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哲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海相前瞻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盆地
  • 5篇东南
  • 5篇琼东南盆地
  • 4篇岩石
  • 4篇岩石圈
  • 4篇有效弹性厚度
  • 2篇岩石圈伸展
  • 2篇油气
  • 2篇深部构造
  • 2篇深部构造特征
  • 2篇盆地演化
  • 2篇红河断裂
  • 1篇弹性梁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剥蚀
  • 1篇地层剥蚀厚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东海盆地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1篇吴哲
  • 9篇杨风丽
  • 2篇吴建勋
  • 2篇吴满
  • 1篇邵磊
  • 1篇印峰
  • 1篇叶芳
  • 1篇于海啸
  • 1篇庄建建
  • 1篇包汉勇
  • 1篇刘豪
  • 1篇钟广见
  • 1篇王丹萍
  • 1篇王敏雪
  • 1篇孙转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海洋石油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东北部岩石圈伸展的构造模拟约束被引量:2
2014年
盆地的形成是深部过程的浅部响应,其中不同尺度拉张因子的变化能够反映岩石圈的伸展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2D构造模拟软件对横穿南海东北部地区的两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计算上地壳、全地壳和岩石圈尺度拉张因子。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岩石圈伸展存在横向非均质性和深度相关的伸展现象:(1)不同坳陷中心的拉张因子从陆架-陆坡-海盆区有变大的趋势;(2)三种尺度的拉张因子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这种岩石圈深度相关的伸展现象在陆架和陆坡地区表现不同:陆架范围内上地壳和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数值上相近,而在陆坡向洋壳方向,岩石圈、全地壳尺度拉张因子在数值上比上地壳尺度拉张因子大的差别趋势越来越明显。分析认为南海东北部岩石圈深度相关的伸展模式与海底扩张早期温度较高且黏滞性较小的下地壳在陆坡向海盆方向的流动性大于陆架地区有关。南海东北部伸展盆地的形成经历了岩石圈在陆内裂谷阶段均匀伸展以及大陆边缘裂谷阶段深度相关的伸展作用过程。
吴哲许怀智杨风丽邵磊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岩石圈陆架区
琼东南盆地深部构造特征的模拟研究
本次研究利用琼东南盆地内区域三条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在盆地形成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使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正反演模拟软件(Flex-Decomp和Stretch),采用二维正反演相结合的模拟分析方法,对南海西...
吴哲杨风丽吴建勋
关键词:盆地演化有效弹性厚度
晚震旦至中奥陶世下扬子被动大陆边缘原型盆地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随着油气二次创业的深入,海相地层已成为油气勘探领域的重点.下扬子沉积了巨厚的海相地层,其原型盆地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改造.通过对下扬子边界的讨论,对其进行系统的整体分析.在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和盆地原型分析TSM工作程式的指导下,通过对下扬子晚震旦至中奥陶世残留地层分布状况以及该时期沉积充填过程的分析,确定了晚震旦至中奥陶世下扬子原型盆地的性质为被动大陆边缘,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硅质碎屑沉积物、碳酸盐岩沉积物和同生断裂现象等方面.该时期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成镶边台地,台地有侧向生长现象和向海盆输入沉积物的舌状凸起,以江南断裂为代表的同生断裂表明盆地沉积物的物源始终是从下扬子内部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单向搬运,这些均表明晚震旦至中奥陶世为成熟的被动大陆边缘.
