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怀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长江口
  • 5篇沉积物
  • 4篇海域
  • 3篇三峡工程
  • 3篇邻近海域
  • 3篇近海
  • 3篇近海域
  • 3篇表层沉积物
  • 3篇长江口及其邻...
  • 2篇悬浮物
  • 2篇悬浮物浓度
  • 2篇沿岸
  • 2篇闽浙沿岸
  • 2篇甲基汞
  • 2篇
  • 1篇地累积指数
  • 1篇电池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东海内陆架

机构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青岛环海海洋...
  • 1篇青岛市公安局

作者

  • 11篇张怀静
  • 9篇翟世奎
  • 3篇范德江
  • 3篇许淑梅
  • 3篇于增慧
  • 3篇张晓东
  • 2篇曹立华
  • 2篇张爱滨
  • 2篇杨荣民
  • 2篇郭志刚
  • 1篇吕晓霞
  • 1篇魏立青
  • 1篇宰学荣
  • 1篇陈岩
  • 1篇种法运
  • 1篇卢海建
  • 1篇陈奎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汞在长江口邻近海域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
在2012年6月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春季航次中,采集了闽浙海域海水、悬浮物、表层沉积物和岩芯沉积物样品,对海水和悬浮物样品进行了总汞、对沉积物进行了汞和甲基汞的分析测试,结合海水温盐数据、沉积物中粒度组成、210Pb测...
张怀静翟世奎
关键词:闽浙沿岸甲基汞环境效应
闽浙沿岸海域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在2012年6月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春季航次中,采集了闽浙沿岸海域表层和岩心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汞和甲基汞的分析测试,并结合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粒度组分、有机质含量和孔隙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等系统地分析了汞和甲基汞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闽浙沿岸海域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大致表现为近岸含量高(杭州湾以南浙江沿岸),远岸含量低的特点。泥质区岩心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近表层较小的深度范围内(泥质区北部和南部,其深度范围分别为0~15和0~13cm)。(2)在闽浙近岸泥质区,汞的原位甲基化是甲基汞的主要来源,在成岩过程中,埋深或其他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以导致甲基汞的转移或再分配。(3)影响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及甲基化作用强弱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污染、海流体系、粒级组成、有机质含量和硫酸盐还原菌活性。人为污染是沉积物中汞含量的主控因素;海流体系控制着汞含量的分布格局;粒级组成影响着甲基汞的富集程度;有机质对表层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作用影响不明显,在岩心沉积物中,既可以促进汞的甲基化,也可以抑制汞的甲基化,主要取决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类型;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化能力是汞甲基化作用的主控因素之一。
张怀静翟世奎周勇华于增慧
关键词:沉积物影响因素闽浙沿岸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分布特征被引量:33
2007年
长江三峡工程一期蓄水自2003-06-01开始,到2003—06—10结束.为了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在2003-06-15~2003—06—25进行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综合调查.根据此次调查所取得的实测数据资料,计算了各站各层位的悬浮物浓度,结合相应水体的盐度值和温度值,分析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的分布特征以及蓄水前后悬浮物浓度与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自海水表面向海底逐渐增高,悬浮物主要分布在123°E以西的口门地区和近岸的狭长海区.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与蓄水前长江口多年平均含沙量相比,长江航道和南支地区悬浮物浓度明显下降,长江航道徐六泾附近地区悬浮物浓度从蓄水前的400—500mg/L下降到蓄水后的60.2mg/L,南支地区悬浮物浓度从蓄水前的445mg/L下降到蓄水后的148mg/L;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变化不明显,蓄水前后均为表层悬浮物浓度小于10mg/L,底层悬浮物浓度小于100mg/L.蓄水前后整个研究区悬浮物浓度分布的总体格局相似.
张怀静翟世奎范德江郭志刚于增慧曹立华杨荣民张晓东
关键词:三峡工程长江口邻近海域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4
2007年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仍显示出在缺氧区的富集。通过同一站位底层悬浮体和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的分析比较,发现底层水缺氧是导致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Cd、V等在沉积物中富集的主要原因。Mo、Cd、V等元素的不同富集程度可用来反映缺氧区的缺氧程度。因此,Mo,Cd,V等RSE在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可以指示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存在与大体范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缺氧区的缺氧程度。U理论上虽然也对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敏感,但由于受陆源碎屑来源组分的影响较大,在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富集并不明显,因此U在研究区不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
许淑梅翟世奎张爱滨张晓东张怀静
关键词:氧化还原环境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缺氧区
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通过对长江口内外9个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碳、氮、磷含量的测定,得到了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的营养元素在河流段的分布波动较大,在口门附近海域分布较平缓。在三种营养元素中,IC、ON和IP分别为C、N、P的优势形态。在影响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分布的因素中,沉积物的粒度和上覆水体的盐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受到近岸排污和海洋生物生产的影响。
