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

作品数:189 被引量:960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80篇磁共振
  • 77篇成像
  • 35篇磁共振成像
  • 27篇影像
  • 25篇血管
  • 25篇MRI
  • 23篇张量成像
  • 23篇弥散
  • 22篇影像学
  • 20篇弥散张量
  • 18篇抑郁
  • 18篇抑郁症
  • 17篇弥散张量成像
  • 13篇精神分裂症
  • 13篇分裂症
  • 13篇白质
  • 13篇病理
  • 12篇肿瘤
  • 11篇抑郁症患者
  • 8篇脑膜

机构

  • 18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5篇东南大学
  • 8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联合职业...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杭州市第七人...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汉市普爱医...
  • 1篇河南平顶山市...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作者

  • 189篇刘文
  • 69篇肖朝勇
  • 32篇刘宏毅
  • 32篇黄清玲
  • 22篇蔡宗尧
  • 21篇李宗鸿
  • 21篇邹元杰
  • 20篇姚志剑
  • 18篇陈宁
  • 18篇胡君
  • 16篇袁哲星
  • 16篇张锐
  • 16篇柴学
  • 13篇吴婷
  • 13篇许云
  • 12篇王丽
  • 12篇刘海燕
  • 12篇常义
  • 11篇滕皋军
  • 10篇马清

