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慧颖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病变
  • 4篇病毒
  • 4篇玻璃体
  • 3篇血管
  • 3篇注射
  • 2篇血管炎
  • 2篇眼部
  • 2篇眼部表现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疾病
  • 2篇视网膜血管
  • 2篇视网膜血管炎
  • 2篇双眼

机构

  • 9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周慧颖
  • 8篇叶俊杰
  • 4篇陈有信
  • 1篇马楠
  • 1篇谭柯
  • 1篇王淑然
  • 1篇徐海燕
  • 1篇董方田
  • 1篇李略
  • 1篇李东辉

传媒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双眼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诊断治疗一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儿男性,7岁8个月.因幼儿园体检发现双眼视力下降3月余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眼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左眼视力差原因待查”.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之后改用泼尼松龙口服.行TROCH检查(T:弓形体,R: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H: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IgG(+)、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 1-IgG(+)、HSV1-IgM(+)、HSV2-IgM(+)、风疹病毒(rotavirus,RV)-IgG1 14.66 U/ml.
周慧颖李东辉叶俊杰李略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炎霜样树枝状双眼视神经视网膜病变风疹病毒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玻璃体积血的疗效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并发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9例(29只眼)首诊为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后确诊为PC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40~84岁,平均(61.5±11.5)岁。术前视力:光感者5只眼,手动者17只眼,眼前数指者3只眼,<0.1者3只眼,≥0.1者1只眼。29只眼均给予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3只眼给予C3F8填充,14只眼给予硅油填充。14只眼合并白内障行摘除术。术后随访1~84周,平均33周。结果术后23只眼视力提高,占79.3%;6只眼视力不变,占20.7%。末次随诊,视力≥0.3者4只眼,≥0.1者6只眼,≥0.01者9只眼,眼前手动与眼前数指者各5只眼。术前与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32,P<0.05)。术后视网膜在位28只眼,其中8只眼为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在位;视网膜脱离1只眼。29只眼手术中均见视网膜下大量出血。术后视网膜下出血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其中7只眼积血完全吸收,仅见色素紊乱及机化膜。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继发于PCV的玻璃体积血,提高患者视力;合并视网膜脱离时联合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及视力改善。
马楠叶俊杰陈有信谭柯周慧颖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玻璃体切除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螺旋体双重感染的眼部表现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梅毒螺旋体双重感染的眼部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至201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7例(54只眼)经感染内科确诊为HIV和梅毒螺旋体双重感染的患者的眼部表现。其中男性26例,女性1例。年龄(40.4±12.9)岁。常规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散大瞳孔查眼底并拍摄眼底图像。结果初诊视力为无光感者2只眼,光感者4只眼,手动者1只眼,指数者1只眼,0.01~0.09者2只眼,0.1~0.2者8只眼,0.25~0.4者12只眼,0.5~0.9者15只眼,1.0~1.5者9只眼。27例(54只眼)HIV和梅毒螺旋体双重感染的患者中,角膜后沉着物20只眼,房水闪光阳性20只眼,浮游体阳性15只眼,虹膜后粘连7只眼。19只眼确诊为梅毒性葡萄膜炎,包括梅毒性前葡萄膜炎2只眼,梅毒性全葡萄膜炎17只眼,其中,玻璃体炎性混浊19只眼,视盘萎缩2只眼,视盘水肿1只眼,玻璃体积血1只眼,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出血、静脉白线1只眼。HIV视网膜病变8只眼,均表现为棉絮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4只眼,3只眼的眼底表现为视网膜黄白色病灶,1只眼为眼底病变晚期,表现为视网膜色素沉着。HIV和梅毒螺旋体双重感染发病率增加,男性同性恋人群发病率增加,最常见的眼部表现为梅毒性全葡萄膜炎。6例患者首诊眼科查出HIV和梅毒螺旋体双重感染。结论HIV和梅毒螺旋体双重感染患者眼部表现多样化,既可表现为眼底坏死性病变,又可同时存在前后节炎性反应。对于HIV感染者需常规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反之梅毒阳性患者应做HIV血清抗体的检测,以期提高HIV和梅毒螺旋体双重感染的诊断水平。
周慧颖狄宇叶俊杰徐海燕
关键词:HIV感染梅毒葡萄膜炎视网膜疾病
双眼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女性,50岁.以主诉双眼视力下降1年,左眼视物变形1d,于2016年8月31日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屈光不正、激光照射史.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4.双眼角膜透明,前方深,未见浮游体及房水闪光,瞳孔圆,对光反射良好,晶状体轻度混浊.双眼散瞳查眼底:双眼视盘正常,
周慧颖叶俊杰陈有信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他莫昔芬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眼科检查视力下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螺旋体双重感染眼部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致死性疾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我国梅毒和AIDS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二者有相同的高危人群和相似的传播途径, 双重感染患者日渐增多, 且二者相互影响。部分双重感染患者以眼部症状首发就诊于眼科, 其眼部表现多样化, 缺乏典型、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易漏诊、误诊, 治疗的失败率和复发率高。本文汇总国内外近年相关研究进展, 总结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眼部表现、检测诊断及治疗, 以期为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周慧颖叶俊杰
关键词:HIV感染梅毒眼表现
