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燕枰

作品数:135 被引量:2,083H指数:30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9篇农业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6篇小麦
  • 37篇籽粒
  • 21篇淀粉
  • 20篇冬小麦
  • 17篇酶活性
  • 16篇种子
  • 16篇小麦籽粒
  • 13篇胁迫
  • 12篇旗叶
  • 11篇相关酶
  • 11篇相关酶活性
  • 11篇灌浆
  • 11篇高温
  • 10篇氮肥
  • 10篇氮素
  • 10篇花后
  • 9篇小麦品种
  • 7篇倒伏
  • 7篇穗型
  • 6篇内源

机构

  • 132篇山东农业大学
  • 6篇德州学院
  • 6篇山东省农业科...
  • 5篇河北科技师范...
  • 5篇安徽科技学院
  • 5篇山东省科技情...
  • 4篇泰安市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棉花研究...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泰山学院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湖南亚华种业...
  • 1篇江苏徐州甘薯...
  • 1篇潍坊科技学院

作者

  • 132篇尹燕枰
  • 98篇王振林
  • 22篇孙爱清
  • 21篇李勇
  • 20篇王平
  • 19篇闫素辉
  • 18篇戴忠民
  • 18篇李文阳
  • 17篇高荣岐
  • 17篇蔡瑞国
  • 16篇倪英丽
  • 16篇杨东清
  • 15篇李圣福
  • 15篇杨敏
  • 15篇杨卫兵
  • 12篇彭佃亮
  • 12篇崔正勇
  • 12篇梁太波
  • 12篇蔡铁
  • 10篇张敏

