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潇予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毛囊
  • 3篇细胞
  • 3篇黑素
  • 2篇乳头
  • 2篇毛囊重建
  • 2篇毛乳头
  • 2篇毛乳头细胞
  • 2篇黑素细胞
  • 1篇愈合
  • 1篇预后
  • 1篇色素沉着
  • 1篇色素沉着异常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愈合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切口
  • 1篇手术切口愈合
  • 1篇鼠科
  • 1篇脓皮病
  • 1篇皮病

机构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王大光
  • 6篇张潇予
  • 4篇骆丹
  • 3篇朱丰
  • 2篇岳学状
  • 2篇黄斐然
  • 1篇周炳荣
  • 1篇曹筱冬
  • 1篇吴迪
  • 1篇赵敏
  • 1篇胡艳艳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5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毛囊黑素干细胞分化与移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3年
毛囊作为一个重要的成体干细胞贮存区域,其富含的干细胞可分化形成毛囊及上皮的多种细胞,对维持毛发的周期性生长有重要作用。其中毛囊黑素干细胞起源于神经嵴,并迁移通过真皮和表皮最终停留在毛囊,目前研究已经表明它的生理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向上移行进入表皮形成表皮黑素单元;另一方面,在毛囊生长期,毛囊黑素干细胞周期性向下进入毛母质形成毛囊黑素单元。毛囊黑素干细胞在形成毛囊黑素单元过程中,主要受比邻的毛囊干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毛乳头细胞、周边的基底膜成分及内在的转录因子等调控,这些细胞和基质蛋白通过不同的通路调节了毛囊黑素干细胞的分化和移行。
张潇予王大光骆丹
关键词:毛囊干细胞干细胞分化黑素角质形成细胞成体干细胞毛乳头细胞
毛乳头细胞对毛囊前体黑素细胞作用的评价
2013年
目的:确定毛乳头细胞(DPC)对毛囊前体黑素细胞(MP)的激活和趋化作用。方法:采用三维分离式共培养体系,将MP与毛囊外毛根鞘角质形成细胞(KC)以1:10比例于6孔培养板中接触式共培养,DPC以1×10^6个/孔分离培养于Transwell inserts。检测DPC对MP的趋化作用。MP内黑素小体、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的表达。结果:MP与KC共培养后MP内出现Ⅲ期黑素小体,当三种细胞共培养后MP内主要为Ⅲ和Ⅳ期黑素小体。DPC可促进MP中TYR和TRP-1的表达,但对TRP-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对MP具有明显趋化作用。结论:构建了MP、KC和DPC的三维培养体系,发现DPC对MP具有明显激活和趋化移行作用。
朱丰岳学状张潇予王大光
关键词:毛囊毛乳头细胞
坏疽性脓皮病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至2014年我院19例坏疽性脓皮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男女比为8∶11。皮损分布特点15例有2处以上皮损,16例有小腿皮损,7例有足部皮损。8例合并相关疾病,2例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并死亡,3例肺部侵犯患者中1例死亡1例复发。所有病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外用药物治疗,其中5例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联合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部分患者联合了其他治疗方法。19例患者随访成功11例,2例死亡,2例复发自行去他院治疗,痊愈7例。结论:坏疽性脓皮病经常合并系统性疾病,尤其需要注意血液和肺部等系统检查,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早期可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控制,后期需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长期维持。
