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雪春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妊娠
  • 3篇综合征
  • 3篇产妇
  • 2篇阴道
  • 2篇孕产妇
  • 2篇胎儿
  • 2篇剖宫产
  • 2篇母婴
  • 2篇母婴传播
  • 2篇病毒
  • 1篇抵抗素
  • 1篇地西泮
  • 1篇血浆
  • 1篇血压
  • 1篇眼皮肤白化病
  • 1篇阳性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胰岛素敏感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8篇湖北省妇幼保...

作者

  • 13篇吴雪春
  • 5篇张元珍
  • 3篇肖梅
  • 2篇彭慧兰
  • 2篇桂希恩
  • 2篇邓莉平
  • 2篇汤则男
  • 2篇张欢
  • 2篇高鹰
  • 2篇张铭
  • 1篇周望莉
  • 1篇李家福
  • 1篇王焱林
  • 1篇黄凤华
  • 1篇乔媛
  • 1篇李莉
  • 1篇彭敏
  • 1篇肖嘉伟
  • 1篇冯晓波
  • 1篇唐琼秀

传媒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第九届产科危...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硬膜外阻滞技术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两种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均分为硬膜外阻滞组(EP组)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DPE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EP组作硬膜外置管,DPE组用25 G腰麻针刺破硬脊膜至蛛网膜下腔(以脑脊液流出为准)、行硬膜外置管;于镇痛前(T_(0))、镇痛后5 min(T_(1))、10 min(T_(2))、30 min(T_(3))、1 h(T_(4))及宫口开全(T_(5))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产妇进行疼痛评估,采用Bromage评分评价运动阻滞程度;比较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产科和新生儿资料及镇痛资料;于胎儿娩出后采集脐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于镇痛前及分娩后2 h采集产妇唾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皮质醇浓度。结果与EP组比较,DPE组T_(1)、T_(2)、T_(4)、T_(5)时VAS评分降低,PCA次数、总药量降低,产妇分娩后2 h唾液皮质醇浓度降低(P<0.05);2组产妇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用于分娩镇痛效果优于EP,药量消耗减少,减轻应激反应,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李靖凡陈莹莹刘印印吴雪春冯晓波王焱林柯剑娟
关键词:分娩疼痛硬脊膜穿破
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联合地西泮在足月初产妇引产中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联合地西泮静脉推注用于低宫颈成熟度的足月初产妇无痛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信封法随机抽取100例拟阴道试产的初孕妇(Bishop评分<3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入组47例,对照组入组44例;观察组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取出后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2 h后根据宫缩情况采用缩宫素引产;对照组取药后根据宫缩情况直接采用缩宫素引产。两组均在宫口开大3 cm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第1产程和总产程的时间、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分布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组阴道分娩率(74.5%)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同时,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应用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联合地西泮有助于缩短足月初产妇的产程,且对孕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乔媛黄凤华李家福吴雪春陈慧君
关键词:地西泮足月妊娠初产妇引产
自然流产小鼠模型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自然流产小鼠模型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CBA/J雌鼠与DBA/2雄鼠交配建立自然流产小鼠模型,并以CBA/J雌鼠与BALB/c雄鼠交配作为对照组,每组各14只。于孕14.5天获取小鼠脾脏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脾脏中CD4+Tim-3+细胞/CD4+细胞的比例,免疫磁珠法分选CD4+Tim-3+细胞并以荧光定量RT-PCR检测Tim-3 mRNA的表达。结果 CBA/J×DBA/2组胚胎吸收率为25.0%(36/144),显著高于CBA/J×BALB/c对照组的8.6%(14/162)(P<0.01),提示造模成功。孕14.5天时自然流产组与对照组孕鼠脾脏中CD4+Tim-3+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5.38±0.54%和3.81±0.52%,自然流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自然流产组Th1细胞Tim-3 mRNA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Th1细胞表面Tim-3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母胎免疫耐受的破坏及自然流产的发生。
吴雪春张元珍肖嘉伟李莉周望莉张铭
关键词:自然流产母胎免疫耐受TIM-3TH1细胞
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孕妇孕前及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732例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整个妊娠期体重指数增长幅度(△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明显高于正常BMI组;低BMI组胎盘功能不良明显高于正常BMI组;低BMI组、高BMI组糖代谢异常、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BMI>6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儿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MI=4~6组;当△BMI<4时胎盘功能不良、早产率明显高于△BMI=4~6组。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对妊娠结局有很大影响,孕前、孕期进行营养咨询和体重控制非常必要。
