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余姚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胫骨平台内翻角的测量及临床效果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内翻角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中的4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2008年7月-2011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例,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要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分别进行测量,测量使用PACS图像分析软件,评定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胫骨平台内翻角在复杂骨折手术治疗后为(4.13±0.73)°,与正常的胫骨平台内翻角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明显正相关于膝关节功能(r=0.937,P〈0.05)。结论胫骨平台内翻角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术后变化较为明显,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的纠正程度的影响。
- 周斌张龙君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基层医院大量输血协议对多发伤相关出血影响
-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协议在基层医院执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按照一定的大量输血标准和流程,分析有完整大量输血记录的1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死亡分布时间和死亡原因;各种血液制品配发时间;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比率。结果死亡2...
- 金平李子龙吴立峰张智达周斌
- 文献传递
- 基层医院大量输血协议对多发伤患者创伤诱导出血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创伤将成为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在创伤患者中,早期死亡患者中绝大部分与创伤部位出血以及获得性凝血病即创伤诱导出血(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有关[2]。
- 金平李子龙吴立峰张智达周斌
- 关键词:创伤患者出血大量输血多发世界卫生组织
- 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后伤口闭合的时机与方法选择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急诊清创后伤口闭合的最佳时机与方法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0例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伤口闭合时间与手术方法,分析创面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方法 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随访30例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 分成3组: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9例(A组);初期缝合或植皮及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组16例(B组);血管、神经及肌腱重建术+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5例(C组)。A组患者受伤清创后至切开复位内固定时间为5.4-16.1小时,平均9.8小时;骨折愈合时间5-19周,住院时间6-21周,平均10.3周。B组患者受伤反复清创外固定时间为7-15天,平均10.2天;骨折愈合时间7-26周,平均11.6周。住院时间9-28周,平均15.0周。C组患者受伤至手术外固定时间为2-20天,平均14.0天。骨折愈合时间8-28周,平均13.0周。住院时间10-30周,平均16.8周。创面Ⅰ期愈合23例(76.6%)。延期愈合7例(23.3%),延期愈合者按Gustilo分型,ⅢA1例(1/8),ⅢB型2例(2/13),ⅢC型4例(4/9)。术后对伤肢恢复功能进行评价,优2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93.3%。3组手术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自身条件一期伤口闭合不但会降低创面感染、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减少手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和压力。对于创面污染、软组织损伤严重患者,可以运用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创面清理,采用延期闭合伤口,后选择准确合适的固定愈合方式,以达到最佳愈合效果。
- 周斌陈勇杰唐令
-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 Hoffa骨折的手术治疗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9例Hoffa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Letenneur分型:I型6例,Ⅱ型1例,Ⅲ型2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受累髁部位选择手术人路,采用螺钉内固定。结果9例全部随访,时间11-36个月,平均18个月,4~7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5.5个月。根据Letenneur术后功能评估系统评价:9例患者中优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Hoffa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根据骨折类型及骨折的具体状况选择切口及固定的方式。
- 周云斌张智达唐令郎良军顾华杰周斌
- 关键词:HOFFA骨折手术
- 严重多发伤患者延迟性肠管破裂诊治体会
- 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肠管破裂是临床常见闭合性腹部损伤,临床仅1.1%的患者入院时能够得到明确诊断。因其容易漏诊并延误治疗,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成为各个创伤治疗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现就我院所遇3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肠...
- 金平李子龙杨建科周斌
- 文献传递
- 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植骨粒体积对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应用术中椎间植骨粒体积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随访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共82例,按照患者手术顺序将患者分为3组,术中分别植入不同体积的植骨粒。其中A组28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2cm^3;B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1cm^3;C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05cm^3。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3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月,平均35个月。3组植骨粒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椎间植骨总体积及Cage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植骨融合率B组均显著高于A、C组,A组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C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为(8.7±1.7)、(10.1±1.8)、(8.8±1.7)mm,B组显著小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植骨粒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中等体积植骨粒(0.1cm^3/粒)可明显提高术后椎间融合率,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对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Cage支撑植骨融合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 周斌
- 关键词:椎间植骨脊柱融合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