传媒

  • 35篇临床神经病学...
  • 2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1篇临床精神医学...
  • 9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中华精神科杂...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江苏医药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15篇2011
  • 9篇2010
  • 18篇2009
  • 18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15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症治疗前后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白质纤维及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对11例重性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周评定24项汉密尔顿量表(HAMD24)、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量表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并与11例健康对照比较。结果:(1)抑郁组治疗后的WCST成绩(完成分类数:4.0±2.1、应答错误数:43.2±18.8、持续性错误数:22.8±16.0)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6±1.6、67.9±20.0、51.5±24.8,P=0.001、0.000、0.003),而瞬时记忆力(顺背及倒背)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AMD总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16±14/54±13,t=6.60,P<0.001);治疗后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WCST和记忆力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2)治疗后抑郁组在右额叶下(26;13;-11,52像素)及左胼胝体区(-8;26;-1,48像素)白质的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较疗前升高,但同健康对照组相比,左颞叶下(-32;-52;15,34像素)、右扣带回(18;-25;28,118像素)及右脑岛叶(32;-4;17,39像素)区域白质的FA值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JP<0.001,像素>30)。结论: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脑白质纤维亦有一定的恢复,但同正常人相比,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白质损害。
刘海燕姚志剑滕皋军卢青王丽曹燕翔刘文张宁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抑郁症
基于CDM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基于CDM评价溶栓、降纤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发病3-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3例,入院后立即行DWI检查,并于治疗前行NIHSS评分。所有患者分为溶栓(20例)及降纤(23例)两组,每组患者再根
王欣林兴建曹辉刘文肖朝勇
文献传递
未经治疗的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技术,探讨未经治疗的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脑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的变化以及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OCD患者和31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使用SPM8、DPARSF、REST等软件对影像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两组间全脑Re Ho的改变;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the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等评估临床症状,并分析OCD患者脑Re Ho值与临床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OCD患者左侧前额叶的Re Ho值显著升高,左侧颞枕部和双侧梭状回的Re Ho值显著降低,以上脑区的Re Ho改变均未发现与Y-BOCs量表的相关性。结论:未经治疗的OCD患者在静息态下存在局部脑区的神经元活动一致性异常,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OCD的病理机制有关。
马丽沙徐曙黄茹燕肖朝勇李宗鸿胡君李成林刘文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Parry-Romberg综合征1例报道
2017年
Parry-romberg 综合征(PRS)又称特发性进行性偏侧面肌萎缩症(Idiopathic Progressive Hemifacial Atrophy, PHA),是一种病因未明少见疾病,
王晓余年刘文林兴建刘卫国
关键词:头痛少见疾病进行性特发性
吸毒引起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吸食毒品引起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4例男性 ,年龄 2 8~ 40岁。均吸毒品海洛因。吸毒史 2~ 4年。结果 :(1)临床表现 :4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和智力障碍。 (2 )MRI表现 :①脑白质受累型 :表现为半卵圆中心、内囊、胼胝体和小脑齿状核周围白质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白质对称性长T1和长T2 改变 ,②神经核团受累型 :两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和两侧丘脑外侧核对称性长T1和长T2 改变。结论 :长期大量吸食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大脑、小脑半球白质和胼胝体、丘脑外侧核和小脑齿状核是主要的累及部位。
刘文蔡宗尧于新华陈宁
关键词:中毒性脑病吸食毒品MRI
弥散张量面神经成像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定位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索术前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大型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相对位置的可行性,为术中保护和术后改善面神经功能提供帮助。方法对23例直径≥3.0 cm的大型听神经瘤病例,术前采用DTI显示肿瘤侧面神经并定位面神经与肿瘤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术中通过观察和电生理监测,验证术前面神经影像定位的准确性,并采取措施保护,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结果肿瘤直径3.0-6.0 cm,平均(3.8±0.8)cm;18例(78.3%)面神经可通过DTI显示,其中8例面神经位于肿瘤腹侧中部,6例位于肿瘤腹侧下方,2例位于肿瘤腹侧上方,1例位于肿瘤上极,1例位于肿瘤下极。术前DTI定位与术中定位吻合率为100%。1例直径5.0 cm听神经瘤的面神经仅部分显示,3例术前面瘫者和1例囊性听神经瘤的面神经未显示。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随访4-28个月,面神经功能HBⅠ级10例,HBⅡ级13例。结论 DTI面神经成像技术有助于术前定位大型听神经瘤中的面神经位置,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是降低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技术。
刘宏毅张玉海邹元杰刘翔章文斌张锐陈永严黄庆玖肖朝勇刘文
关键词:听神经瘤面神经弥散张量成像电生理监测
3.0 T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3.0 T三维时间飞越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方法:对18例DAVF的患者3.0 T 3D-TOF-MRA及DSA的影...
黄清玲蒋惟伟李宗鸿胡君杨庭才张乾刘文
文献传递
5-HTR2A基因启动子区-1438G/A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的核心家系关联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患者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agents,APS)治疗过程中体重增加是否与五羟色胺2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2Areceptor,5-HTR2A)基因启动区-1438G/A多态性相关。方法对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包含完整核心家系70个)APS(氯丙嗪或利培酮)单药治疗10周,治疗前后测量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分析5-HTR2A基因启动区-1438G/A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APS所致体重增加与5-HTR2A基因启动区-1438G/A多态性的相关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及数量性状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治疗10周后患者体重较基础体重增加(8.00±6.13)%。APS治疗10周后,体重增加≥7%和<7%患者组间,5-HTR2A基因-1438G/A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R2A基因-1438G/A多态性的各基因型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未发现5-HTR2A基因-1438G/A在不同体重增加组间存在传递不平衡。结论5-HTR2A基因-1438G/A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APS所致体重增加的主要遗传因素。
牟晓冬张志珺姚志剑刘文张向荣史家波孙静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抗精神病药药源性肥胖精神分裂症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 cyst,EC)的MRI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EC患者的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EC位于颈段硬脊膜下脊髓腹侧,1例EC位于左侧脑室三角区。其中2例信号均匀,1例混杂信号影,并有液平面。增强后显示3例病灶均无强化。显微镜下见囊壁由单层或复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结论:中枢神经系统EC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最终确诊依据病理检查。
柴学王娟陈璐肖朝勇刘文袁哲星
关键词:肠源性囊肿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04年
目的 评价 2D TOF法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0例CVST患者进行 2D TOP法MRV检查 ,并与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多发性CVST ,最常累及上矢状窦和横窦。在MRV上CVST的直接征像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不显影、狭窄或再通后的模糊影 ,间接征像为病变以远侧枝血管形成、深部静脉明显扩张或其他引流静脉显现。本组MRV结果与DSA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且在血管变异的鉴别及对血栓的动态观察上要优于DSA。结论 MRV可替代DSA作为CVST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石静萍刘文张颖冬
关键词: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