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若文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报告
- 2024年
-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报告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10岁,因“间断发热”起病,确诊APL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复燃,调整治疗方案后达完全缓解,然而在结束白血病治疗后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T-LBL,经规范化疗再次得以缓解。检索近10年文献,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报告9例,均为成人病例,其中6例患者至报告时均为无病生存状态。结论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低、预后较好。此外,对肿瘤性疾病化疗后的患者,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可提高对继发性肿瘤致病机制的认知。
- 王野张琳琳迟昨非孙若文姜泽慧徐刚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儿童
- 儿童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137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总结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coagulation disorders,CD)患儿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137例患儿经过凝血5项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查确诊为CD,并进一步进行特异凝血因子测定、骨髓形态学检测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查找病因及原发病。结果137例患儿中,43例为遗传性CD,其中29例为血友病A,4例为血友病B,10例为血管性血友病;94例为获得性CD,其中15例源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2例源于肝源性凝血障碍,30例源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6例源于特殊治疗药物,1例源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遗传性CD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为主,减少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获得性CD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短期、特异、必要的输血及血液制品输注,其中死亡11例,7例为原发病所致肝功能衰竭,4例为晚期白血病及淋巴瘤。结论儿童CD分为遗传性及获得性,临床上以获得性为主,遗传性CD需要特异性凝血因子的终生替代治疗,预后取决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程度;而获得性CD则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血液支持为短期替代,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 王弘孙若文李爽张斌郝良纯
- 关键词:凝血功能异常出血性疾病儿童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含漱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涂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小儿血液内科107例次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腔黏膜炎的患儿资料,按rhGM-CSF与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联合应用与否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51例次,单独治疗组共56例次。联合治疗组将rhGM-CSF 100u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冷藏保存,每日含漱6次(分别于三餐前后各1次),再予外用rh-aFGF喷涂口腔黏膜破溃处,每日3次。单独治疗组的56例患儿仅用rh-aFGF喷涂口腔黏膜破溃处,每日3次。从患儿发生口腔黏膜炎即开始应用治疗药物至口腔黏膜炎愈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84%vs 68%,P=0.047),联合治疗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联合治疗组(4.80±2.73)d,单独治疗组(9.04±2.81)d,(P<0.01),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应用rhGM-CSF含漱联合rh-aFGF喷涂的方式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缓解疼痛,缩短治愈时间,有推广价值。
- 张琳琳迟昨非顾敏孙若文王野徐刚
- 关键词: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儿童急性白血病疗效
- CBL联合RISE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CBL联合RISE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人,实验组采用CBL联合RISE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和医学人文素质3项测评,同时调查两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除医学人文素质外,实验组基础理论知识、病例分析测评成绩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L联合RISE教学法可以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 林楠孙若文尚云晓孙梅
- 关键词:CBLRISE儿科学
-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小儿血液内科收治的初发NHL患者108例,收集病历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5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8例NHL患儿中,男女比例2.72∶1,平均年龄为7.82岁。所有患儿均接受规范化疗,其中死亡21例,复发/进展24例,5年累积OS 79.0%,累积PFS 71.0%。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侵犯、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因素影响患儿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LDH、D-二聚体、PNI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由LDH、D-二聚体、PNI构建危险评分模型,危险评分高值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值组。结论:目前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效果良好,LDH、D-二聚体、PNI是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独立的预后因素,并且由LDH、D-二聚体、PNI计算得来的危险评分可用于儿童NHL的预后评估。
- 王野张琳琳迟昨非孙若文姜泽慧徐刚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预后营养指数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3
- 2020年
- 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疾病,是由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对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的攻击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及生成减少的一类疾病。由于血小板糖蛋白不同,自身抗体介导的ITP在清除血小板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就ITP免疫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以及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的多项新型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 潘旭旭孙若文王弘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