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敏雪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凹陷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剥蚀
  • 1篇地层剥蚀厚度
  • 1篇地震反演
  • 1篇东海盆地
  • 1篇东营凹陷
  • 1篇岩体
  • 1篇油层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聚集
  • 1篇油气聚集区
  • 1篇油田
  • 1篇砂砾
  • 1篇砂砾岩
  • 1篇砂砾岩体
  • 1篇水下扇
  • 1篇盆地
  • 1篇区块
  • 1篇区块开发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篇王敏雪
  • 2篇杨风丽
  • 2篇吴满
  • 1篇庄建建
  • 1篇程海生
  • 1篇许圣传
  • 1篇包汉勇
  • 1篇董清水
  • 1篇吴哲
  • 1篇苗长盛
  • 1篇崔大勇
  • 1篇张旗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在油田老区挖潜中的应用——以吉林油田乾146区块开发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查明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各含油小层的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40、39小层主要发育A、B类优质储层流动单元,42、41、38小层则以C、D、E类储层流动单元为主,各小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及展布与初始产能吻合度较高,表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差异是控制本区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油藏地质特征及油田开发动态数据,对各储层流动单元的注采渗流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出乾146区块高台子油层XII砂组中剩余油分布的5条规律,据此在剩余油分布预测区部署了1口扩边井和2口老区加密井,投产后分别获得了11.2t/d、5.5t/d和8.6t/d的初始产能。
苗长盛董清水张旗崔大勇许圣传王敏雪
关键词:储层流动单元高台子油层油田
拟声波地震反演预测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储集层——以东营凹陷为例被引量:9
2010年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民丰地区古近系沙四下亚段(E2s34)发育的近岸水下扇内的砂砾岩体为研究目标,利用该地区600km2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和6口钻井、测井资料,选取对有效砂砾岩体敏感的测井曲线进行分析。通过测井曲线重构的拟声波三维地震反演方法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反演处理和重构,来提高地震对有效砂砾岩体储集层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有效砂砾岩体地震参数分布区间在12000以上,而砂砾岩体范围为10000~12000.基于此反演数据体,实现了对研究区目的层近岸水下扇有效砂砾岩体储集层预测的目的。
王敏雪杨风丽吴满程海生包汉勇
关键词:东营凹陷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地震反演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定量运动学过程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7
2010年
基于较密集分布的2D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利用平衡剖面模拟方法对发育在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进行了定量运动学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2次挤压反转构造作用,分别发生在早中新世的龙井组沉积时期(距今23.3~16.3Ma)和晚中新世的柳浪组沉积时期(距今10.4~5.2Ma),造成了盆地北西—南东方向分别缩短0.61km和1.69km。其中主要的反转作用发育在柳浪组沉积时期,不但使中生代以来的地层全部卷入其中,形成了中央反转构造带,而且还造成了盆地北部和南部平均约911.6m和226.7m厚的地层剥蚀、以及1.46%和1.18%的盆地缩短率,北部反转强度明显大于南部。在中央反转构造带的南部区域,由于反转作用强化了部分背斜,形成了较理想的圈闭构造,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杨风丽王敏雪庄建建吴哲吴满
关键词: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地层剥蚀厚度油气聚集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