印峰杨风丽叶芳吴哲吴满
关键词:原型盆地被动大陆边缘油气
琼东南盆地岩石圈特征:来自构造模拟的约束
吴哲杨风丽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有效弹性厚度红河断裂海底扩张
琼东南盆地深部构造特征的模拟研究
1.引言琼东南盆地是晚始新世时期发育于南海北缘的伸展性盆地。有效弹性厚度、拉张因子是表征伸展性盆地形成机制和演化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目前对于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模拟和计算有多种方法,如
吴哲杨风丽吴建勋
文献传递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定量运动学过程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7
2010年
基于较密集分布的2D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利用平衡剖面模拟方法对发育在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进行了定量运动学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2次挤压反转构造作用,分别发生在早中新世的龙井组沉积时期(距今23.3~16.3Ma)和晚中新世的柳浪组沉积时期(距今10.4~5.2Ma),造成了盆地北西—南东方向分别缩短0.61km和1.69km。其中主要的反转作用发育在柳浪组沉积时期,不但使中生代以来的地层全部卷入其中,形成了中央反转构造带,而且还造成了盆地北部和南部平均约911.6m和226.7m厚的地层剥蚀、以及1.46%和1.18%的盆地缩短率,北部反转强度明显大于南部。在中央反转构造带的南部区域,由于反转作用强化了部分背斜,形成了较理想的圈闭构造,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杨风丽王敏雪庄建建吴哲吴满
关键词: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地层剥蚀厚度油气聚集区
琼东南盆地岩石圈特征的构造模拟约束被引量:3
2010年
琼东南盆地是晚始新世时期发育于南海北缘的伸展性盆地。本文在利用盆地内区域2D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2D构造模拟软件对琼东南盆地岩石圈结构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发现:琼东南盆地地区的有效弹性厚度在1~5km,最佳取值为3km;拉张因子在1.3~1.5,其中裂后阶段反演模拟的拉张因子为1.5,裂陷阶段正演模拟的拉张因子为1.3左右。最后对红河断裂新生代的活动以及南海扩张运动对模拟产生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吴哲杨风丽吴建勋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有效弹性厚度红河断裂
南海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层序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南海琼东南盆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构造层序划分方案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二维地震构造层序闭合解释,从地震不整合面和构造发育特征识别出发,对新生代主要构造层序进行详细解剖。进一步结合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二维地震数据的精细综合分析,重新厘定了其新生代构造层序,并进行了构造层序的识别和划分。结果表明:按古构造运动面可将盆地充填序列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层序,分别对应于盆地演化的三个阶段性。着重论述了三个构造层序的结构特征、叠加构造样式、构造层序发育特征、层序分布特征、沉积体系类型和盆地断裂演化序列之间的关系等,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孙转刘豪吴哲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层序盆地演化
苏南地区中、古生界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以圣科1井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对苏南地区圣科1井333块沉积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和分析,揭示了苏南地区中、古生界的沉积环境、物质来源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表明:苏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上部沉积时呈现明显的富氧特征;研究区中、古生界海陆环境交替出现。另外,通过对所有碎屑岩样品中的∑REE、∑LREE/∑HREE、w(La)、w(Ce)、La/Yb、δEu等以及La-Th-Sc和Th-Sc-Zr/10图解判定:研究区龙潭组上部、坟头组、高家边组沉积时其物质来源应为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龙潭组下部为大陆岛弧的构造环境;并推测五通组也可能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依据碎屑岩样品中δEu的大小、REE配分模式和La/Yb-∑REE投影图上所体现的规律,表明苏南地区中、古生界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并且存在多个物源区;志留系高家边组和坟头组其母岩以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五通组的源岩应为沉积岩,其物源区为华夏板块及江南隆起。
包汉勇杨风丽王丹萍于海啸吴哲
关键词:沉积岩地球化学沉积环境物源分析
台西南盆地岩石圈伸展及裂后沉降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计算有效弹性厚度和不同尺度的拉张因子,并结合裂后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一个伸展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二维构造模拟软件重点对横穿台西南盆地的一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5km为台西南盆地最合适的有效弹性厚度;岩石圈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2~4.8之间,上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0~1.2之间,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1~3.0之间,岩石圈伸展具有横向的非均质性和深度的依赖性;台西南盆地裂后阶段受陆架坡折形成、东沙运动两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不同于典型伸展性盆地裂后沉降模式,沉降特征无明显规律性.
吴哲杨风丽钟家良钟广见
关键词:台西南盆地岩石圈伸展有效弹性厚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