彭敏吴雪春孙国强
关键词:体重指数体重增长
中国中部地区HIV母婴传播状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我国以血液传播为主的中部地区母婴传播率及影响母婴传播的相关因素,为开展预防阻断工作提供根据。方法:以当地因有偿供血或受血感染HIV后有生育史的妇女为调查对象,现场询问调查和检测,并对其子女配对的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HIV的母婴传播状况。结果:159例HIV阳性母亲生育的204名子女中,78例HIV阳性,母婴传播率为38.2%(78/204)。在159例HIV阳性母亲中,有39例为产后输血感染,所生的40名子女均母乳喂养,其中13例感染HIV,母乳传播率为32.5%(13/40)。对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母亲年龄、生产胎次对母婴传播率有一定影响,母亲年龄>30岁、多产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48.5%、47.9%,高于母亲年龄<30岁、初产的36.2%、3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性别也不影响母婴传播率。结论:在我国以有偿供血和受血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中部地区,母婴传播率达38.2%,高于性传播和静脉吸毒的母婴传播率;影响母婴传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HIV亚型作用不能排除。
吴雪春张元珍桂希恩邓莉平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影响因素HIV亚型
阴道试产过程中中转剖宫产对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的研究
张欢高鹰汤则男吴雪春彭慧兰
阴道试产过程中中转剖宫产对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的研究
目的 阴道试产过程中转剖宫产产妇与直接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阴道试产过程中转剖宫产产妇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阴道试产过程中200例阴道试产过程中转...
张欢高鹰汤则男吴雪春彭慧兰
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患者产后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的重度妊高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与观察组(硫酸镁静脉滴注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各35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压改善幅度明显更显著(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早产、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对照组出现3例围产儿死亡,观察组未出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治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后能够显著提高重度妊高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控制产后血压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吴雪春
关键词:拉贝洛尔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中国部分地区HIV阳性孕产妇的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育龄妇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调查研究各种阻断方式的效果,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HIV母婴阻断措施。方法:2004年至2007年间,选择我国部分地区为调查地点,对来院进行孕检的妇女及孕期未曾检测HIV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HIV抗体筛查检测;对HIV阳性孕产妇采取相应阻断措施,此后追踪检测HIV母婴传播状况,综合分析各阻断方案的效果。结果:共筛查119616例孕产妇,检测HIV阳性65例,阳性率0.05%。65例阳性孕产妇中终止妊娠24例,分娩40例,待产1例;孕期、产时及产后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分别占60.0%、15.4%及24.6%;性途径感染44例(67.7%),血途径感染21例(32.3%),以性传播途径为主;采取完全阻断措施20例(50.0%),1例HIV(+);不完全阻断措施15例(37.5%),1岁内死亡3例,失访2例;未实施阻断5例(12.5%),3例死产,1例HIV(+)。结论:孕产期做好HIV的自愿检测,有利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工作的开展,根据疫情不同,筛检措施应因地制宜;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以性传播为主;HIV母婴阻断应提倡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以免错过接受阻断传播的最佳时机;当前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策略降低了传播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张娜张元珍桂希恩吴雪春邓莉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孕妇血浆中胎源性RASSF1A片段
2013年
目的探索母胎差异甲基化位点RASSF1A在孕妇血浆胎儿DNA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6例孕妇血浆,同时收集外周血细胞及胎盘(或绒毛)组织,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母胎间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并评估孕妇血浆中高甲基化RASSF1A片段的检出率。结果证实RASSF1A基因在母体外周血细胞呈现低甲基化状态,而在胎盘或绒毛组织中呈高甲基化状态,且这种甲基化差异在不同孕期均稳定存在。采用MSP技术对孕妇血浆胎源性RASSF1A基因的的检出率为86.5%。结论高甲基化RASSF1A基因可作为孕妇血浆中胎源DNA的标志物,有望为利用孕妇血浆胎儿DNA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开辟新的方向。
吴雪春张元珍张铭
关键词:胎儿DNARASSF1A无创性产前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