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斌

作品数:16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农业
  • 5篇黄土高原
  • 4篇生态
  • 3篇生态农业
  • 3篇硕士
  • 3篇土地生产力
  • 2篇学位
  • 2篇学位研究生
  • 2篇生产力
  • 2篇硕士研究生
  • 2篇土壤
  • 2篇全日制
  • 2篇专业学位
  • 2篇专业学位研究...
  • 2篇课程
  • 2篇黄土
  • 2篇黄土塬
  • 2篇黄土塬区
  • 2篇产力
  • 2篇村级

机构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塔里木农垦大...
  • 1篇塔里木大学

作者

  • 16篇刘海斌
  • 8篇吴发启
  • 4篇周正立
  • 4篇古巧珍
  • 3篇杜永峰
  • 3篇苏美琼
  • 3篇徐然
  • 2篇王健
  • 1篇林雁冰
  • 1篇杨军
  • 1篇薛泉宏
  • 1篇张青峰
  • 1篇霍学喜
  • 1篇陈德育
  • 1篇孙宝胜
  • 1篇张金鑫
  • 1篇刘庆新

传媒

  • 3篇高教学刊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高教论坛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加强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被引量:5
2017年
文章通过对农业硕士面临的社会环境分析和培养现状剖析,指出农业硕士在培养存在课程内容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基地保障能力不足,论文选题与毕业标准与实践联系不够密切,校外导师聘用少,指导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提出要通过强化对农业硕士专业性、实践性的内在本质要求,健全学术组织建设,落实农业硕士培养主体责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及能力提升,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改革授课方式,设专项经费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严格科研选题、加强毕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措施,有效提升农业硕士培养质量。
刘海斌古巧珍杨军杜永峰
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小麦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5种栽培措施及3种施氮量水平对小麦根区根外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膜条件下小麦根区、根外细菌在3种施氮水平下的平均数量高于常规条件(即10.7×106个/g·土覆膜根区>7.0×106个/g·土常规根区和7.5×106个/g·土覆膜根外>6.1×106个/g·土常规根外),而且覆膜和常规2种栽培模式下根区细菌的平均数量均高于根外细菌的平均数量。25种栽培模式下根区真菌数量(×103个/g·土)按覆膜(4.0)>常规(3.0)>覆草(1.0)>补灌、垄沟(0.6)排列,而根外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只有覆膜时表现为根区真菌数量高于根外(4.0×103个/g·土>3.1×103个/g·土),其余4种栽培模式均为根外真菌数量高于根区。3覆膜、覆草、补灌和垄沟4种模式下根区放线菌在3种施氮水平下的平均数量均高于常规条件(31.1×105~33.2×105个/g·土>20.7×105个/g·土),而根外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常规条件根区放线菌数量低于根外,其余4种模式均为根区高于根外放线菌数量。4小麦根外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而根区真菌和放线菌在N16时数量最高(分别为2.1×103和32.8×105个/g·土),根区细菌则在N8时较N0和N16的数量高,即随施氮量的增加,根区微生物数量有增加的趋?
林雁冰薛泉宏刘海斌陈德育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区系施氮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根补灌覆草
黄土高原已治理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解析与评价
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质量恶化,经济发展缓慢和当地群众贫困问题,在黄土高原各类型区设立了11个试验示范区进行研究,力图在这一举世罕见的独特景观区解决环境与发...
刘海斌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生产力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中南部村落综合发展水平评价被引量:1
2004年
以陕西淳化县的西坡村、延安市宝塔区的飞马河村和南沟村为例,选取了林草覆盖度、有机质含量、劳动生产率、人均纯收入、劳动力利用率、文化程度、粮食公顷产潜力实现率等19项生态、经济、社会指标对村落综合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村落的综合得分分别为西坡村0.8745>飞马河村0.4143>南沟村0.1101,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应是农果复合型生态农业的道路。
刘海斌吴发启
关键词:村落黄土高原
黄土塬区复合型生态农业土地生产力评价被引量:8
2006年
应用G IS技术,对专题图件进行叠加处理后,将西坡村土地归并划分为39个生产力单元,并利用修正后的生产力指数(P I)模型和投入产出方法得出其潜在生产力与现实生产力。通过比较后得到总的趋势是生产力指数(P I)值高的地块其现实生产力也高;反之,生产力指数(P I)值低的地块其现实生产力也低,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6563。同时,二者均呈现出塬面较高,坡面较低的规律。在塬面上高值地块靠近农村居民点,地面平缓、土地肥力高。坡面上阴坡地块的一般要高于阳坡地块。总体上,该村的土地利用基本符合自然经济规律,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刘海斌吴发启
关键词:土地生产力GIS技术
基于GIS的黄土塬区村级土地生态规划设计被引量:6
2007年
在土地生态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陕西淳化县西坡村为例,利用生态学、经济学、景观生态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借助于G IS技术,对其土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地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因子,故依据地貌垂直分异特征、坡度和土地生产力指数(P I)将全村39个土地生态单元归并为7大类,并按地貌、坡度、土壤3个生态特征因子,对各土地生态类型的利用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然后利用交互式线性规划软件(L INDO)对全村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规划,最后作出不同土地生态类型利用的设计。
刘海斌吴发启
关键词:土地生态规划
黄土高原中南部村级生态经济评价与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中南部村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村级土地生态经济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首先,根据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要求,在众多评价指标中筛选出林草覆盖度、有机质含量、劳动生产率、人均纯收入、土地生产率...
刘海斌
关键词:土地生产力现实生产力有机质含量经济林水平梯田村级经济
文献传递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与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被引量:20
2018年
在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教学备受重视。文章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调动师生参与案例编写和教学的做法。组织152名老师团队历时2年编写了覆盖我校专业学位培养范围的课程教学案例400多个,其中原创案例占65%。依托案例库建设带动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保证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实现。
古巧珍刘海斌苏美琼杜永峰徐然尹会鹃程焕霞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
我国农业硕士“亲农”意识培养的路径探析被引量:3
2019年
农业硕士是服务我国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体系、经营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在服务我国“三农”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优势。当前,要重视农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亲农”意识的培养,通过修订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机制、创新思想教育、重视政策激励、畅通实习就业渠道等措施,使农业硕士有意愿、较通畅地进入“三农”实践领域,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人力资源。
刘海斌杜永峰
纸坊沟流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纸坊沟流域空间尺度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与土壤酶活性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通过直接作用和彼此间接作用成为影响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它们对4种酶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48、0.415、0.345、-0.018;0.241、0.202、0.190、0.318和0.394、0.375、0.507、0.277;而pH对这4种酶活性的直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其他因素的间接作用所抵消;4种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
刘庆新吴发启刘海斌张青峰张金鑫李宏亮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通径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