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波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地震
  • 7篇震群
  • 7篇震源
  • 4篇震源机制
  • 4篇三峡库区
  • 4篇库区
  • 3篇地壳
  • 3篇地震序列
  • 3篇频谱
  • 3篇矩张量
  • 3篇构造地震
  • 3篇反演
  • 3篇MS4
  • 2篇地震成因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事件
  • 2篇应力
  • 2篇震前
  • 2篇震源体
  • 2篇三峡水库

机构

  • 2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22篇吴海波
  • 12篇陈俊华
  • 9篇申学林
  • 9篇王杰
  • 7篇姚运生
  • 5篇赵凌云
  • 4篇魏贵春
  • 4篇张丽芬
  • 3篇王秋良
  • 2篇戴苗
  • 2篇薛军蓉
  • 1篇吴建超
  • 1篇邹正波
  • 1篇甘家思
  • 1篇胡祥云
  • 1篇杨迪琨
  • 1篇李井冈
  • 1篇陈正松
  • 1篇蒋龙聪
  • 1篇王墩

传媒

  • 10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资源环境与工...
  • 1篇湖北省地质学...
  • 1篇2010年度...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年秭归MS4.5和MS4.9地震震源与发震构造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2014年3月27日和30日湖北秭归县发生了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地区最大的2次地震,文中通过多种方法分析了2次地震的震源与发震构造特征。采用Kiwi方法反演2次地震的矩张量解,该方法中使用了湖北和重庆测震台网14个宽频带波形记录和6层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反演结果显示,2次地震观测谱和波形与理论谱和波形拟合得比较好,非拟合误差数〈0.57,表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2次地震均为走滑兼少量逆冲错动,但前一地震为左旋走滑,后一地震为右旋走滑,矩张量解中DC成分偏少而ISO成分多可能是库水对地下介质物性影响的反映。同时也使用三峡台网15个子台记录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重新精定位了从3月27日至4月27日时段内超过500次地震序列事件,结果显示余震序列分布方向为NNW向和NE向,但主要集中在NE向,并分别沿NNW和NE向作了深度剖面,剖面显示震源深度为4.5-10.0km,余震在深部呈现2个较明显的断面,与震源机制解NE向节面产状一致。野外现场宏观烈度调查指出,Ⅴ度极震区等震线为一椭圆,长轴NWW向,短轴NE向,结合野外现场考察结果和震源区地质构造背景,综合推断仙女山断裂北端的NE向破裂面为2次地震的发震断面,余震序列的NE和NNW向分布、剖面上发震层的形态和深度特征表明,这次地震活动受到了仙女山断裂和九畹溪断裂活动的控制与影响。
吴海波姚运生申学林赵凌云
关键词:矩张量反演震中分布发震构造
三峡库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双差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本文利用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遥测台网22个子台在2009年初至2016年底期间记录的2093个地震事件直达P、S波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三峡水库库区及近邻地区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并讨论了库水渗透对速度结构的影响和库区地震活动与速度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上地壳存在着明显的沉积盖层与结晶基底层的双层结构,两个层的深度与P波速度结构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黄陵背斜西侧当前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区.上地壳浅表层P波速度结构横向差异变化较大,0~5km深度层P波高速区主要分布在秭归盆地及周缘,8km深度层高速区主要分布在周家山—牛口断裂东侧至仙女山断裂中段西侧一带,8km内的高低速区分布与11km深度层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与三峡水库蓄水前与蓄水初期比较,当前库区上地壳沉积盖层内的P波速度结构受到蓄水渗透的影响较明显,主要表现为0~8km深度内秭归盆地及周缘的水库近岸区存在较大范围高速区,这一现象可能与库水长期渗透改变了上地壳沉积盖层内岩层孔隙裂隙的物理性质从而使地震P波速度增加有关.三峡库区地震事件重新定位后显示,较大地震事件主要分布在P波高速区或高低速区交界地带,而低速区内通常很少发生地震.
吴海波申学林申学林赵凌云王杰
关键词:P波速度结构双差定位层析成像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反演被引量:16
2009年
简要介绍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的正演理论方法,采用高斯求积并结合连分式展开的方法对核磁共振核函数中包含双重贝塞尔函数的积分核进行了数值积分,进而计算出精度较高的核函数值,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导电性对地面核磁共振信号的影响.基于奇异值分解算法,对核磁共振找水理论模型进行了反演研究,在不导电的情况下,重构出了比较理想的含水率分布.总结并改进了模拟退火算法,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分别对覆盖层高阻和导电条件下的核磁共振人工合成数据进行了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地面核磁共振是可行的,而且反演结果较稳定,收敛速度较快.
戴苗胡祥云吴海波蒋龙聪杨迪琨
关键词:地面核磁共振奇异值分解约束反演
开合构造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学表现
2020年
