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性细胞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黏附分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间
  • 2篇细胞间黏附分...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纳洛酮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损伤
  • 2篇可溶性
  • 2篇可溶性细胞
  • 2篇可溶性细胞间...
  • 2篇可溶性细胞间...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机构

  • 3篇兰州医学院第...
  • 2篇白银市第二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维平
  • 4篇巴特尔
  • 2篇张建生
  • 2篇丁永忠
  • 2篇李兴勇
  • 1篇卢玉彬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4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的脑保护机制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颅脑损伤后血浆内啡肽(β-EP)、内皮素(ET)增高可加重继发性颅脑损伤,监视纳洛酮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β-EP、ET及脑水肿变化的影响,对探讨其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方法Wister大鼠6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自由落体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伤后半小时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苏诺)10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1,3,8,24h处死,以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的变化,放免法监测血浆β-EP、ET改变。结果实验组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轻,血浆β-EP、ET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可以降低实验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浆β-EP、ET的浓度,减轻脑水肿,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巴特尔李兴勇王维平张建生丁永忠
关键词:纳洛酮颅脑损伤脑保护机制
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血浆内啡肽 (β EP)、内皮素 (ET)及脑水肿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 63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 ,自由落体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伤后半小时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 (苏诺 ) 10mg/kg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分别于伤后 1、3、8、2 4d处死 ,以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的变化 ,放免法监测血浆 β EP、ET改变。结果 :实验组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轻 ,血浆 β EP、ET轻度升高 ,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纳洛酮可以降低实验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浆 β EP、ET的浓度 。
巴特尔李兴勇王维平张建生丁永忠
关键词:纳洛酮重型颅脑损伤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会引发颅内炎性反应.研究显示,缺血区内大量白细胞(WBC)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并外渗.炎性介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而外周血可溶性ICAM-1(sICAM-1)、VCAM-1(sVCAM-1)主要来源于细胞表面模型ICAM-1、VCAM-1,其血浆水平的增高是内皮细胞和WBC损害或激活的标志[1].
王维平巴特尔罗卫卢玉彬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急性脑梗死白细胞炎性反应
可溶性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间黏附分子-1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血管间黏附分子 - 1(sVCAM- 1)水平的变化 ,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38例急性脑梗死、33例恢复期脑梗死 (RSCI)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血浆sICAM - 1、sVCAM - 1。同时测定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脑梗死体积。结果 ACI组血浆sICAM - 1、sV CAM - 1浓度明显高于RSCI组及正常对照组 ,ACI患者血浆sICAM - 1、sVCAM - 1浓度与脑梗死体积、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sICAM - 1、sVCAM - 1参与了ACI病理生理发展过程 ,sICAM - 1、sVCAM - 1可作为ACI后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巴特尔罗卫王维平
关键词:脑梗死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