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亚龙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杆菌
  • 3篇不动杆菌
  • 2篇耐药性变迁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标本
  • 2篇病原菌
  • 1篇单胞菌
  • 1篇弹簧
  • 1篇导板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血...
  • 1篇导轨
  • 1篇电加热
  • 1篇毒性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培养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廖亚龙
  • 4篇孙自镛
  • 4篇张莉滟
  • 4篇侯铁英
  • 3篇朱旭慧
  • 3篇刘彩林
  • 3篇汪峰
  • 2篇李丽
  • 2篇黄德弘
  • 2篇陈晓丽
  • 2篇汪月
  • 2篇姚亚男
  • 1篇刘素玲
  • 1篇汪玥
  • 1篇简翠
  • 1篇张蓓
  • 1篇徐令清
  • 1篇陈柳勤
  • 1篇黄革
  • 1篇王媚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武汉同济医院近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分析该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细菌耐药监测资料,根据CLSI 2009年判读标准判定耐药性。结果 11年内共分离31 86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2%,革兰阳性球菌占34.1%。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连续11年最高。2003年之后,不动杆菌属比率明显增加,2009年已占第2位。多重耐药细菌的比率逐年增加。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的比率由4.9%增长为30.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比率在50.6%~64.4%。11年共分离到对万古霉素和(或)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2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由29.6%增长为78.3%,克雷伯菌属由35.9%增长至51.1%,首次分离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增长迅速(14.0%~72.7%),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占20.9%~34.1%。结论临床分离菌的菌种不断发生变化,鲍曼不动杆菌不断增多。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多重耐药细菌逐年增加。
廖亚龙朱旭慧简翠李丽张蓓陈中举田磊
关键词:临床分离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
一种荧光定量PCR仪的热盖升降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PCR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荧光定量PCR仪的热盖升降结构。一种荧光定量PCR仪的热盖升降结构,包括热盖本体、导轨以及设有腔体结构的框架外壳,所述导轨的一端设于所述腔体结构的顶部且所述导轨与所述腔体结...
吴际郑有为黄革廖亚龙刘胜男
文献传递
武汉市同济医院1998-2008年临床分离病原菌谱及耐药性的变迁
目的:分析该院1998-2008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种类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用WHONET 5.4软件对该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细菌耐药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根据CLSI 2008年M100-S18判...
廖亚龙孙自镛朱旭慧简翠李丽张蓓陈中举田磊
关键词: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性病原菌谱
文献传递
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TEM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TEM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临床分离菌及其流行病学监测的新方法。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临床分离株中扩增出TEM型质粒的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进行分析并进行DNA测序,确定其基因突变的类型,最后通过比对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共检测66株临床分离菌,其中42株扩增出TEM型基因。经过DHPLC分析,35株表现为单一的洗脱峰,其形态与TEM-1标准菌株的峰型相一致,测序确定它们的碱基序列亦相一致,不存在变异,为TEM-1型;5株表现为一种异常的洗脱峰,它们均为双峰,形态一致,测序结果表明它们均存在两种相同的基因突变,经比对后确定为TEM-10型;另外2株表现为另一种异常的洗脱峰,测序结果显示为TEM-116型。结论 DHPLC技术可用于细菌耐药基因的分型检测,不但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而且具有经济、快捷、高通量等特点,具有很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刘彩林孙自镛汪峰汪玥欧国平廖亚龙徐令清孙明月朱旭慧
关键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型基因分型
不同标本来源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医院2008-2010年不同标本来源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非重复的鲍氏不动杆菌,重新鉴定复核,药敏结果采用CLSI 2011年标准判断,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分离到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1147株,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3年来自支气管冲洗液的菌株构成比逐年下降,由30.6%降至17.6%,来自尿液的菌株构成比逐年上升,由1.0%上升至4.9%,分离自痰液的菌株构成比无显著性变化;不同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明显;3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下降明显,由66.4%降至47.1%;鲍氏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总体敏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分离部位构成比的变化可导致其对抗菌药物总体敏感率的改变,因此细菌的耐药监测数据应细化至不同分离部位,临床用药需考虑其标本来源。
侯铁英廖亚龙黄德弘张莉滟陈柳勤王媚
关键词:标本耐药性鲍氏不动杆菌
血片快速烘干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血片快速烘干盒;本实用新型通过用手抓住搁置网板向外拉动,搁置网板在向外拉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血片放入到其表面,当血片放入完成后将搁置网板向里推动,搁置网板在向里推动时会通过导槽和导板...
