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宇
- 作品数:66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分化抑制因子Id3与Id4在AML、ALL及MDS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 [目的]观察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 ion,Id) Id3与Id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 刘倩王艳张敬宇林凤茹
- 关键词:ID3ID4预后
- MDS/MPN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MDS/MPN-R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对2例确诊MDS/MPN-R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有贫血,骨髓环形铁粒幼细胞大于15%,PLT持续增高,未曾诊断过MDS伴环形铁粒幼细胞(MDS-RS)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1例患者SF3B1阳性,BCR-ABL1、MPL、CALR等基因均阴性,符合MDS/MPN-RS-T的诊断。结论贫血、PLT增高及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要高度怀疑MDS/MPN-RS-T,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查三者联合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韦美萍张敬宇高占玺刘梅史敏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环形铁粒幼细胞血小板增多
- 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了解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分别检测37例初诊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血清EPO的水平及铁蛋白的含量。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1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组、治疗1个月组及治疗2个月组血清EPO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的sEP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组,随着贫血情况的纠正血清EPO水平逐渐降低,而治疗3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sE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铁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各组的血清铁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组增高,而治疗后各组间血清铁蛋白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logEPO与血红蛋白呈显著负相关,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仅在治疗前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449,P=0.005),治疗后各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铁蛋白含量与血红蛋白均无相关性;3重度贫血组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贫血组,随着贫血的加重血清EPO水平逐渐升高。结论:EPO参与了红系造血过程,能反映贫血程度,其对贫血的敏感性高于血清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评估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薛春娥沈庆慧王艳张敬宇林凤茹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铁蛋白疗效评估
- 胞浆CD79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分析
- <正>目的探讨细胞分化原胞浆CD79a(CyCD79a)在各型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情况,以期了解CyCD79a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尤其是对诊断B-AL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回顾分析了采用CD45/S...
- 张敬宇杨琳潘崚杨敬慈姚丽董作仁姚尔固
- 文献传递
- 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CMML并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指标、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共有25例CMML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18例以地西他滨为基础治疗,7例以阿扎胞苷为基础治疗。其中20例获得应答,7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患者均以地西他滨为基础治疗,5例CR发生于治疗的前4个疗程。中位随访16.4(9.4-20.5)个月后,4例CR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CMM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7.4个月(95%CI:12.437-22.363)。按照MDAPS、CPSS、CPSS-mol、MMM预后积分系统分别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仅发现MDAPS预后积分系统不同危险度分层与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ML患者应用去甲基化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皮肤过敏和肝功能损伤。所有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去甲基化药物对CMML患者治疗有效,且安全性良好。CR多发生于治疗的前4个疗程,对于无应答的患者,可应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小剂量化疗。去甲基化药物可以延缓病情但并不能阻止CMML的疾病进展。
- 李笑王艳郭玉洁牛志云马莉周旭泉张敬宇
-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去甲基化药物安全性
- 一种改良的VWF多聚体电泳的建立及其应用
-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垂直电泳且不经转膜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电泳方法,用于血管性血友病(VWD)的分型诊断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辅助诊断。方法:采用SDS-1.5%琼脂糖凝胶垂直电泳体系,电泳2-...
- 张敬宇马珍妮杨琳董宁征罗建民阮长耿
- 文献传递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观遗传学与靶向治疗: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被引量:4
- 2015年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无效性造血,骨髓中造血细胞发育异常,不能产生足够的分化正常的成熟细胞,以致外周血血细胞减少.MDS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提示遗传性或表观遗传性改变的积累使造血干细胞发生DNA突变,癌基因活化或抑癌基因受抑,增加无限性自我增殖能力,进而导致克隆性造血而发病.约30%的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对细胞毒药物不敏感,而靶向药物有望改善其预后.
- 林凤茹张敬宇王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 DNA甲基化对TIG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抑癌基因TIG1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T-PCR)的方法,检测53例急性白血病(acute ...
- 王艳张敬宇林凤茹牛志云周建辉
- 关键词:甲基化白血病
- 分化抑制因子Id1与Id2在AML、ALL及MDS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 李石磊王艳张敬宇林凤茹
- CMPN基因突变及其机制与生物学意义的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JAK2基因突变阳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psms,CMPN)患者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和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Taqman-MGB探针联合RT-PCR法从50例CMPN患者中筛选出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计算突变率,并对突变结果进行测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rnia vera,PV)患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患者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患者骨髓中G-CSFR、EPOR和TPOR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V患者、ET患者和IMF患者骨髓中PI-3K、P-AKT和AKT总蛋白的表达。结果:PV、ET和IMF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75.0%(15/20)、46.7%(7/15)和26.7%(4/15)。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V、ET和IMF患者骨髓中G-CSF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263.16%、276.32%和247.37%,EPOR 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了213.95%、220.93%和218.61%,TPOR 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了172.55%、176.47%和182.35%。PI-3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115.79%、92.11%和100.00%,P-AKT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226.09%、243.48%和2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AKT蛋白水平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V617F点突变存在于大多数CMPN中,此突变可能通过介导EPOR、TPOR和G-CSFR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进而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参与CMPD的发病机制。
- 牛志云郭晓玲张敬宇杨琳罗建民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突变JAK2PI-3KA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