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华

作品数:47 被引量:29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
  • 9篇水稻
  • 7篇砷酸盐
  • 6篇衣藻
  • 6篇砷酸
  • 6篇胁迫
  • 6篇莱茵衣藻
  • 6篇
  • 5篇镉胁迫
  • 5篇耐性
  • 5篇胞外聚合物
  • 4篇蛋白
  • 4篇土壤
  • 4篇小球藻
  • 4篇光谱
  • 4篇CD
  • 3篇砷形态
  • 3篇蚯蚓
  • 3篇污染
  • 3篇金属硫蛋白

机构

  • 46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作者

  • 46篇张春华
  • 40篇葛滢
  • 7篇王亚
  • 5篇王淑
  • 3篇戴琛
  • 3篇张高川
  • 3篇杨亚洲
  • 3篇王国祥
  • 3篇胡延玲
  • 3篇居婷
  • 3篇许平平
  • 3篇刘聪
  • 3篇李崇华
  • 2篇李玉姣
  • 2篇刘丹青
  • 2篇陈雪
  • 2篇胡浩
  • 1篇陈效民
  • 1篇丁杉
  • 1篇赵俊杰

传媒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环境化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分析试验室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生生物中砷的提取和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综述了水生生物中不同形态砷(包括无机砷、甲基砷、砷甜菜碱、砷胆碱、砷糖、砷脂)的提取方法、分离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和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简要展望(引用文献74篇)。
张金羽葛滢张春华
关键词:形态分析水生生物
淹水还原作用对红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用添加20 mg.kg^-1镉(Cd)的红壤(pH 4.46)室温淹水培养41 d,研究淹水还原作用对Cd溶解性的影响,同时设置水稻培养试验,在红壤淹水初期(1-11 d)和后期(淹水31-41 d)植入水稻秧苗,以比较不同淹水时段红壤Cd对水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红壤淹水后1-25 d水溶性Cd浓度由0.210 mg.L^-1上升到0.254 mg.L^-1,淹水28-40 d水溶性Cd浓度由0.221 mg.L^-1下降到0.092mg.L^-1,在淹水1-11 d和31-41 d水稻茎叶Cd含量分别为48.37和16.25 mg.kg^-1。说明淹水初期红壤Cd活性和生物有效性高于淹水后期。通过红壤淹水过程Fe、Cd溶解性及CEC、阳离子饱和度等的研究,表明红壤淹水后氧化铁的还原溶解作用导致pe+pH下降和pH上升,由此控制着Cd活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升降。
陈莉娜葛滢张春华周权锁
关键词:红壤CDPH
胞外聚合物对莱茵衣藻砷富集和形态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明胞外聚合物(EPS)对微藻砷的富集和迁移的作用效果,采用1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莱茵衣藻EPS进行提取,测定EPS含量及其主要成分,运用LIVE/DEAD BacLight staining-LSCM观察去除和未去除EPS的莱茵衣藻的生长情况,并对藻细胞进行AsV处理(20μg/L、处理6.0 h),比较有(无)EPS的莱茵衣藻对砷的吸收、吸附和转化的差异.结果表明:莱茵衣藻EPS总量为16.12 mg/g,其主要成分为多糖(89.96%),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7.41%)和DNA(2.63%),EDTA提取EPS后没有细胞自溶现象产生,不影响微藻的生长;去除EPS后的莱茵衣藻对AsV的还原能力显著降低,且在6.0 h内对砷的吸收没有明显变化,但砷吸附量占富集的比例(43.03%~66.23%)显著高于有EPS的砷吸附占比(10.68%~31.90%),表明EPS在莱茵衣藻对砷的富集和形态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崇华赵方慈喻琪盛陈杨沁张春华葛滢
关键词:莱茵衣藻胞外聚合物
浅论大学生毕业实习中的情商素质培养
2012年
从情商概念的内涵出发,结合大学生毕业实习实践,阐述了大学生毕业实习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通过大学生毕业实习提高大学生情商素质的意义、方法及途径。
张春华葛滢
关键词:情商素质
运积型地质高背景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0
2021年
为明确运积型地质高背景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在广东斗门新会研究区31个点位成对采集根际土壤和水稻样品,测定Cd、Cu、Pb和Zn的含量,采用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nfluence index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IICQ)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处于清洁、亚健康、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22.6%、41.9%、3.2%和32.3%。稻米Cd、Cu、Pb和Zn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较小,4种重金属的危险商(hazard quotient,HQ)均值都小于1,相较于其他3种重金属,Cd的非致癌风险最高,但复合重金属危险指数(hazard index,HI)均值在1左右。稻米Cd的致癌风险(carcinogenic risk,CR)指数高于10^(-4),存在较大致癌风险;稻米Pb致癌风险系数在10^(-6)~10^(-4),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上述结果可为运积型地质高背景研究区的水稻安全生产和土壤污染风险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陈家乐相满城唐林茜张春华葛滢
关键词:重金属