肖伟欢崔文浩彭兰欢林乘龙廖亚龙姚亚男
Tim-3在CD8^+ T细胞上的表达及功能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为探讨CD8+T细胞是否表达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 m-3),并探讨Ti m-3分子是否和CD8+T细胞功能相关,通过致敏C57BL/6小鼠(取BALB/c小鼠皮肤移植到C57BL/6小鼠背部),术后第7天处死小鼠,分离小鼠引流淋巴结,流式细胞术观察CD8细胞上CD44、CD62L、Ti m-3表达;术后第10天分离受者脾细胞,流式分选CD8+T细胞,以此作为效应细胞去杀伤BALB/c小鼠脾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Ti m-3封闭抗体和PBS。结果发现,Ti m-3表达于活化的CD8+T细胞(表型为CD8+CD44highCD62Llow),但不表达于初始的CD8+T细胞。此外,使用Ti m-3封闭抗体后可减弱细胞毒性CD8+T细胞引起的杀伤反应,且在体内减少IFN-γ分泌水平。结果表明,Ti m-3分子表达于活化的CD8+T细胞,且和CD8+T功能相关。
汪峰孙自镛朱旭慧廖亚龙汪月刘彩林
关键词:TIM-3CD8^+T细胞细胞毒性IFN-Γ
艰难梭菌感染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初步研究广东省人民医院艰难梭菌感染(CDI)的临床特征,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临床CDI的诊治水平及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8月间120例住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厌氧培养,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是否为CDI;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DI的临床特点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腹泻患者中,共检出CDI 24例占20.0%;单次送检、双次送检、三次及以上送检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3%、22.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男性、糖尿病、帕金森病、广谱青霉素的使用与CDI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未发现CD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男性、糖尿病、帕金森病、广谱青霉素的使用可能是CDI的危险因素,多次送检粪便标本可以提高CDI的阳性检出率。
廖亚龙侯铁英邵裕燊张莉滟陈晓丽刘素玲
关键词:艰难梭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碱性磷酸酶和Gleason评分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和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评价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在本院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的患者(tPSA>10 ng/mL)以及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又经核素骨显像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共收集304例完整病例进行分析,其中前列腺癌骨转移组48例(15.8%),前列腺癌未发生骨转移组116例(38.2%),良性前列腺增生组56例(18.4%),健康对照组84例(27.6%)。检测分析所有患者的tPSA 、fPSA、ALP值及Gleason评分。结果任意两组之间的tPSA、f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的ALP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的Gleason评分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率进行比较,发现低风险组的骨转移率明显低于中高风险组(P<0.05)。单指标tPSA、fPSA和ALP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时,绘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700和0.783,其cut off值分别为57.47 ng/mL、8.44 ng/mL、85.47 U/L;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发现tPSA+fPSA+ALP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86.20%和64.40%,高于单指标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结论对于怀疑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不宜单独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来判断骨转移,应联合tPSA、fPSA、ALP三者及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风险的预测。
姚亚男廖亚龙张嘉文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碱性磷酸酶
应用16S rRNA宽范围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临床无菌体液感染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应用16S rRNA宽范围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临床无菌体液感染,并与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94份临床无菌体液(血液、脑脊液、胸腹水、关节液)标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16S rRNA宽范围PCR扩增,并将PCR阳性产物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进行BLAST比对,从而确定菌种。同时,应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94份无菌体液标本,并对2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S rRNA宽范围PCR敏感性高,最低扩增浓度为103 CFU/mL,且该技术特异性高,其阳性扩增产物经测序比对后结果和培养结果完全吻合。另外,94例临床标本中应用培养方法培养出阳性例数为9例,阳性率为9.6%,而应用宽范围PCR,除培养阳性的9例均为阳性外,另外扩增出6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5.9%,而此6例经测序证实分别为4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黏质沙雷菌、1株肺炎链球菌。结论 16S rRNA宽范围PCR与培养技术比较起来,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望成为临床无菌体液病原体感染快速筛查的方法。
汪峰刘彩林廖亚龙汪月孙自镛
关键词:RRNA体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