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景兰

作品数:16 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逆温
  • 5篇逆温层
  • 5篇雷电
  • 5篇雷电天气
  • 5篇暴雪
  • 4篇气象
  • 4篇雷达
  • 4篇暴雨
  • 3篇廓线
  • 3篇雷达风廓线
  • 3篇风廓线
  • 2篇气象科普
  • 2篇科普
  • 1篇动力结构
  • 1篇对流性
  • 1篇对流性暴雨
  • 1篇雨强
  • 1篇月变化
  • 1篇云顶亮温
  • 1篇云光学厚度

机构

  • 16篇河南省气象局
  • 5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泰安市气象局
  • 1篇河南省气象信...

作者

  • 16篇孙景兰
  • 2篇俞小鼎
  • 2篇陈辉
  • 2篇张宇星
  • 1篇范学峰
  • 1篇仝文伟
  • 1篇苗长忠
  • 1篇陈渭民
  • 1篇谷秀杰
  • 1篇贺伟光
  • 1篇袁小超
  • 1篇张志红
  • 1篇余卫东
  • 1篇刘菁
  • 1篇苏爱芳
  • 1篇吕晓娜
  • 1篇牛淑贞
  • 1篇邓天宏
  • 1篇张一平
  • 1篇布亚林

传媒

  • 3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气象
  • 1篇决策探索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河南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2011年第...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6~8月天气周期划分及应用
2002年
利用 1991~ 1995年 6~ 8月 5 0 0hPa高度场资料 ,根据河南省 6~ 8份天气特点和影响河南省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划分天气周期 ,建立天气周期模型。用欧洲中心 5 0 0hPa高度 2 4、4 8、72h预报场 ,计算出未来 3天的平均预报场。把平均预报场与天气周期模型作相似检验 ,做出未来
宋清芝布亚林孙景兰苗长忠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大气活动
河南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的建设及应用被引量:14
2016年
河南省气象局组织开发的以标准化、规范化、统一数据环境和信息网络为支撑,集气象综合观测、气象预警预报、公共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一键式发布和业务管理为一体的"河南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为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的开展提供集约高效的工作平台,为加快基层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提供坚实的支撑。平台采用集约化的数据环境和B/S架构,利用跨平台的Java语言开发,采用开源框架结构设计,平台的运维在省级信息中心,减轻了基层业务人员的运维工作量。
艾艳孙景兰范学峰郑世林
关键词:B/S架构数据环境ACTIVEX组件
气象科普产业发展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科普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表明: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从原来的产品、加工和结构竞争转向国民素质竞争。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同时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部分指出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充分显示了气象灾害防御在整个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比重。
孙景兰陈辉张宇星
关键词: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工作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文化生活
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云系特征与概念模型被引量:37
2013年
利用2005-2010年FY-2C/E和MODIS卫星资料、A0报文、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修订了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标准,统计分析了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规律和降水特征,初步建立了河南省典型对流性暴雨概念模型。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包括新生对流云团、β中尺度对流系统、α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性暴雨易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期,多发于中尺度对流系统云顶亮温低中心附近及后侧梯度大值区,云系上云光学厚度高值区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潜势区。低槽(涡)切变型和低槽型过程中干冷气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起触发作用;高压后部型与午后边界层辐射增温关系密切,能量锋、边界层辐合线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系统;切变型过程中干线的作用较重要。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多发展于山区附近,移动路径有东移、东北移和东南移型,高层云导风可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提供预报信息。
苏爱芳孙景兰谷秀杰吕晓娜陈渭民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云顶亮温云光学厚度
河南区域暴雨的若干雷达回波特征被引量:23
