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端玲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溶栓
  • 2篇桥接
  • 2篇静脉溶栓
  • 1篇大血管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管内介入治...
  • 1篇血小板
  • 1篇血性
  • 1篇治疗急性脑梗...
  • 1篇溶栓治疗
  • 1篇他汀

机构

  • 5篇厦门市第三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叶端玲
  • 4篇许文勇
  • 1篇周亮
  • 1篇陈海挺
  • 1篇林宝荣
  • 1篇杨昌梁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0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发性硬化40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0年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40例MS患者的起病和临床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MS好发于女性,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为主;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57.5%)最常见,其次为感觉障碍(32.5%)、肢体无力(27.5%)。结论综合临床、视觉诱发电位、影像学资料分析,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叶端玲许文勇周亮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MRI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药联合用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应用氟伐他汀(每晚40mg)和拜阿斯匹灵(100mg/d),对照组72例,仅给拜阿斯匹灵(100mg/d)。共随访2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12月、18月、24月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治疗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分别为(1.22±0.19)mm和4.4±2.5,治疗后分别为(0.87±0.15)mm和2.8±1.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9.5%,与对照组复发率(26.3%)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脑出血发生率。
林宝荣许文勇叶端玲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抗血小板药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MBI指数、m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常(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BI指数、mR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状态。
杨昌梁叶端玲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对于发病4.5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比较直接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救治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58例,其中分为桥接治疗组39例,同期符合静脉溶栓指征行仅行直接取栓治疗组19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发病90d后预后良好保护因素。结果直接取栓组血管成功再通率71.4%,明显高于桥接治疗组血管成功再通率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两组患者90d预后、死亡率和症状性脑出血、肺部感染、脑疝、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入院时、术后1 h和术后7 d的NIHSS评分<18分,术后血管成功再通(mTICI≥2b),取栓次数<2次,均是4.5h内入院患者治疗后90d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h内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预后无差异,疗效相当。
卢红腾王慧娟林月英叶端玲许文勇
关键词:机械取栓静脉溶栓
基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脑卒中急救体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区域脑卒中急诊急救体系的建设成效。方法收集网格化管理前后1年入住我院卒中中心的新发脑卒中病例,对比前后病例数量、静脉溶栓率和患者抵达医院至溶栓的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从发病至到院时间(onset-to-doortime,ODT)及120运送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建设组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的例数比建设前组多,建设组的静脉溶栓率15.37%也比建设前组的静脉溶栓率9.11%显著提高(P<0.05),建设组的DNT(44.97 min)比建设前组(56.04 min)明显缩短(P<0.05),建设组的ODT也比建设前组缩短,建设组的120运送率比建设前组提高,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建设组的介入治疗率虽比建设前组高,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紧密型医共体内采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院内外“五位一体”脑卒中急诊急救体系有助于提升脑卒中的救治效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许文勇叶端玲卢红腾陈海挺
关键词: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