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叶枯病
  • 2篇克隆
  • 2篇枯病
  • 2篇基因
  • 2篇核糖
  • 2篇核糖体
  • 2篇核糖体RNA
  • 2篇分子
  • 2篇白叶枯
  • 2篇白叶枯病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大豆
  • 1篇遗传学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大豆
  • 1篇生大豆
  • 1篇作物
  • 1篇作物病害
  • 1篇酶链反应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5篇宋文源
  • 2篇朱立煌
  • 1篇庄炳昌
  • 1篇童哲
  • 1篇梁成志
  • 1篇惠东威
  • 1篇陈受宜
  • 1篇顾京
  • 1篇徐豹

传媒

  • 2篇Acta B...
  • 1篇国外医学(分...

年份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光敏核不育水稻光敏色素基因的RFLP分析被引量:7
1994年
以籼稻“IR36”(Oryza sativa L.ssp.indica)光敏色素基因phyA 的cDNA 克隆作探针,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对照水稻“农垦58”(O.sativa L.ssp.japonica)进行RFLP分析,限制性内切酶Eco RⅤ、DraⅠ、HindⅢ、XbaⅠ、MspⅠ等都没有显示出多态性,而用HpaⅡ显示出了多态性。MspⅠ和HpaⅡ是一对同裂酶(识别位点为CCGG),但二者对识别位点上第2个胞嘧啶(即CpG)甲基化的敏感性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农垦58S”phyA 基因中CpG甲基化程度低于“农垦58”,即在“农垦58S”phyA 基因中某些CpG 发生了脱甲基化。此外,以“IR36”、“农垦58”、“农垦58S”的DNA 作模板,用PCR方法在phyA 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扩增出一大小均为0.4 kb 的DNA片段(称为PCRF)。测序结果表明,“农垦58S”的PCR2 比“IR36”的PCR1 多一个碱基,且另有8 个碱基不同。以“IR36”的PCRF作探针进行RFLP分析,在“农垦58S”和“农垦58”中杂交得到的片段都不同于“IR36”中得到的片段。根据“IR36”phyA基因?
梁成志童哲宋文源朱立煌
关键词:水稻RFLP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rDNA ITS1区的研究被引量:17
1994年
采用PCR 技术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lis)、多年生野生大豆(G.tomentella、G.tabacina)和栽培大豆(G.m ax)的两个品种UNION、文丰7 中扩增和克隆了rDNA第一转录间隔区(ITS1)。其在G.m ax 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约为2×103。序列分析表明G.soja、G.gracillis、G.m ax 中的G/C含量为61.40% ,而G.tabacina和G.tom entella的G/C含量分别为58.11% 和59.01% ,与绿豆G/C含量(59.81% )相近。G.tabacina的G/C含量是已知的植物中ITS1 最低的。最大同源性分析表明,大豆属植物ITS1 的同源程度很高,同其近缘属绿豆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其它作物。同时分析了栽培、多年生和一年生野生大豆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还发现在已知的植物ITS1 序列中均含有GACCCGCGAA 及GCGCCAAGGAA
顾京惠东威庄炳昌宋文源徐豹陈受宜
关键词:野生大豆栽培大豆RDNA大豆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分子克隆及水稻核糖体RNA间隔区Ⅰ分析
宋文源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基因克隆
Alu-PCR及其在人类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
1992年
利用人类基因组中一类散布重复序列——Alu序列,构建的PCR体系,是PCR技术发展的一项新突破,从简单的指纹图构建到高分辩率连锁图的绘制,从酵母人工染色体库的筛选,到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简化,Alu-PCR已成为基因组分析的一项有力工具,同时从方法学上使PCR成为更具通用性的分析手段。
宋文源朱立煌
关键词:ALU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组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分子可克隆及水稻核糖体RNA间隔区I分析
宋文源
关键词:作物病害白叶枯病水稻分子遗传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