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宇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运城学院音乐系更多>>
发文基金:运城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绛州鼓乐
  • 6篇鼓乐
  • 3篇音乐
  • 2篇锣鼓
  • 2篇民间音乐
  • 2篇教学
  • 1篇当今社会
  • 1篇地方音乐
  • 1篇一体化
  • 1篇一体化教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团
  • 1篇异质文化
  • 1篇音乐学
  • 1篇有感
  • 1篇政治中心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功能
  • 1篇实践教学
  • 1篇视唱

机构

  • 9篇运城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作者

  • 10篇常宇杰
  • 1篇李英武

传媒

  • 3篇黄河之声
  • 2篇运城学院学报
  • 1篇音乐创作
  • 1篇北方音乐
  • 1篇艺术科技
  • 1篇音乐天地
  • 1篇音乐大观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绛州鼓乐兴盛的原因与启示被引量:2
2007年
近年来,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民族民间音乐处于衰微的状态,许多民间乐种濒临消亡,但流传在山西省南部新绛县一带的绛州鼓乐,却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个现象令人兴奋,更值得思考。绛州鼓乐的兴盛,首先表现在绛州鼓乐在民间的繁荣。
常宇杰
关键词:绛州鼓乐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民俗活动曲牌锣鼓
器乐技能课综合实践教学的理想模式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器乐教学的理想模式"是针对传统器乐教学"一对一"模式提出的不同层次、多名同学同时授课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常宇杰
关键词:器乐教学
绛州鼓乐的当代转型
2010年
新绛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历史上曾是尧、舜、禹活动的主要区域,历来为山西南部政治中心、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商业都会。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刺绣、面塑、戏曲、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尤以锣鼓演艺之精湛闻名遐迩。成立于1988年的绛州鼓乐团,以质朴雄浑的风格、撼天动地的气势,从农家院走出,走进艺术殿堂,走向国际舞台。屡获殊荣,赢得很大声誉,被称为“国之瑰宝”。
常宇杰
关键词:绛州鼓乐民间艺术政治中心交通枢纽国际舞台
绛州鼓乐生成环境的分析与研究
2013年
绛州鼓乐是山西省南部新绛一带保存并发展着的一个民间打击乐种,并且近年来呈现出复兴的迹象。文章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绛州鼓乐的生成环境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研究,试图探寻出绛州鼓乐生成、繁荣的一些线索,以期对当前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及其未来的生存发展有所启示。
常宇杰
关键词:绛州鼓乐经济基础文化交流
绛州鼓乐与当地吹打乐的比较
2008年
本文从音响形态、人员组成、使用场合、艺人的社会地位对绛州鼓乐与当地吹打乐做了比较,指出它们整本质不同的两个类别,以期对绛州鼓乐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常宇杰
关键词:绛州鼓乐
由一项教改成果引发的思考——读《乐理与视唱练耳》一书有感
2015年
近年来,教学改革方面的相关研究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对传统教学中的不合理方面进行改革,以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但是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违背教学改革初衷及基本教学规律的所谓科研成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常宇杰
关键词:教改成果
绛州鼓乐当今社会文化生态状况调查
2010年
绛州鼓乐是山西南部新绛一带保存并发展着的一个民间打击乐种,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至今其本体仍存在继续发展的变量,这与绛州鼓乐始终站立在三晋广袤的深厚历史舞台上,善于融合异质文化,吸收外来因素,广泛深受群众欢迎不无关系。那么。
常宇杰
关键词:绛州鼓乐当今社会艺术团锣鼓异质文化
绛州鼓乐的功能和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绛州鼓乐是山西省南部新绛县一带保存并发展着的一个民间打击乐种,并且近年来呈现出复兴的迹象。文章从绛州鼓乐的社会功能、音乐学意义、民族学意义以及绛州鼓乐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论述,以其引起人们对绛州鼓乐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
常宇杰
关键词:绛州鼓乐社会功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手风琴研究评述
2013年
本文以手风琴的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广泛、全面、系统地整理了以往研究成果,对以往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评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期对手风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贡献。
常宇杰
关键词:手风琴
河东民间音乐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2014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河东地区的民歌、戏曲、歌舞、曲艺以及民间器乐曾经一度繁荣兴旺,百花齐放。但随着新时期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古老的艺术形式已风光不再。面对传统艺术的不断滑坡,地方高校应该对地方民间音乐进行发掘、传承和保护。我们提出开展"学—演—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三者相对独立又并存互融地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改变我校音乐系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缺失和不足,以期真正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常宇杰李英武
关键词:地方音乐传承一体化教学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