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光鉴

作品数:37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研究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管
  • 9篇消融
  • 8篇心脏
  • 8篇血管平滑肌
  • 8篇平滑肌
  • 8篇消融术
  • 7篇心脏病
  • 7篇血管平滑肌细...
  • 7篇平滑肌细胞
  • 7篇细胞
  • 7篇肌细胞
  • 7篇封堵
  • 6篇导管消融
  • 6篇心肌
  • 6篇心律
  • 6篇心律失常
  • 6篇转染
  • 5篇导管封堵
  • 5篇心房
  • 5篇缺损

机构

  • 3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7篇史光鉴
  • 29篇何国祥
  • 27篇宋治远
  • 17篇迟路湘
  • 16篇舒茂琴
  • 14篇庄国强
  • 11篇胡厚源
  • 8篇刘建平
  • 7篇景涛
  • 6篇仝识非
  • 5篇张志辉
  • 5篇孙玉锦
  • 4篇程训民
  • 3篇李锐
  • 3篇冉擘力
  • 3篇胡亚琴
  • 3篇陈莉
  • 2篇王旭
  • 2篇程训明
  • 2篇张小荣

传媒

  • 7篇重庆医学
  • 6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高血压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房超常传导与房性心律失常相关性探讨
1998年
目的:探讨心房超常传导(SNC)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按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观察有无SNC发生及心房超常传导带与传导时间最大减少值。结果:有自发或诱发房性心律失常者(Ⅰ、Ⅱ组),SNC检出率较无自发或无诱发房性心律失常者(Ⅲ组)明显增加(P<0.05);36例有SNC者中20例(55.56%)有自发或诱发的房性心律失常,而39例无SNC者中仅8例(20.51%)有自发或诱发的房性心律失常,两者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05)。结论:SNC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宋治远胡亚琴何国祥舒茂琴迟路湘史光鉴
关键词:心房心律失常心电生理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体会被引量:2
2001年
宋治远何国祥迟路湘舒茂琴胡厚源唐波史光鉴庄国强
关键词: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体会
2003年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闭合膜部空间隔缺损 (VS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6例VSD患者中男 4例、女 2例 ,年龄 (13.4± 4 .6 ) (6~ 2 0 )岁 ,均经心脏超声证实为膜周型VSD。 6例中除 1例6岁患者系全麻外 ,其余均在局麻上完全操作。经导管闭合治疗。先行左室造影 ,测量VSD大小及选择Amplatzer封堵器 ,再建立钢丝轨道 ,沿钢丝轨道放入传送器外鞘管 ,将封堵器与传送器并经外鞘管送至左室 ,至于VSD处 ,经心脏超声及左室造影证实封堵成功后 ,释放Amplatzer封堵器 ,退出传送器及外鞘管。结果 患者VSD直径分别为 4mm 2例 ,5mm 2例 ,7mm及 8mm各 1例。所用Amplatzer封堵器的大小分别为 6mm 2例、8mm 2例、10mm 2例。所有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的闭合膜部VSD安全、有效 ,可避免开胸手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治远何国祥迟路湘舒茂琴胡厚源仝识非程训民冉擘力史光鉴
关键词:封堵器膜部VSDAMPLATZER左室造影
动脉导管未闭与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闭合动脉导管未闭 (PDA)与房间隔缺损 (AS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共对 2 7例 (PDA18例、ASD9例 )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其中男 12例、女 15例 ,平均年龄 (2 6± 17) (6~ 6 4)岁。PDA患者先行主动脉造影 ,证实PDA并测量其内径大小 ,根据PDA大小及形状选择Amplatzer蘑菇伞 ,并经传送器将其推送至PDA内 ,再次行主动脉造影证实封堵成功后退出传送装置。ASD封堵则在经胸心脏超声指导下进行 ,并用测定球囊测定ASD大小 ,选择较ASD内径大 4~ 6mm的Amplatzer封堵器 ,用传送装置将封堵器送至ASD处 ,当心脏超声证实其位置合适后进行释放。结果  18例PDA患者中 17例用Amplatzer蘑菇伞 (其中 8/ 6、12 / 10、14 / 12各 4例 ,10 / 82例 ,16 / 14 3例 )封堵成功 ,另 1例 31岁女性患者 ,因PDA内径达 16mm ,而选用直径 2 0mm的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成功。 9例ASD患者中 4例年龄在 4 8岁以上 (最大者为 6 4岁 ) ,均伴有肺动脉高压 ;9例患者所用Am platzer封堵器的直径为 2 4~34mm。 2 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闭合PDA与ASD安全、有效 ,对巨大型PDA可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进行治疗。
