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峥嵘

作品数:19 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地震
  • 6篇地震活动
  • 4篇震源
  • 3篇地震活动性
  • 3篇应力场
  • 3篇震源机制
  • 3篇台网
  • 2篇地壳
  • 2篇地震活动特征
  • 2篇东南沿海
  • 2篇断层
  • 2篇前兆
  • 2篇强震
  • 2篇区域地震
  • 2篇面波
  • 2篇格林函数
  • 2篇函数
  • 2篇反演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壳速度

机构

  • 19篇福建省地震局
  • 3篇福州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19篇周峥嵘
  • 10篇林树
  • 7篇鲍挺
  • 4篇袁丽文
  • 3篇金星
  • 3篇李军
  • 3篇李祖宁
  • 2篇陆明勇
  • 2篇倪晓寅
  • 2篇陈祥熊
  • 1篇彭美凤
  • 1篇袁定强
  • 1篇易桂喜
  • 1篇史粦华
  • 1篇高福旺
  • 1篇杨马陵
  • 1篇黄辅琼
  • 1篇陈莹
  • 1篇龙锋
  • 1篇牛安福

传媒

  • 5篇地震
  • 3篇华南地震
  • 2篇东北地震研究
  • 2篇福建地震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建设被引量:3
2009年
对建设中的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的建设目标、设计指导思想、台站布网原则、技术与设备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简述。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将在原有GPS连续观测站的基础上再新建30个GNSS连续观测站,连续观测站将达到41个。台网建成后,能有效监测福建省内各主要断裂带的地壳运动、重力和水准变化,同时也可为福建省内用户提供导航与定位服务。
吴绍祖林树李祖宁周峥嵘
关键词:GNSS
福建-台湾地区一维地壳速度结构的初始模型被引量:28
2005年
文中收集整理了利用人工地震测深、天然地震到时以及布格重力异常、地震地质资料反演福建台湾地区地壳结构的不同结果。对这些不同的初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给出了该区域的综合一维平均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域二维或三维地壳精细结构反演提供一个合适的一维初始地壳模型。
陈祥熊林树李祖宁鲍挺周峥嵘
关键词:地壳结构地震反演方法
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通过对福建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性背景的分析,结合2007-2009年福建地区ML4.0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概况,综合认为福建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这可能也预示着东南沿海整体地震活动水平的抬升。从7个ML4.0级以上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认为,古田水口水库地区的地震表现为倾滑的正断层性质,其余地震的走滑性质更为明显;且各个地震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多个地震的分区综合节面解结果分析认为,近期福建地区中等强度地震活动显示出的区域应力场方向以北西向为主,在不同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有所差异:福建中北部近海地区为北西向,中北部内陆地区为北北西-南南东向;福建南部及其近海地区为近东西向。主要受到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作用的影响。
袁丽文郑斯华周峥嵘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区域应力场
强震中短期阶段断层活动时空演化特征的讨论被引量:17
2003年
断层的不稳定滑动(粘滑)被作为地震的一种机制提出后,已普遍被人们接受,文中对该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断层异常活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简述。给出了强震中短期阶段断层不稳定滑动过程中断层异常活动时空特征,并从地球动力学的观点,提出了明确的强震中短期阶段断层异常活动时空演化特征。
陆明勇牛安福周峥嵘
关键词:强震断层活动地球动力学强震预报
利用地震噪声准实时监测短周期面波波速变化被引量:16
2009年
依据由噪声信号提取面波格林函数的原理,利用福建省地震台网25个宽频带台站2007年7月2日—8月29日的脉动观测资料,得到了瑞雷波群速度在福建地区的分布,并将该结果作为下一步相对变化动态成像的背景速度分布.分布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周期为3—5s的瑞雷波群速度大致在2.9—3.1km/s之间,平均速度为3.0km/s,瑞雷波群速度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现象,这与福建地区北部多山、南部多平原盆地的地理环境有很好的吻合.而且,该群速度分布图在漳州盆地地区表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低速,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盆地沉积层的影响.通过滑动窗(窗长为20d,步长1d)技术得到了观测区内周期约为3—5s的瑞雷波波速分布变化的连续图像;再利用扣除背景影响的技术,得到了2007年8月14日—2008年7月1日福建地区瑞雷波波速的相对变化时空动态图像.通过分析相对变化时空动态图像与该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地震的对应关系,表明福建地区瑞雷波波速在多次网内中等强度的地震或震群(ML>3.0)中均表现出震前波速升高,震后下降恢复的变化趋势.初步分析认为,这可能与震前整个地区受到的应力增大震后应力得到释放所导致的介质变化有关.
李军金星周峥嵘林树袁丽文陈莹
关键词:相干叠加瑞雷波滑动窗
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参数的定量时空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第Ⅴ个活跃幕(或轮回)的平静和活跃时段,通过分析研究这两个时段地震活动在时空强上的差异,定量提取其活动演化过程参量,为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期判定提供相对定量的参考依据。
周峥嵘杨马陵林树鲍挺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东南沿海
福州3.8级地震震群与福州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对福州地区地震活动图象与参数,尤其是对1999年9月24日发生的3.8级地震震群活动特征作了分析研究.旨在为该区未来地震形势判断与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周峥嵘林树林世敏
关键词:地震活动震级
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4年
地壳形变异常是地壳构造变动中直接的表现 ,也是物理含义最为明确的地震前兆之一。地下水异常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构造活动过程 (包括地震 )。这两类异常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和特点反映出地震孕育过程中伴随的前兆信息 ,并成为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 ;而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 ,对两类异常关系的研究对于识别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至关重要。归类了地震孕育模型及其前兆异常机理 ,并对前兆异常机理进行归纳整理和简述 ,然后从机理和前兆方面综述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的研究成果。
陆明勇黄辅琼周峥嵘高福旺
关键词:地震前兆短临前兆地壳形变
利用双台脉动记录的相关系数估计福建地区瑞利面波的群速度被引量:10
2007年
本文利用福建省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中8个宽频带台站的速度型脉动记录,计算两两台站之间垂直分量的脉动在相同时间窗(窗长为5分钟)的相关系数,按照移动窗技术得到各个不重叠窗口的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相干叠加,依此计算出两个台站之间瑞利面波的群速度及其在福建地区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叠加结果的信噪比随叠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时间段叠加结果波形相似;峰值到时稳定,台风不会对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利用这个方法得到的福建地区周期约为3~5秒的瑞利面波群速度在2.9~3.1km/s之间,这和传统方法得到的瑞利面波的传播速度很接近。
金星李军林树周峥嵘康兰池欧谊萍
关键词:相关系数格林函数瑞利面波群速度
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发震断层的地震学证据被引量:6
2000年
通过地震学观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 ,并综合其他作者的研究成果 ,论证了台湾海峡 1994年 7 3级地震发震断层的主破裂面走向应为北西向 ,地震的发生是由分布于该区域的巴士系构造活动所致。
彭美凤周峥嵘
关键词:地震断层震源机制应力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