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卿
- 作品数:166 被引量:1,28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与治疗:附75例报告被引量:13
- 2000年
- 为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选取1985年1月~1998年1月主动脉缩窄75例,行左、右心导管及升、降主动脉造影,23例行心导管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47例,心功能不全45例,75例均可在胸骨左缘Ⅱ~Ⅳ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血压:上肢>下肢60例,接近10例,正常5例;股动脉搏动减弱60例,正常15例。结果:23例心导管球囊扩张术中除3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效果不佳再行外科手术外,均获很好疗效。结果表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其上、下肢血压差异及心导管检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除外科手术外,心导管球囊扩张术对外科手术后再狭窄及单纯隔膜型主动脉缩窄有肯定疗效。
- 余志庆周爱卿王荣发高伟黄美蓉杨建萍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先天性心导管术球囊扩张术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1999年
- 自1990年6月至1997年1月7年中,我院彩超室共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23例,其中45例行心导管及造影检查并证实。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7天至9岁。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100%,异位引流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为100%,其中心内型18例,心上型23例,心下型1例,其中2例合并右位心、多脾综合征、单心室、完全性房室通道、肺动脉闭锁等复杂畸型;3例为心内、心上混合型。认为只要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保持警惕,结合剑下、心尖、左、右侧胸骨旁、胸骨上五个透声窗的全面扫查,超声心动图能完全准确、可靠地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其类型。心导管造影术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无合并其它复杂畸型时的术前诊断并非是不可欠缺的,但必须在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排除有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时才可直接手术。
- 孙锟陈树宝周爱卿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导管
- 血管张力物质对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1的影响
- 1998年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基类化合物等都是临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近年来随着血管内皮功能研究的逐步深入使人们对卡托普利、硝普钠等代表药物的作用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它们部分通过L—精氨酸(ARG)-NO途径发挥扩血管作用。目前已知NO是内皮细胞分泌的内皮衍化舒张因子(EDRF)的重要成分之一,它由前体物质L-ARG通过细胞内NO合成酶(NOS)分解释放。而内皮细胞同时分泌另一类以内皮素(ET)
- 梁瑛周爱卿
- 关键词:内皮素内皮细胞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被引量:50
- 2005年
- 目的心律失常是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术后心功能的恢复,而且直接关系到预后。分析18岁以内患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根据家长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装置及国产封堵器进行堵塞。80例应用AGA公司制造的Am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9例应用国产封堵装置,术后定期行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结果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均获成功。11例术后5d内发生了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2%,分别为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阻滞5例,不完全(部分)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其中3例并发两种传导阻滞。分析本组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发现:(1)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3mm;(2)室间隔缺损直径≥8mm,封堵器直径≥10mm;(3)穿刺成功后动脉静脉(A-V)轨道建立时间≥60min及术中pH值<7·35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结论心律失常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防止酸中毒是降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孙宪军高伟周爱卿余志庆李奋黄美蓉孙锟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律失常气囊扩张术
-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丝氨酸弹性蛋白酶抑制剂ZD 0 892对野百合碱性肺动脉高压的逆转作用。方法 利用野百合碱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2 1天后 ,治疗组给予ZD 0 892管饲 ,剂量按2 4 0mg/(kg·d)分 2次给予 ,模型组按同样剂量管饲ZD 0 892的溶媒 ;而正常对照组管饲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实验第 2 1、2 8、35天 ,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肺动脉弹性蛋白的离解活性 ,通过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 ;并在上述时间点 ,采用钡明胶灌注的技术对周围肺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注射野百合碱后的 2 1天 ,大鼠肺动脉高压已经形成 ,肺动脉弹性蛋白酶的活性明显升高。经ZD 0 892治疗 1周后 ,肺动脉弹性蛋白酶的活性显著下降 ,肺动脉压力、周围肺动脉的肌化数、肌性肺动脉的中膜厚度也相应减低 ;治疗 2周后 ,弹性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至正常水平 ,肺动脉压力及结构也随之恢复正常。结论 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ZD 0 892能有效地抑制其活性 ,进而可使野百合碱诱导的严重肺动脉高压完全逆转。
- 傅立军周爱卿沈捷赵武李奋
- 关键词: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EVE丝氨酸蛋白酶
- 右室漏斗部β受体与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被引量:3
- 2002年
- 朱月钮王荣发周爱卿
- 关键词:Β受体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
- 主动脉球囊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动态改变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ndothelin ,ET)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nsulinlikegrowthfactor-I ,IGF -Ⅰ )在先天性血管畸形球囊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用自制导管制造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点受损血管病理改变 ,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及IGF -Ⅰ含量。结果 血管内皮损伤后 ,随着时间延长 ,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造成管腔狭窄 ,而血浆ET及IGF -Ⅰ升高明显 ,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两者具有较好相关性 (r=0 .6 2 ,P <0 .0 5 )。结论 ET与IGF -Ⅰ相互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 ,两者共同参与了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过程。
- 秦玉明周爱卿贲晓明沈捷梁瑛
- 关键词:病理
- 国产球囊扩张导管的研制和应用被引量:4
- 1990年
- 本文报告用研制的球囊导管对8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成功地进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及导管体两部分,球囊由改性聚乙烯制成以增强其张力强度,球囊为非膨胀性。双腔导管由不透X线的聚乙烯制成,分别制成扩张球囊的直径为10、12、15、18、20mm的导管,国产球囊导管的主性能和Medi-Tech球囊导管相类似。
- 周爱卿刘薇廷马瑞申谢仁样费志忠瞿慕兰钱介民王荣发平郑骅朱铭
- 关键词:球囊扩张导管
- 肺动脉高压时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的动态变化与肺血管重建关系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血管重建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肺血管增生性疾病,其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EVE)与肺动脉高压时的肺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探讨肺动脉高压时EVE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血管重建之间的关系。方法10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均n=50)。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60 mg/kg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于实验第2,8,14,21天,每组各处死12只大鼠,取6只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肺动脉的弹性蛋白离解活性,并通过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余下6只对周围肺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肺动脉的弹性蛋白离解活性在注射野百合碱后的第2天即明显升高至(3.87±0.19)×10-8U/mg,第8天降为(0.18±0.2)×10-8U/mg,第14天再次升高至(1.45±0.18)×10-8U/mg,第21天维持在(1.91±0.18)×10-8U/mg。而肌性肺动脉的比例增加在注射野百合碱后第8天出现,肺动脉中膜的增厚及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在第14天后出现。结论EVE活性的早期升高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一种重要触发因素;EVE活性的第2次升高可能与肺高压的进展有关。
- 傅立军周爱卿沈捷赵武李奋
- 关键词:野百合碱肺血管重建
- 川崎病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秦玉明周爱卿贲晓明沈捷
- 关键词:儿童川崎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