开合构造是研究地球开合运动及其构造特征,分析开合构造体系的形成机制,探索地球成因和演化的一种新假说。不同时空尺度的开合构造在地学上存在不同的表现,需要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以亚欧非邻区巨型开合构造区、地中海大型开合构造区、东大别中型开合构造区为例,研究了开合构造理论在大地构造分区、地震活动以及现代大地测量结果解释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1)依据开合构造观点可将亚欧非邻区巨型开合构造划分为俄罗斯构造集群、非洲构造集群、北亚构造集群、中亚构造集群、南亚构造集群及东亚构造集群;(2)亚欧非邻区的强地震活动与构造集群间的新生代开合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3)地中海大型开合构造区内的地震剖面及震源机制揭示了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构造转换带现今构造运动主要以合为主;(4)东大别中型开合构造周边的狮子山、黄梅、麻城等台站的地倾斜和地应变、周边GNSS和流动重力观测结果揭示了该区周边存在时间尺度较短、量级较弱的由"合"向"开"的趋势转变,开合运动是近期诸多观测数据趋势出现准同步性变化的共同机理。
王杰吴海波吴海波李献瑞
关键词:大地构造分区开合构造地震地壳形变观测大别造山带
长江三峡地区地震事件频谱特征及分类问题研究
三峡地区地质地貌复杂,岩溶溶洞发育,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自2003年5月水库蓄水以来,该区记录了大量的地震事件。这些事件中除了构造地震外,还包含了许多塌陷、滑坡、爆破等。利用这些数字波形资料,采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快速有效...
吴海波姚运生薛军蓉寥武林
三峡库区秭归与巴东交界MS4.0地震矩张量及应力环境研究
2021年
三峡库区湖北秭归与巴东交界地区2013年以来发生5次M S4.0以上地震.本文基于湖北、重庆等省属13个测震台站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kiwi软件包和rapidinv12程序反演了这些地震的全矩张量解,结果显示所有地震双力偶解均为走滑兼逆断性质,两个节面走向、倾角、滑动角与P、T轴走向和倾俯角的一致性均较好,主压应力P轴NWW走向,倾角近水平,主张应力T轴NNE走向.与三峡库区现今构造应力场比较,这5次地震主压应力P轴与主张应力T轴的平均方向与其大体一致,并且节面1平均走向也与附近主要断裂: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走向大体一致,反映了这些地震受到区域现今构造应力环境的控制与影响.通过对地震矩张量的ISO+DC+CLVD分解显示,所有地震的ISO成分均低于10%,纯双力偶DC成分偏少而CLVD成分较多,主要与震源区地下浅层介质复杂的各向异性、多重剪切错动或液态下拉张错动有关.结合震源区局部特殊的岩层岩性结构和水文地质环境,分析认为库水长时期的侵蚀溶蚀与加卸荷载作用,有利于引起局部岩层强度降低,在特殊水位时段将触发岩层失稳而滑动破裂,这5次地震中CLVD成分较多正是这一复杂过程的重要体现.
吴海波王杰王杰陈俊华
关键词:CLVD
湖北巴东地区滑脱构造与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通过对川东-鄂西地区弧形薄皮构造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认为,本区存在中三叠统巴东组、下三叠统大冶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下志留统罗惹坪组4个易于发生构造滑脱的软弱地层。结合三峡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构建了巴东地区多层滑脱构造的理论模型。结果显示,该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滑脱构造的几何形态非常一致,地震活动多沿着区内3条NE向滑脱背斜的枢纽方向分布,背斜核部地震较少,而两翼地震较多,且较大地震多发生在两翼较深处。多层滑脱构造组成的构造背景、碳酸盐岩的大面积分布以及库水位的反复加卸载是造成巴东地区地震特征复杂性的3个主要因素。
王杰王秋良黄颂吴海波赵凌云陈俊华
关键词:滑脱构造三峡水库地震
湖北秭归罗圈荒微震群的成因及其类型鉴别被引量:2
2008年
2007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在湖北秭归罗圈荒地区发生了一次微震群活动,其中最大为10月7日的ML2.9地震。震群的宏观震中位于郭家坝镇黄泥滩一带,极震区较小、地震波衰减较快,反映出该微震群的浅源特点。对该区及附近的天然地震和水库地震的波形、波谱特征以及拐角频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罗圈荒微震群与天然地震及水库地震有较明显差异,综合判定该微震群为矿震。
张丽芬姚运生吴海波王墩申学林
关键词:地震成因地震波谱
三峡库区上地壳S波衰减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三峡数字地震台网2009年1月—2015年2月记录的1 300多次ML>1.5小震事件6 000多条射线的S波数据,利用S波衰减层析成像技术获得了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上地壳Q_S成像分布图.结果显示,三峡库区上地壳Q_S值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沿水库近岸区主要为Q_S高值区,外围NE,NW,SW和SE等4个方向上均存在Q_S低值异常区,这是由于这些异常区位于不同地层转换带,岩层较易破碎,易于库水渗流所致.在巫山—秭归段剖面上,本文Q_S成像结果与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上基底至上地壳底部之间岩层的Q值变化形态基本一致,前者均值比后者低,反映了上地壳深部介质对地震波衰减特性的影响.2013年巴东MS5.1震群活动和2014年秭归MS4.5,MS4.7震群活动均分布在Q_S高值与低值过渡区,这种区域的地下介质位于"软"、"硬"转换带上,岩层易破碎,应力和能量易集聚,Q值易受水的渗透引起变化,从而降低发震断层抗剪切强度而诱发地震.
吴海波王杰杜承宸申学林陈俊华
关键词:Q值
2017-06巴东Ms4.3地震序列视应力变化
2018年
采用固定台站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2017-06-16巴东M_S4.3地震序列16个M_L1.8以上地震的视应力、拐角频率及震源破裂半径等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地震视应力值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序列视应力值与震级正相关,地震震源谱的高频成分不丰富,拐角频率和视应力值均远小于非水库区的构造地震,震源区地下结构较为复杂。
陈俊华王秋良王秋良王杰吴海波赵凌云王杰
关键词:视应力三峡水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