王大光张潇予黄斐然朱丰骆丹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预后
不同黑素细胞群在有色毛囊重建中作用的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不同种属小鼠的毛囊细胞能否嵌合重建有色毛囊,探讨不同黑素细胞群在小鼠有色毛囊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C57BL/6J、BALB/C胎鼠或乳鼠皮肤,分离出表皮细胞群、毛囊上皮细胞群和真皮细胞群,培养、纯化从表皮细胞群获得的表皮黑素细胞。实验包含三部分,①乳鼠C57BL/6J毛囊重建实验:分为表皮细胞+毛囊上皮细胞组、真皮细胞组;②嵌合毛囊重建实验:分为乳鼠C57BL/6J真皮细胞组、乳鼠BALB/C真皮细胞组、乳鼠BALB/C真皮+乳鼠C57BL/6J真皮细胞组、胎鼠BALB/C真皮细胞+胎鼠C57BL/6J真皮细胞组;③有色毛囊重建实验:分为乳鼠BALB/C真皮细胞+乳鼠C57BL/6J表皮细胞组、乳鼠BALB/C真皮细胞+乳鼠C57BL/6J毛囊上皮细胞组、乳鼠BALB/C真皮细胞+培养的C57BL/6J表皮黑素细胞组。采用小室移植法将不同细胞接种于裸鼠的背部,每组4只。于移植后4周和8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荧光评估毛囊重建情况。结果移植后4周和8周,乳鼠C57BL/6J毛囊重建实验中(本部分实验2组共8只BALB/C裸鼠,7只存活,1只因创面感染死亡),表皮细胞+毛囊上皮细胞组(3只)未见毛发生长,混有上皮成分的真皮细胞组(4只)长出正常毛发;嵌合毛囊重建实验中(本部分实验4组共16只BALB/C裸鼠,14只存活,2只因创面感染死亡),乳鼠和胎鼠嵌合组(2组共7只)均长出棕灰色毛发;有色毛囊重建实验中(本部分实验3组共12只BALB/C裸鼠,10只存活,2只因创面感染死亡),BALB/C真皮细胞+培养的C57BL/6J表皮黑素细胞组(3只)仅长出白色毛发,免疫荧光检测未见毛囊黑素细胞,其余组均长出棕灰色毛发。结论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毛囊重建的必要条件;不同种属小鼠的毛囊细胞可嵌合重建有色毛囊;毛囊黑素细胞和表皮黑素细胞均能参与形成有色毛囊,但分化后的黑素细胞不具有形成有色毛囊的能力。
李芳陈韡黄斐然张潇予周园刘珍如王大光
关键词:毛囊黑素细胞色素沉着异常毛囊重建
鼠毛囊重建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室移植法重建小鼠毛囊,观察细胞成分对毛囊再生的影响。方法取0~2d的C57BL/6乳鼠背部皮肤,胰酶消化后分离表真皮,再分离出毛囊上皮细胞。实验分表皮细胞混合毛囊胚芽组、真皮细胞组、表皮细胞混合毛囊胚芽+真皮细胞组、毛囊上皮细胞+真皮细胞组。用小室移植法接种于裸鼠背部,并于移植后1、2、4、8周观察变化,HE染色观察毛囊组织学形态。结果小鼠毛囊细胞移植1周时,背部小室开始脱落,伤口结痂;2周时除表皮细胞组外,另3组均长出了短小的毛发,镜下可见毛囊样结构;4周及8N时除表皮细胞组外,均长出了正常的毛发,表皮细胞与真皮细胞混合组及毛囊上皮细胞与真皮细胞混合组毛发生长情况良好,优于单独的真皮细胞组。结论毛囊细胞小室移植后可形成新的毛囊,上皮细胞及真皮细胞在毛囊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潇予王大光朱丰岳学状骆丹
关键词:毛囊毛囊重建鼠科
硅酮敷料对皮肤外科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硅酮敷料对皮肤外科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68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换药处理,试验组33例在此基础上应用硅酮敷料进行治疗,对两组切口的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病理性瘢痕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病理性瘢痕形成率,试验组分别为(5.09±1.22)d、99.7%(32例)、0.0%(0例),对照组分别为(7.00±0.87)d、88.6%(31例)、11.4%(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皮肤外科手术后使用硅酮敷料有助于切口愈合.
王大光周炳荣吴迪赵敏曹筱冬张潇予胡艳艳骆丹
关键词:伤口愈合皮肤外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