传统的艺人们在面对陌生的革新语境时表现出了普遍的畏惧情绪。为了转变文艺界的观念促进艺人进步,党开始以春节戏曲竞赛的模式引导文艺改革以及对艺人进行思想改造。适时举行的"春赛"从演绎技巧与表演内容上对评弹的发展路径作了规定,并为接踵而至的大规模戏改运动奠定了基础。
张盛满
关键词:评弹表演内容戏改建国初期
文艺下乡:新中国成立初期太湖流域评弹艺人的思想教育与身份重塑
2020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太湖流域的评弹艺人在舆论敦促与国家督导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参与了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思想教育。以往自由散漫的艺人开始以一种"文艺轻骑兵"的崭新姿态成了国家在农村的"文化代理人"。艺人的努力虽然有效地传播了国家意志,但由于经济问题以及缺乏编创能力,艺人们对下乡并没有普遍的兴致,甚至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抵触情绪。蜂拥而至的评弹艺人使农民通过他们传达的内容对国家政策以及国家提倡的革命理念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但农民对评弹艺术的娱乐性消费也妨碍了自身对国家意愿的准确判断。同时,在国家的布置下,艺人被要求在下乡的同时过滤掉旧思想,实现身份再造。而评弹艺人在对农民日常技能的竭力模仿中,迅速完成身份转换则成了他们的迫切需要。
张盛满
关键词:思想教育
苏州评弹浙江流变考略——以弹词为侧重被引量:2
2018年
南宋时期以浙江为核心形成的南方曲艺最大的特征是北音南传,由北方变文演化而成的宋明陶真则被指为弹词滥觞,并最终经由词话而成吴音弹词。从目前可考文献来看,"弹词"一谓最早于明嘉靖年间出现在浙江,此后相关记载渐次频繁,基本与入清后苏州评弹的形成与成熟相始终。从文献判断,苏浙两地在苏州评弹的形成过程中应是一种共哺与对流关系。近世以后,浙北板块与苏南、上海两地有机交融,共同构筑成了苏州评弹流行的核心区域。
张盛满王亮
关键词:评弹
民国时期县镇区域文化流播形态分析——以嘉兴地区评弹艺人的活动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长期以来,县域为国家可调控的最基层空间,县乡镇范围亦为文化流传最广泛之区域。作为沟通江浙沪的重要地理空间,嘉兴不仅是江南众多县域单位的重要代表,也是这一地区的文化腹地。广泛流行于嘉兴地区的评弹,是江南的典型文化符号之一,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在基层空间流播的实际样态。评弹艺人在嘉兴地区的活动,使其日常生活从常居地向谋生地区转移,并在与地方文人的交往中,为在地文人群体重构提供了平台。其中女弹词以一种性色文化在嘉兴的出现,既有其被接收的公众性,也成为地方文人回忆风月的独特载体。
张盛满
花旗袍与人民装——社会转型下上海评弹艺人的身体阈限(1949—1951)被引量:1
2013年
1949年,上海在一系列外来革命元素洗礼下正孕育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群体,上海的评弹艺人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不得不对那些陌生的词汇、服饰、制度等进行适应。在这种适应中,艺人们的身体成了承载变革的媒介。国家在要求他们从身体上展现革命元素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种种限制,试图通过这种引导与限制完成新旧权力的衔接。然而,评弹艺人们在与国家这种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也并非仅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艺人们往往也将国家意志转换为表达自身合法性的手段,从而构筑出自己的话语体系。
张盛满
关键词:身体阈限国家权力社会变迁
上海史研究与上海纪录片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史学视野的开阔和多种研究方法的引入,影像开始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和材料进入史学家的视野。作为最接近上海历史真实的一类影像资源——纪录片,理应与上海史研究建立一定的联系。但是只有坚持论从史出的实证性,注重丰富的史实,复原生动的历史细节,从上海自身历史进程的视野下研究上海纪录片,它才能真正融入到上海史研究中。
董天艺张盛满
关键词:研究范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