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晓 作品数:6 被引量:7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150 ka B.P.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的CaCO_3旋回 被引量:9 2002年 以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作为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典型剖面,探讨了150 ka B.P.以来的CaCO3含量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该剖面CaCO3含量及其低-高变化同古风成沙与上覆河湖相或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回呈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与米浪沟湾剖面的沉积旋回一样,CaCO3在分布上相应地构成了27个含量高低变化旋回。2)CaCO3在风成沙中含量的分布比较稀散,0.8%~7.18%,平均值2.50%;在河湖相和古土壤中相对富集,2.20%~14.90%。平均值5.74%。从而揭示出其时两者的气候背景是不同的,前者是干旱寒冷气候作用下的风力的侵蚀、搬运与堆积的产物;而后者则与暖湿气候环境下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特殊的低洼地貌位置有关。气候暖湿,河湖沼泽发育、成土成壤作用增强,低洼的集水条件有利于CaCO3的聚集。3)导致米浪沟湾剖面CaCO3的多旋回相对稀散与聚集的根本原因可能是150 ka B.P.以来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毛乌素沙漠冬夏季风的多次更迭所致。 罗开利 李保生 余雪飞 吕玉晓 李后信 姚春霞 张宇红 祝一志 靳鹤龄 祝一志 阎满存 David Dian ZHANG关键词:米浪沟湾剖面 CACO3 末次间冰期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粒度旋回——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记录 被引量:13 2004年 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的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末次间冰期层系记录了8 5个古风成砂与河湖相和古土壤构成的显著的粗细韵律交替变化粒度旋回.通过对不同沉积相粒度的一般分布特征尤其是粒度参数-Mz、σ、Sk、Kg和SC/D值以及该地生物化石指示的古环境综合分析,认为所述粒度旋回主要是东亚冬夏古代季风交替影响下的气候旋回波动所致. 余雪飞 李保生 靳鹤龄 吕玉晓关键词:萨拉乌苏河流域 末次间冰期 萨拉乌苏河流域末次间冰期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主元素记录 被引量:26 2004年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末次间冰期层系记录了8 5个风成的古砂丘砂与河湖相或/和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系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所述沉积旋回主要是由干湿寒暖气候旋回波动所致。研究亦表明,末次间冰期层系60LS—82S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层段,它们在时间和气候的主要阶段上与氧同位素5阶段中之5a、5b、5c、5d、5e诸亚段相近。不仅如此,若干反映冷干气候的风成砂丘砂堆积层位与末次间冰期GRIP冰芯δ18O及西太平洋暖池planktonicδ18O记录的冷凉事件,特别是与黄土高原记录的9次粉尘事件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吕玉晓 李保生 靳鹤龄 David Dian ZHANG 余雪飞关键词:末次间冰期 地层学 沉积旋回 年龄测定 主元素 港口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 被引量:29 2001年 李宗伟 吕玉晓关键词:城市发展 港口 基础设施 沙尘暴形成史初步研究——中国沙漠几个典型地质学记录的实证 被引量:8 2002年 以位于沙漠黄土边界带的榆林、阿羌和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为典型例证 ,讨论了 110 0kaBP以来中国沙漠沙尘暴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提出在过去的 110 0ka中该区总共记录了 4 2个沙尘暴时期 ,并与 4 1个间沙尘暴时期构成比较连续且交替进行的一系列沉积演化历史。其中 ,最强烈的沙暴期发生时间大致在 6 2 0kaBP和 6 80kaBP前后 ,最温暖的间沙尘暴期出现在 5 90~ 5 0 0kaBP和15 0~ 70kaBP。研究认为 ,110 0kaBP以来因沙尘暴期与间沙尘暴期交替出现而形成的沉积旋回 ,是自那时以来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冬夏古代季风相互对峙。 李保生 安芷生 祝一志 靳鹤龄 周卫健 董光荣 高尚玉 吕玉晓 余雪飞 高全洲关键词:沙尘暴 地质学 古气候 萨拉乌苏河流域末次间冰期多旋回的气候波动记录 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部边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是我国北方上更新统河湖相'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最早命名地点[1],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最早发现地点--著名的'河套人'故乡[2].近年来,对该地米浪沟湾剖面150kaB.P... 吕玉晓 李保生 靳鹤龄 章典 余雪飞关键词:间冰期 气候波动 气候事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