真菌性眼内炎的手术治疗与病原学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探讨真菌性眼内炎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总结分析200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为真菌性眼内炎的15例(15只眼)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及治疗效果.男性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5.8±15.3)岁.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12例(12只眼),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3例(3只眼).所有患者进行视力、眼前节、眼底像、B超检查.14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中9只眼硅油填充,1只眼C3F8填充;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药术.取玻璃体液进行涂片,进行细菌培养基药物敏感性试验.术后平均随访15.0个月.结果 14例曾被误诊为葡萄膜炎,给予全身和眼局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恶化.初诊视力:光感2只眼,眼前手动12只眼,0.1者1只眼.6只眼轻度前房炎性反应,4只眼中度前节炎性反应,5只眼重度前节炎性反应伴前房积脓.B型超声显示15只眼玻璃体炎性混浊,同时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1只眼,视网膜脱离10只眼,包括牵拉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视网膜脉络膜脱离3只眼.玻璃体液涂片10只眼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12只眼培养结果:白色念珠菌6只眼,镰刀菌、近平滑念珠菌、淡紫拟青霉菌、土霉菌、木兰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各1只眼.根据病原学诊断,14只眼术中即刻给予两性霉素B玻璃体用药,术后9例患者全身给予氟康唑(口服或静脉输液),2例患者静脉输注、口服伏立康唑,1例患者口服伊曲康唑.15只眼均局部点用两性霉素B眼液或氟康唑眼液.15只眼眼内炎均得到控制.视力提高6只眼,不变4只眼,下降5只眼.无光感3只眼,光感2只眼,眼前手动4只眼,眼前指数2只眼,0.01~0.04者2只眼,0.1~0.15者2只眼.5只眼视网膜在位,2只眼视网膜复位,2只眼视网膜未复位,6只眼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其中5只眼给予再次手术.最终10只眼视
周慧颖叶俊杰陈有信董方田
关键词:眼感染真菌性玻璃体内注射抗真菌药
系统性红斑狼疮眼底病变的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眼底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2-20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6例(57眼)经免疫内科确诊为SLE患者的眼底病变情况.其中男4例,女32例;年龄14~71岁,平均(32.6±11.5)岁.常规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前节、散瞳查眼底、眼底照像及FFA.结果 57眼中视网膜血管炎24眼;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闭塞18眼;视网膜大血管阻塞17眼,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10眼,视网膜静脉不全阻塞5眼,视网膜动静脉阻塞2眼;视神经病变6眼,其中视神经乳头炎1眼,球后视神经炎4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眼;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3眼.结论 SLE的眼底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闭塞及视网膜大血管阻塞.
周慧颖叶俊杰王淑然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动脉闭塞视神经疾病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药物玻璃体溶解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可引发多种眼底病变.以往我们使用玻璃体切除术解除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但玻璃体切除术时会遇到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分离不完全、玻璃体残留和手术并发症的限制.然而,药物玻璃体溶解术给我们提供了治疗持续病理性玻璃体黄斑粘连的另一个治疗途径.本文对玻璃体分子组织结构、玻璃体后脱离的基本原理,以及当前药物玻璃体溶解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周慧颖叶俊杰
关键词:玻璃体内注射纤溶酶透明质酸葡糖胺酶玻璃体脱离视网膜疾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随访观察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3次+必要时(3+PRN)方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且未予治疗的湿性AMD患者8例8只眼,按照3+PRN治疗方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治疗,采用OCTA 6mm×6mm范围模式扫描黄斑区视网膜,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进行规律的门诊随访,记录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矫正视力、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分型、CNV形态特征及变化、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视网膜外层血流密度(ORVD)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结果男性4例4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平均年龄(70.9±10.6)岁;3只眼为Ⅰ型CNV,5只眼为Ⅱ型CNV。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55(0.33,0.87)、0.35(0.24,0.84)、0.35(0.22,0.58)、0.26(0.10,0.58)logMAR,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T分别为(271.88±91.95)、(204.00±45.78)、(196.00±31.14)、(219.25±71.32)μm,其中,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44);ORVD分别为(41.38±2.77)%、(41.73±3.60)%、(42.53±1.95)%、(41.40±2.33)%,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VD分别为(64.38±2.24)%、(64.96±1.39)%、(64.16±1.39)%、(64.63±1.86)%,各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CVA与CRT(P=0.009,RR=0.457)和CCVD(P=0.001,RR=0.574)显著相关,与ORVD(P=0.093,RR=0.302)不相关。治疗前CNV形态特征,2只眼为团状,2只眼为线条样,2只眼为纠缠错乱状,1只眼为椭圆环形,1只眼为碎片样。治疗1个月,7只眼CNV形态趋于正常化,表现为CNV最大直径减小、断裂/破碎、周边毛细血管丢失、数量和密度下降、所在区域最大横截面积减小;1只眼CNV形态较前恶化,表现为CNV吻合成环、密度增加、最大血管直
原铭贞周慧颖陈有信
关键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随访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