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峰 作品数:37 被引量:181 H指数:7 供职机构: 余姚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重点科技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改变及其在高血压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组30例及对照组20例,分别以R IA法和ELASA法测定其血浆ET、vWF含量。结果高血压组血浆ET、vW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有并发症组血浆ET、vWF含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高血压组血浆ET与舒张压呈正相关(P<0.01),vWF与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ET、vWF含量增高在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吴立峰 苏群关键词:高血压 内皮生长因子 WILLEBRAND因子 非发酵菌致危重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118例分析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我院ICU内危重患者非发酵菌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 118例ICU内危重患者非发酵菌所致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学药敏试验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细菌培养提示主要非发酵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70株 ,鲍曼氏不动杆菌 5 6株 ,脑膜脓毒金黄杆菌 5 2株 ,嗜麦芽假单胞菌 4 6株 ,88%为混合感染 ,细菌耐药性高 ,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为相对敏感抗生素。结论 非发酵菌致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有各种基础病、免疫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的老龄患者 ,细菌耐药性高 。 吴立峰 方强 苏群关键词:非发酵菌 获得性肺部感染 纠正胰岛素抵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2006年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指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h后,同时或序贯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MOD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并认为IR是发病机制之一。IR严重影响机体代谢,破坏内环境的稳定,对患者的预后和恢复不利,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心。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笔者对于本院就诊的23例MODS患者采取了纠正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方法,并与常规治疗方法作了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赵建江 吴立峰 李哲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SYNDROME MODS 机体代谢 严重创伤 深静脉血栓集束化预防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集束化预防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9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n=79)与对照组(n=80)。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研究组采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的不同风险结果制定不同的集束化预防性措施,比较两组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股静脉与胭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肺栓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评定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形成的不同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患者施行不同的集束化预防措施,可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吕建森 沈婷 吴立峰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基层医院大量输血协议对多发伤相关出血影响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协议在基层医院执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按照一定的大量输血标准和流程,分析有完整大量输血记录的1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死亡分布时间和死亡原因;各种血液制品配发时间;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比率。结果死亡2... 金平 李子龙 吴立峰 张智达 周斌文献传递 早期小剂量肝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的体会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防治热射病患者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重大脏器功能衰竭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07—07~2010—08收住的热射病患者共9例,入院前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入科后深静脉建立以后立即给予小剂量肝素6~8U/(kg·h)持续应用微泵静脉注射联合床边血液净化(CBP)治疗,其他生命支持同普通危重患者,观察患者住院的第1、4、7、10、13、15天肝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氧合指数、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比较各指标前后变化、观察重大脏器功能恢复及患者存活状况。结果经早期小剂量肝素持续注射联合床边血液净化治疗后,9例患者均存活,肝功能在第4天上升,第7天起较第4天明显降低(P〈0.01),胆红素水平在第4、7天较第1天均明显上升(P〈0.05),后期经治疗后下降不明显(P〉0.05);血肌酐水平入院即高于正常,第13、15天较第1天降低(P〈0.05);LDH及CPK入院时即明显增高,前者于第7天起、后者于第13天水平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5);PT、APTT、INR在第4天较第1天延长(P〈0.05),INR、APTT于第10、13、15天较第4天明显降低(P〈0.05),FIB在第10、13、15天较第1、4天均有改善(P〈0.05);氧合指数在第4天起较第1天均升高(P〈0.05),Lac在第7天较第1天降低(P〈0.05),第10天起明显降低(P〈0.01);APACHEⅡ评分第4天起较第1天降低(P〈0.05),GCS评分第4天起较第1天升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热射病导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汪正权 吴立峰 蒋瑛关键词:热射病 肝素 多器官功能障碍 静脉灌注法降温与降温毯体表降温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效果比较 2015年 目的比较采用静脉灌注法血管内降温与降温毯体表降温达到亚低温治疗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凝血功能、内环境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3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型DAI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内降温组和降温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亚低温目标温度的时间和治疗期间凝血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发生率,按照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进行预后评估。结果血管内降温组达到目标温度时间显著短于降温毯组,肌颤发生率更低;两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低血钾发生率、28天死亡率及预后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血管内降温与降温毯体表降温达到亚低温治疗对重型DAI患者凝血功能、内环境及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内降温达到目标温度时间更短,肌颤发生率低且轻微。 吕建森 沈婷 吴立峰关键词: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VID-19患者入院前1周、入院后直至出院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案。结果 9例患者临床首发表现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发热、咽痛、咳嗽、咳痰及腹泻等,可伴有乏力、恶心、纳差、四肢酸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普遍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有下降,部分转氨酶升高。经盐酸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磷酸氯喹辅以中医药抗病毒治疗后除1例重症患者,其余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加强对COVID-19临床表现的认识,尽早隔离,并正确评估及严密监测病情,尽早给予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吕建森 吴立峰 黄冠成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评估作用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评价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应用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方案对30例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测定液体复苏前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并与APACHEⅡ作一致性比较。结果存活组中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有明显下降(P<0.01),死亡组中虽然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在复苏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成活组6h乳酸清除率为43.2%±37.4%,死亡组为14.1%±49.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乳酸清除率<30%时,其判断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86.67%。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一个指标。 吴立峰 李子龙 方强关键词:复苏术 脓毒症 预后 抗生素个体化治疗非发酵菌所致VAP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抗生素的个体化疗程在治疗非发酵菌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分析127例VAP患者细菌构成及耐药性情况,并对抗生素固定疗程组(68例)和个体化治疗组(59例)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VAP的主要非发酵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且该4种菌株均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ICU住院时间、肺炎复发与抗生素的疗程及联合使用显著相关(<0.05)。结论抗生素治疗的个体化疗程方案治疗可降低肺炎复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沈婷 吴立峰 吕建森关键词:抗生素类 非发酵菌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