2015年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国家、区域自动站和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分析了2008-2013年河南省9次区域暴雨回波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移动特点和降水强度等,分析了区域暴雨过程中中γ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区域暴雨落区主要位于高空槽前和副高西北侧、中低层切变线之间、低涡东南侧、低空急流左前侧,以及地面倒槽或气旋顶部偏北到偏东气流中。2)从新一代雷达监测产品来看,河南省区域暴雨主要有积云降水、积层混合降水和层状云降水三种回波类型,其中混合降水包括以积云为主的混合降水和以层云为主的混合降水,是河南省区域暴雨的主要回波类型。3)降水强度与回波类型、结构特征、移动特点等均有关系,特别是≥50 mm/h的短时强降水与γ中尺度对流系统密切相关,强降水超级单体可造成局地50 mm/h以上的强降水,并多伴有雷暴大风、龙卷等剧烈对流天气。一般情况下,积云降水强度最大,混合降水次之,层云降水强度最小。综合分析来看,雨强与回波强度比与回波性质有更好的相关性。≥50 mm/h的强降水多由强降水超级单体和因辐合、气旋、后向传播等使回波加强、合并、发展旺盛的准静止状态的50~60 d Bz的强积云降水回波产生;≥20 mm/h强降水多由积层混合降水中≥45 d Bz的积云回波产生。10 mm/h以上的降水落区和≥40 d Bz的较强回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0 d Bz的层云回波降水强度通常在10 mm/h以下。
张一平孙景兰牛淑贞张霞袁小超
关键词:区域暴雨雨强中小尺度系统
开封市近55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07年
利用开封市1951-2005年气温资料,分析了开封市近55 a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开封市总体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前期10 a较低,中期30 a保持稳定,后期15 a明显上升;夏季气温相对稳定,春、秋和冬季气温升高,冬季气温升高尤明显;1-4月及10-12月气温升高,5、8、9月气温相对稳定,6、7月气温略有下降。年极端最高气温明显下降,年平均最高气温保持稳定,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都明显升高。极端气温事件减少,发生程度降低。
仝文伟张春红贺伟光孙景兰刘菁
关键词:气温年际变化季变化月变化
一次槽后型大暴雨伴冰雹的形成机制和雷达观测分析被引量:28
2014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西北气流形势下一次局地大暴雨伴多次降雹的强对流天气形成机制和对流系统结构进行了精细化分析。结果表明:(1)局地大暴雨伴冰雹发生在西北气流控制和大气层结极不稳定的形势下,14:00(北京时,下同)CAPE较08:00显著增大,为大暴雨和冰雹提供了不稳定能量;对流层低层的水汽含量大值中心为后向和前向传播新生单体的不断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地面局地加热不均匀,午后地面温度达到对流温度临界值使地面暖气团自由上升,从而产生初始对流回波。在达到热力对流的条件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露点锋对局地大暴雨伴多次冰雹天气的发生有加强触发作用,地面中尺度低压是辐合维持和水汽集中的重要原因。(2)雷达图上,初始回波在周口附近生成、加强并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其后侧和右后侧不断有中γ尺度对流单体生成,新生单体经历了积云生成加强、成熟合并、减弱消散阶段,其传播方向和移动方向近于相反,使周口附近强回波呈准静止动态平衡状态而持续存在。随后,在许昌到太康近东西向带状回波的前侧不断有中γ尺度新对流单体生成,并与周口附近后向传播的对流单体相接,排列成西北—东南向的线状多单体回波带,前向传播和后向传播分别经历了后侧减弱和前侧减弱阶段,中间回波在周口附近发展最旺盛。向前和向后两种传播形式多单体结构中的中γ尺度对流单体形成显著的"列车效应"使周口、西华出现局地大暴雨和多次降雹。在平均径向速度图上有中尺度涡旋,西北—东南向线状对流回波带在中低层有辐合—辐散—辐合相间的结构特征,在高层则与中低层相反,线状雷暴系统的形成和演变与强雷暴下沉气流抬升暖湿空气有较大关系,对流单体生成于低层辐合、高�
张一平俞小鼎孙景兰梁俊平李周
关键词:大暴雨冰雹列车效应
气象科普产业发展的探索性研究
<正>1气象科普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环境、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高敏感行业的影响度越来越大,社会防御突发气象灾害的难度增大,提高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迫切...
孙景兰陈辉张宇星
关键词:气象科普科普产业化
文献传递
河南省一次暴雪伴雷电天气的形成机理
为探讨河南冬季暴雪伴雷电天气的成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1°×1°的每 6 小时分析资料,分析此过程的天气形势特点、高低空急流的作用、雷达回波结构特征及反映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的相关物理量场的特征。结果发...
宋清芝孙景兰吕晓娜
关键词:雷达风廓线逆温层
2008年7月黄淮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对西南涡暴雨的预报不仅取决于对西南涡移动路径的把握,也与西南涡的结构及其演变密切相关。利用NCEP/NCAR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一次东移影响黄淮的西南涡的结构特征和暴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的生成过程包含高原涡的耦合诱发,西南涡的生成、发展与干位涡向对流层低层扰动下传有关;中高纬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对峙加强了系统的斜压性,使西南涡中心向上伸展的位涡柱和正涡度柱具有向西倾斜的结构;成熟的西南涡具有中尺度非对称的显著斜压结构特征;对流层中层正涡度平流是西南涡发展和引导西南涡移动的重要因素;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低层西南低涡发展,使降水增强。
王新敏张霞孙景兰吕林宜徐文明
关键词:动力结构暴雨位涡凝结潜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