吕晓霞翟世奎于增慧张怀静
关键词:营养元素表层沉积物长江口
东海内陆架沉积气候信息的端元分析模型反演被引量:32
2006年
应用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模型对在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取得的30号柱样的高分辨率粒度数据序列进行了反演,分离出3个端元,根据端元的频率分布特征和已有研究结果,认为3个端元可能为现代陆源细颗粒物质(EM1)、现代陆源粗颗粒物质(EM2)和风暴带来的残留沉积区再悬浮物质(EM3),并对本区域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分离出的端元EM1和EM2的比值EM2/(EM1+EM2)序列可以反映东海沿岸流强度的历史变化,进而反映东亚冬季风强度和中国温度波动的历史。该序列与观测到的近百年来东亚冬季风强度记录、竺可桢的中国温度波动曲线以及葛全胜的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得出的气候指标序列在竺可桢给出的公元600—1100年高温期间的780—920年出现了一个极小值区,为许多作者推测的公元780—920年出现一个短暂的冷期提供了佐证;另外该序列近百年来变化幅度明显,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张晓东许淑梅翟世奎张怀静
关键词:粒度东亚冬季风东海内陆架
东昌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被引量:21
2012年
通过对东昌湖水体重金属元素(Cr、Cu、Zn、As、Pb)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r、Cu、Zn、As、Pb、Ni、Cd)含量的测定,采用基于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水体综合污染评价法对东昌湖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体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达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同全国主要湖泊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并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以及地累积指数法对东昌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昌湖表层沉积物主要以Cd污染为主。东昌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主要是有关部门对东昌湖的环境治理、东昌湖现有排污情况以及重金属元素自身地球化学特征等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陈奎周勇华张怀静
关键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地累积指数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悬浮体形态及物质组成被引量:13
2007年
2003年6月1—10日为长江三峡工程一期蓄水期,为了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2003年6月15—25日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对该次调查所取得的悬浮体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X射线衍射测定,分析了不同水体中悬浮体颗粒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从徐六泾到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形态特征不同,徐六泾至南支主槽,悬浮体颗粒以单颗粒为主;拦门沙最大浑浊带,悬浮体颗粒以大絮团、团状絮团和絮网为主;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以有机质絮团和单颗粒并存为主。长江口区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以粒状或片状形式存在。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组成。从河道到长江口外的邻近海域,石英和长石含量逐渐降低,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增加,高岭石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徐六泾附近小絮团数量有所增加,蓄水前后拦门沙和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形态特征和长江口地区悬浮体物质组成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张怀静翟世奎范德江郭志刚魏立青种法运
关键词:悬浮体三峡工程长江口
腐殖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对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沉积物有机质种类对海泥电池阳极和输出功率具有重要影响。腐殖酸和木质素磺酸钠是海洋天然存在的有机质和海泥细菌营养底物,本文通过向500g沉积物中分别添加2g腐殖酸(HA组)和木质素磺酸钠(Lignin组)比较二者对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组和Lignin组阳极附近微生物数量分别提高到空白组的11.6和17.0倍。其循环伏安电容分别从70.455F/m^(2)(空白组)提高到265.152F/m^(2)(HA组)和704.199F/m^(2)(Lignin组);交换电流密度分别是0.411×10^(-3) mA/cm^(2)(HA组)和0.585×10^(-3) mA/cm^(2)(Lignin组)较空白组(0.385×10^(-3) mA/cm^(2))分别提高1.1和1.5倍;最大功率密度提高了1.6和1.9倍,分别达到438.578mW/m^(2)(HA组)和520.722mW/m^(2)(Lignin组)。上述结果表明腐殖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均提高了海泥电池的阳极性能和输出功率,且木质素磺酸钠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将为海泥电池应用的海域选择和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侯路遥周长阳陈岩张怀静衣昊鑫宰学荣付玉彬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海底沉积物腐殖酸木质素磺酸钠电化学性能输出功率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和浊度的对应关系被引量:66
2005年
长江三峡工程一期蓄水自2 0 0 3年6月1日开始,到6月10日结束.为了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在2 0 0 3年6月15日至6月2 4日期间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的综合调查.根据该次调查所取得的悬浮体浓度和浊度的实测资料,探讨了不同水体中两者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以期达到根据易得的浊度数据获得更多悬浮体浓度分布规律的目的.同时,分析了两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系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不同水体悬浮体浓度和浊度之间均存在有较好的相关性。
翟世奎张怀静范德江杨荣民曹立华
关键词:三峡工程长江口悬浮物浊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