区域土壤-水稻籽粒镉耦合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被引量:1
2021年
为构建区域土壤-水稻籽粒镉(Cd)耦合关系模型,通过文献调研获取369组数据,采用广义线性回归(GLM)、梯度提升机器(GBM)、随机森林(RF)和Cubist等方法,以文献共有的土壤p H和总Cd含量(SoilCd)为自变量、水稻籽粒Cd含量(GrainCd)为因变量构建模型,并以实测土壤pH、SoilCd和GrainCd数据验证,分析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GLM、GBM、RF和Cubist模型的性能接近,其决定系数R2都在0.5左右,但RF模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效果最好(R^(2)=0.534)。因此,基于机器学习的RF模型能在区域尺度合理预测稻米Cd含量。
陈家乐唐林茜相满城张春华葛滢陈效民
关键词:土壤水稻
含锑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2022年
锑(Sb)是一种有毒金属,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锑矿开采和含Sb产品的生产使用会产生大量含Sb废水,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含Sb废水的净化处理成为水污染控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对Sb的生产利用、污染来源、毒性和危害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包括混凝/絮凝法、吸附法、电化学法和膜分离法在内的含Sb废水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相比而言,吸附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发展吸附率高、重复利用性好、环境友好型吸附材料,同时,今后的研究应从实验室内转向实地场景,着重于工艺的优化和实际应用。
唐林茜张春华葛滢
关键词:废水处理技术
不同土壤的还原状况对铁镉形态转化和水稻吸收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土壤-蛭石联合培养,以填充蛭石的网袋模拟根际,置于红壤、水稻土、盐土中后淹水栽培水稻13 d。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栽培期间,红壤、水稻土、盐土pH变化范围分别为6.05~6.78、6.47~7.33、6.42~7.44;有机质处理下,除红壤根际pH明显升高外,其余土壤根际和非根际pH均有所下降。各土壤对照根际Eh保持在233~385 mV;有机质处理使根际Eh下降,同时也导致除盐土外的非根际Eh上升。土壤还原溶解Fe与蛭石吸附Fe的90%以上均来自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铁(Oxide-Fe)组分,与溶液Eh、pe+pH均有显著相关性,表明两表面同为Fe的氧化还原反应,但方向相反。水稻根表Fe膜的形成与根际氧化还原状况有关,在对照根际(高Eh)环境下,根表Fe含量随pH升高而降低,在有机质处理根际(低Eh)环境下则随pH升高而升高;在红壤中,根表Fe膜阻碍Fe的吸收,在水稻土和盐土中,根表Fe膜促进Fe吸收。根表Cd含量与根内Cd、地上部Cd有显著正相关;在红壤中,根表Fe膜阻碍了水稻Cd的吸附和吸收;水稻土和盐土中,根表Fe膜促进了水稻Cd的吸附和吸收。
陈雪刘丹青王淑杨亚洲李玉姣胡浩张春华葛滢
关键词: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微藻中的砷形态被引量:12
2014年
建立了盐藻和螺旋藻中砷形态的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HPLC/HG—AFS)分析方法。优化了微藻中砷形态的提取方法、流动相浓度及PH、KBH1浓度、载流浓度、AFS参数。优化后砷形态的提取效率范围为97.3%~99.1%,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As(Ⅲ)、二甲基砷酸(DMA)、一甲基砷酸(MMA)和As(V)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6、0.9997和o.9994,检出限分别为0.19、0.40、0.34、0.52μg/L,盐藻的砷加标回收率为91.5%~100.8%,螺旋藻的砷加标回收率为95.6%~104.59/6。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快速(10min),且测得微藻中的砷形态数据准确、可靠。
王亚张春华申连玉王淑葛滢
关键词:盐藻砷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土壤锌 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蚯蚓金属硫蛋白(MT)是指示土壤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为揭示土壤镉(Cd)、锌(Zn)污染的生态效应,采用土壤染毒法,研究了Cd、Zn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体内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污染,Cd都明显诱导了蚯蚓MT的合成,随着Cd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蚯蚓MT的含量均显著上升。与Cd相比,单一Zn污染对MT的影响要小得多,胁迫28d后MT含量才有升高。Cd、Zn复合污染的效应在不同的Cd、Zn浓度组合下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也与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当Cd处理为100mg·kg-1时,Zn完全表现为拮抗作用;而在300mg·kg-1Cd胁迫浓度下,Cd、Zn复合对MT的影响随Zn浓度和暴露时间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效应:当Zn为100mg·kg-1时,MT表现出协同-拮抗-无影响的趋势,而在500mg·kg-1的Zn处理下,MT含量在28d后显著下降。研究结果显示,蚯蚓MT是指示土壤Cd污染的有效指标,而Zn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Cd对蚯蚓的毒害作用。
赵俊杰张高川葛滢张春华
关键词:ZN单一及复合污染蚯蚓MT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