宋治远何国祥迟路湘舒茂琴胡厚源仝识非程训民冉擘力史光鉴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PDA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对QT离散度的影响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VSD封堵术对QTd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在我院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72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VSD封堵器大小分为两组,Ⅰ组46例(封堵器<10mm)、Ⅱ组26例(封堵器≥10mm)。分别于术前1d、术后4d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由电脑自动测算R-R间期、QT间期、QTc间期及QTd。另取12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72例VSD患者术后QT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分组分析发现,虽然Ⅰ、Ⅱ组封堵术后QT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但以Ⅱ组患者延长更加明显,且此组患者术前QTd即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VSD经导管封堵术后QT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但其动态演变及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张志辉宋治远孙玉锦庄国强史光鉴陈莉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经导管治疗QT离散度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后心率变异性的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讨介入封堵术对ASD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别于ASD封堵术前1d、术后第4天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由固定的心电分析专业人员进行人机对话校正后由电脑自动得出心率变异性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ASD封堵术前比较,R-R间期、SDNN及SDANN在术后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SD封堵器直径占房间隔最大直径70%以上的B组中,术后R-R间期、SDNN及SDANN的变化较A组更明显。结论ASD经导管封堵治疗后R-R间期明显延长,SDNN及SDANN较术前显著升高,表明ASD封堵术后HRV得到改善。
张志辉宋治远庄国强孙玉锦史光鉴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心率变异性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33例进行研究,分别于封堵术前1d及术后第4天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心电专业人员进行校正。结果133例中60例(45.1%)于术前检测出70例次不同的心律失常,其中偶发性早搏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2.9%。心房颤动及Lown′s 4级以上室性早搏仅占12.9%。封堵术后新发心律失常38例(28.6%),其中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且较严重,包括1例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患者。结论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术后近1/3的患者可发生新的心律失常,其中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且较严重。
张志辉宋治远庄国强孙玉锦史光鉴陈莉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心律失常
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严重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随访结果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报告和分析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PMR)治疗严重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采用EclipseTMR 2000DP钬激光系统行PMR,激光输出能量4J、功率3.5W、波长2.1uM、脉宽200uS。结果34例PMR操作全部完成,平均每例打孔22±6个,术后,加拿大心脏协会(CCS)心绞痛级别由术前3.2±0.4减轻至0.5±0.6(P<0.01),心绞痛减轻大于或等于Ⅱ级或消失的病例占85.3%,LVEF(n=22)由治疗前0.45±0.12增加至0.57±0.13(P<0.01);多数患者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有程度不同的改善;ECT(n=13)示缺血改善者8例。平均随访(48±9)个月,平均CCS心绞痛级别为0.7±0.8,较术前改善大于或等于Ⅱ级者仍占79.4%。并发症包括:术中激光脉冲发放时均有室性期前收缩;急性心包填塞3例,其中1例经抢救后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对反复发作心绞痛的严重冠心病患者,PMR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心肌缺血。
何国祥宋治远迟路湘唐波胡厚源舒茂琴刘建平史光鉴文玲涂爱华
关键词:冠心病疗效随访
腺病毒介导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转染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被引量:1
2002年
刘建平景涛何国祥王旭史光鉴
关键词: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血管成形术再狭窄
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的护理
1999年
史光鉴蔡群马均华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