传媒

  • 35篇作物学报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生态学报
  • 7篇植物营养与肥...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山东农业科学
  • 4篇种子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玉米科学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棉花学报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13篇2012
  • 14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16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源库比与产量形成期同化物分配及结实性的关系被引量:30
1995年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表明,源库比是影响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源库比大,向穗部(库)分配比例小;反之,向穗部分配比例大。不同品种源库在调节同化物分配上的作用不同。源库比是影响结实性和粒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因品种而异。相对减少源对鲁215953、鲁麦5号、鲁麦7号、鲁麦14号的穗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小,而使鲁麦15号、辐63穗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孕穗期叶面施氮是一项延衰增源措施。它对鲁215953的结实性无明显影响,但使鲁麦15号平均粒重增加,尤其是中上部小穗粒重增加明显。本文对小麦品种的源库类型划分进行了讨论。
王振林尹燕枰贺明荣孙学振
关键词:小麦源库比衰老结实性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和品质对有机肥的响应被引量:1
2006年
本试验以4种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有机肥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和某些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可明显改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以及沉淀值等加工品质指标,但也增加了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量和含量,而对籽粒支链淀粉和淀粉总量的提高无明显作用,支/直比降低,如PH 82-2-2。(2)济南17、PH 97-4和PH 97-5三个品种,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及直链淀粉积累对施用有机肥的反应因品种而异;而籽粒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对施用有机肥的反应是灌浆后期效应明显,籽粒成熟时,施有机肥处理的籽粒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高于未施有机肥的处理,支/直比提高。
尹燕枰高荣岐李圣福吴承来陈建省安艳荣
关键词:冬小麦基因型籽粒淀粉品质性状有机肥
密穗与疏穗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库强度的比较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之一。小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与疏穗型小麦相比,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差异幅度较大。4个小麦品种弱势粒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均高于强势粒,说明籽粒蔗糖含量即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并不是造成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存在差异的限制因子。小麦强势粒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颗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上述酶活性差异幅度均较疏穗型大。【结论】小麦库容量(胚乳细胞数目)和库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是制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间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密穗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
闫素辉尹燕枰李文阳李勇隋新霞顾峰梁太波张体彬王平王振林
关键词:冬小麦穗型强势粒弱势粒淀粉
花后高温、弱光及其双重胁迫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增重进程的影响被引量:28
2007年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弱光和温光双重胁迫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增重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中期温光双重胁迫处理对小麦粒重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时期3种处理后,单粒重的降低主要是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显著降低所致,而灌浆持续期对其影响较小。灌浆进程中籽粒GA3含量的降低或AB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平均与最大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变化的生理原因。对籽粒各内源激素变化速率之间及其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对籽粒灌浆速率的调节作用GA3主要体现在灌浆前期(开花后7~12d)和后期(开花后19~28d);而ABA主要是在灌浆中期(开花后12~19d),且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与ABA之间的关系要比其与GA3的关系相对密切。整个籽粒灌浆过程,ZR和IAA含量变化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刘霞穆春华尹燕枰姜春明王振林
关键词:小麦高温弱光内源激素籽粒灌浆进程
两种供水条件下两穗型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2
2007年
在灌溉和旱作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山农710331和潍麦8号)和多穗型(济南17和鲁麦21)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淀粉积累速率(SAR)和蔗糖合成酶(SS)、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成酶(SSS和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等活性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灌溉条件下大穗型品种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多穗型品种,旱作栽培条件下两穗型品种间差异变小。旱作栽培宜于增加灌浆前、中期AGPase、SS和SBE的活性,尤其对多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在灌浆中后期比多穗型品种具有更强的淀粉合成能力,但对水分较为敏感。用Richards方程模拟籽粒淀粉积累过程表明,大穗型品种籽粒淀粉积累时间长、速率高,是其淀粉积累量高的原因。
戴忠民王振林高凤菊李文阳闫素辉蔡瑞国张敏尹燕枰
关键词:穗型淀粉合成旱作
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不同追氮时期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通气法研究了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农田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非灌溉条件下,麦田追肥氮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5~25 d内,追氮时期由起身期(SE,GS30)推迟到拔节期(JT,GS32),追肥氮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大且出现时间提前;继续推迟至孕穗期(BT,GS41),氨挥发速率峰值减小。SE、JT和BT三个追氮时期的氨挥发损失量分别占追肥氮的24.84%~25.32%、25.42%~25.50%和14.77%~16.62%。灌溉(60 mm)条件,不论何时追氮,麦田追肥氮氨挥发速率均变化较小,氨挥发损失量在N 0.40~0.55 kg/hm2之间,仅占追肥氮的0.36%~0.49%。非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灌溉条件,氨挥发速率与10—20 cm土壤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此外,氨挥发还与农田土壤表面的通气状况有关,多穗型小麦品种更有利于减少麦田氨挥发的损失。
翟学旭王振林戴忠民刘霞王平刘海涛尹燕枰曹丽徐彩龙崔正勇吴光磊
关键词:追氮时期灌溉氨挥发
就业工作视角下种子专业“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2014年
本文对山东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单位和地域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做法,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构建"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李涛尹燕枰张春庆苏郡尹昌美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就业
一种小麦专用叶面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专用叶面肥,特别是一种适宜于拔节期和孕穗期喷施的小麦专用叶面肥产品,本发明的叶面肥含多种小麦需要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同时复配光合细菌、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吸附剂和铺展剂,可提高叶面肥的生理活性、提高...
王振林李勇尹燕枰慕熙军陈金王元元
文献传递
外源IAA、GA_3和ABA影响不同穗型小麦分蘖发生的机制被引量:32
2013年
以山农15和山农8355为材料,研究外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对小麦分蘖发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结果显示,外源IAA和GA3可抑制分蘖的发生,而外源ABA则仅减缓了分蘖发生速率。进一步分析外源激素对分蘖芽生长动态及分蘖节中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发现外源IAA和GA3完全抑制分蘖芽的生长,而外源ABA明显减缓了分蘖芽的生长速率。外源IAA提高分蘖节中IAA含量和IAA/ZT比,抑制ZT含量的提高;外源GA3提高分蘖节中IAA含量、IAA/ZT比和ABA/ZT比,抑制ZT含量的提高;外源ABA提高分蘖节中ABA/ZT比,减缓了ZT含量的升高速率。相关性分析显示,分蘖芽的生长与ZT呈显著正相关,与IAA、IAA/ZT比和ABA/ZT比呈显著负相关,与GA3和ABA呈不显著的负相关。试验结果表明,IAA和ZT在小麦分蘖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外源激素主要通过影响内源IAA、ZT含量以及IAA/ZT比和ABA/ZT比来影响分蘖芽的生长,进而调控小麦分蘖的发生。
蔡铁徐海成尹燕枰杨卫兵彭佃亮倪英丽徐彩龙杨东清王振林
关键词:小麦分蘖芽植物激素
外源Hpa1_(10-42)基因导入对小麦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4个抗性较强的转Hpa110-42基因小麦株系和扬麦16(YM16)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穗下节间长度、旗叶长宽、穗长、小穗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外源基因的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各株系的株高显著降低,小穗数和千粒重显著上升,而穗下节间长和旗叶宽无显著差异;4个转基因株系中,2个株系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高于YM16,1个株系的含量与受体无显著差异;而所有转基因株系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也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外源Hpa110-42基因的插入对小麦的部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
秦保平杨敏王振林尹燕枰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农艺性状淀粉含量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