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升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柴油机
  • 5篇船用
  • 4篇船用柴油
  • 4篇船用柴油机
  • 3篇燃烧
  • 3篇柴油
  • 2篇运维
  • 2篇活塞
  • 2篇
  • 2篇船舶
  • 1篇导流器
  • 1篇动态仿真
  • 1篇压气机
  • 1篇增压
  • 1篇增压器
  • 1篇试验验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字图像
  • 1篇数字图像处理
  • 1篇台架

机构

  • 13篇上海海事大学
  • 3篇国土资源
  • 2篇上海雄程海洋...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海事局
  • 1篇中国船级社上...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篇张旭升
  • 4篇魏海军
  • 3篇胡以怀
  • 3篇江国和
  • 3篇戴建伟
  • 2篇王海燕
  • 2篇杨智远
  • 1篇吴志军
  • 1篇邓彪
  • 1篇安骥
  • 1篇杜国浩
  • 1篇肖体乔
  • 1篇曾向明
  • 1篇孙秀成
  • 1篇彭冠云
  • 1篇谢红兰
  • 1篇黄振宇
  • 1篇刘俊楠
  • 1篇张洪升
  • 1篇刘冲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技术与市场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国外内燃机
  • 1篇内燃机工程
  • 1篇内燃机学报
  • 1篇内燃机
  • 1篇天津航海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科技与创新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速膨胀器转子内部流动特性与损失机理研究
2018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声速膨胀器转子性能,采用数值方法对其内部流动特性和损失机理进行研究。发现膨胀流道入口处膨胀波和出口处斜激波的波系分布控制超声速膨胀器转子内部的三维流动结构;泄漏涡的产生、发展和破碎过程是其内部旋涡运动的主要特征;超声速膨胀器转子内部的流动损失可分为叶型损失、端壁损失、间隙泄漏损失和尾迹损失,吸力面下表面附面层与隔板之间的摩擦损失是叶型损失的主要形式,斜激波作用下附面层的分离、回流、低能流体与主流掺混以及斜激波与斜激波、斜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损失是端壁损失的主要来源。
黄振宇魏海军张旭升曹雄涛
低氮环境下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AVL—Fire软件建立4135ACa柴油机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对柴油机在低氮、无氮环境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比例O2、N2、CO2的混合气作为柴油机进气时对其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柴油机能够实现C02&Oz环境下燃烧,O2浓度为60%时,燃烧严重滞后,燃烧过程主要在上止点后,燃烧不充分;但无氮燃烧能够有效实现NOx的零排放.当O2浓度为65%时,发火燃烧时刻与正常进气工况基本相同,且燃烧放热总量大于正常进气工况,但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及对外做功性能偏低,进一步提高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其性能.在高浓度富氧的无氮燃烧中加入10%N2能够有效改善燃烧状况、提高经济性,但其NOx的排放成倍增加,通过低氮难以优化柴油机无氮燃烧的排放性能.调整喷油时刻或进气温度等能够进一步优化柴油机无氮燃烧性能.
谭亲明胡以怀张旭升张洪升
关键词:柴油机燃烧数值模拟
现代船舶柴油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柴油机燃烧特点、电喷柴油机结构,优化其结构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研究进气对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采取优化措施,并通过实验研究柴油机无氮燃烧(O2&CO2)可行性;研究现代先进燃烧技术特点,探讨其船用柴油机上应用前景;最后阐述柴油机NOx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通过机前、机内、机后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柴油机节能减排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谭亲明胡以怀张旭升
关键词:EGR均质燃烧SCR
船舶低速柴油机SCR系统设计及试验验证
2018年
由于船舶机舱空间狭小,船用二冲程柴油机SCR反应器及其管路布置较为困难,利用CFD对柴油机100%负荷工况下SCR反应器前混合段内雾化后的尿素溶液与排烟的混合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得到6S35ME-B9船用柴油机SCR系统在混合器叶片角度为15°、导流器扩展角度为75°时可以实现短距离内还原剂与排烟的良好混合,且整套系统压降控制在1 400 Pa以下。对6S35ME-B9船用柴油机全尺寸SCR系统进行100 h台架试验,在中国船级社NOx排放指南要求的E3推进工况下,实现原机NOx比排放量由18. 15 g/(k W·h)减少至3. 17 g/(k W·h)。本设计为实船SCR系统的配备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杨智远江国和魏海军张旭升王涛
关键词:SCR系统混合器导流器试验验证
海上风机平台登靠舷梯的关键技术分析
2019年
海洋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风电场的运行维护对于海上风电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维船是风电场运行维护安全可靠的方式之一,基于波浪补偿技术的登靠舷梯很好地扩大了运维船的服务范围(从近海到远洋)。从登靠舷梯的多自由度运动补偿方法、六自由度平台的控制方法、顶靠装置技术和舷梯动态载荷设计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登靠舷梯的关键技术,对指导我国开发相关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薛海波王鑫崔亚昆尚勇志张旭升
船舶烟窗排放物的监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科学有效地监测和控制上海港口区域和航道沿线的船用发动机的黑烟和颗粒物排放,文章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测量数据对船舶黑烟排放的监控黑度限值和监控时间进行了评价,初步推荐适合上海港口和市内内河航线上的船舶黑烟监测方法即林格曼黑度图法,黑度限值为2级,时间限值在3min以下。
张旭升王小龙戴建伟曾向明毕涛魏巍
关键词:船用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监测方法黑度
基于零维燃烧模型的二冲程船用柴油机性能预测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模型的柴油机性能预测可有效降低电控系统设计与标定成本.为此,采用纯燃烧产物与缸内气体总质量的比值描述工质的成分,改进了扫气模型及整个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通过引入燃烧产物所占比例改进了零维燃烧模型中的反应速率模型,建立了燃烧模型与扫气质量的联系.同时将扩散燃烧模型进行了简化和整合,使其能够响应多次喷射.结合燃油喷射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零维燃烧模型的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响应喷油规律和缸内工质状态的变化.以某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计算速度满足实时仿真要求,可用于柴油机电控系统设计与标定、性能优化等领域.
王海燕张旭升胡以怀
关键词:柴油机
船用柴油机SCR催化剂性能测试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评定V_2O_5/TiO_2催化剂在船舶低速电喷柴油机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系统的适用性与经济性,本文基于D-1000-5电动振动台和康明斯ISDe4-SCR性能试验台架,分别对国内生产的A、B、C三组V_2O_5/TiO_2催化剂小样进行活性和抗振性实验,最终选定催化剂B为船用中速机SCR目标催化剂,并在6CS21/32大功率船用中速机试验台上对目标催化剂B进行D2、E3循环测试。台架测试结果表明:国产V_2O_5/TiO_2催化剂的经济性较进口催化剂略有提高,中高排气温度下脱硝率可达90%、较低排气温度下活性各有差异;排气温度高于250℃时,催化剂B的脱硝率稳定在80%以上,可进一步研究其船用低速机SCR系统的特性;催化剂C的活性和机械强度满足船用中速机SCR要求,温度低于250℃时,转化效率急剧降低,但其价格低,具有较强的船用中速机市场竞争力;催化剂A温度窗较窄,仅适用于排气温度高于330℃的发动机上;催化剂封装可提高催化剂抗振动冲击能力。
杨智远江国和张旭升魏海军姜小鑫
关键词:V2O5/TIO2催化剂抗振性NOX排放台架试验
涡轮增压器热力学模型与柴油机动态仿真被引量:8
2017年
建立了一种基于热力学定律的离心式压气机动态模型,该模型仅使用压气机的基本结构参数而不需要试验图谱。压气机模型与涡轮模型一起构成涡轮增压器动态模型,并与柴油机模型进行了联合匹配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可信,扩大了压气机模型的工作范围,可有效改善柴油机模型在低负荷、低转速时的动态性能。模型计算速度快,实时性好,可用于柴油机性能优化、控制系统开发等多个领域。
王海燕赫伟建张旭升刘冲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热力学模型
国内外海上风电平台运维登靠系统概况被引量:5
2019年
世界各国海上风电产业迅猛发展,海上风力发电成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不断的投入使用,海上运维船必然需要定期维护风力发电机组,并且运维服务范围呈现出从近海向远洋扩展的趋势。在海上运维作业中,海上登乘系统通常用于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便捷转移。为了消除船舶外部环境引入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国内外相继开发了多种用于海上运维的设备和船舶。对国内外不同风电运维设备以及登靠方式进行了详细论述。中国目前的运维船仍以顶靠登靠为主,在风电向远洋发展的大趋势下,亟待开发具有运动补偿功能的登靠装置或船舶。
王鑫崔亚昆薛海波尚勇志马奇浩姜正威张旭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