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亦夫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8篇发动机
  • 5篇天然气发动机
  • 4篇天然气
  • 4篇燃料
  • 4篇燃烧
  • 4篇柴油
  • 3篇直喷
  • 3篇燃烧特性
  • 3篇缸内
  • 3篇缸内直喷
  • 3篇柴油引燃
  • 2篇电子控制
  • 2篇电子控制单元
  • 2篇双燃料
  • 2篇双燃料发动机
  • 2篇燃料发动机
  • 2篇微粒排放
  • 2篇控制单元
  • 1篇单燃料
  • 1篇点火

机构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刘亦夫
  • 8篇曾科
  • 4篇周磊
  • 3篇孙璐
  • 2篇刘兵
  • 2篇宁小康
  • 1篇彭曾
  • 1篇杨博
  • 1篇刘亮
  • 1篇吕世亮
  • 1篇翟宇
  • 1篇郑瑜
  • 1篇唐利军
  • 1篇尉星

传媒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内燃机工程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含氧燃料添加对引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细颗粒排放的影响
2014年
为了降低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的颗粒排放,在改装的柴油机上试验研究了含氧燃料碳酸二甲酯(DMC)添加对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和颗粒排放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含氧燃料掺混比下的燃烧参数和颗粒排放特性发现:随着引燃燃料中DMC掺混比的增大,引燃燃料中含氧量(氧的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加,滞燃期逐渐推迟,初始燃烧放热率峰值增大,初始燃烧期逐渐延长,总燃烧持续期不断缩短;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的颗粒排放呈现单峰分布,随着引燃燃料中含氧量的增加,颗粒数量浓度峰值粒径向大颗粒粒径方向移动,颗粒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同时减小,当引燃燃料中含氧量达20%时,颗粒质量浓度降幅达70%,颗粒数量浓度降幅达86%。因此,引燃燃料中添加含氧燃料DMC是一种降低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颗粒排放的有效方法。
周磊宁小康郑瑜刘亦夫曾科
关键词:含氧燃料天然气发动机柴油引燃
天然气缸内直喷发动机在不同喷射和点火时刻下的排放与燃烧特性被引量:8
2011年
在一台缸内直喷火花点火天然气发动机上对不同喷射时刻和点火时刻下的微粒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相关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时刻和点火时刻的提前,发动机微粒排放增多;峰值粒径出现在29 nm附近,数量浓度达到1×107cm-3,而微粒的粒径分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火焰发展期随着喷油时刻的提前而缩短,快速燃烧期在190°时达到最小值;随着点火时刻的提前,火焰发展期变长,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NOx和HC排放均随喷油时刻和点火时刻的提前而增大.
刘亦夫刘兵刘亮曾科
关键词:缸内直喷微粒排放燃烧特性
排气再循环下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循环变动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在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上开展了结合排气再循环(EGR)的循环变动特性研究,分析了不同EGR率和引燃油量下的循环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引燃油量下,随着EGR率的增加,燃烧循环变动增强,缸内平均最大压力和平均指示压力下降,缸内最大压力和平均指示压力与缸内最大压力对应的曲轴转角之间的相关性减弱;引入EGR,缸内最大压力升高率减小,与曲轴转角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燃烧速率下降;EGR率与循环变动系数呈非线性关系。输出扭矩不同,引燃油量对循环变动特性的影响不同,低负荷下过高和过低的引燃油量均会使得缸内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加剧,负荷升高时引燃油量对循环变动系数的影响不太明显。
孙璐刘亦夫周磊曾科
关键词:发动机柴油天然气
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不同喷射时刻和引燃油量下的燃烧和颗粒排放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在一台改装的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上对不同的柴油喷射时刻和引燃油量(喷射油量)下的燃烧和颗粒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相关的燃烧和颗粒排放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射时刻和引燃油量的变化,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的颗粒排放呈现单峰分布,其粒径分布无太大的变化,峰值粒径出现在29nm附近。随着喷射时刻的提前,纳米级颗粒数量浓度显著增加,颗粒的质量浓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滞燃期逐渐推迟,总燃烧持续期先减小后缓慢增加,相应的放热率曲线型心在逐渐靠近上止点后逐渐远离;随着引燃油量的增加,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滞燃期和总燃烧持续期持续减小,放热率曲线型心逐渐靠近上止点,发动机排放颗粒的数量浓度明显减小,但其颗粒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
周磊唐利军宁小康刘亦夫曾科
关键词:内燃机天然气发动机柴油引燃燃烧特性
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单元的设计与控制策略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改善传统的基于标定数据的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性能,开发了天然气进气歧管顺序喷射电子控制单元(ECU),提出了基于原柴油机喷油脉宽信号实时采集的燃料等热值替代控制策略,并在一台经过双燃料改装的高压共轨发动机上对该系统的引燃油喷射、天然气喷射、原机喷油脉宽信号实时采集等功能,以及等热值替代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基于标定数据的控制系统相比,所提出的控制单元及其相应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双燃料发动机的动态控制性能;该系统设计正确,工作稳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然气喷射正时对双燃料发动机总碳氢(THC)排放的影响,实验表明:天然气喷射正时变化对双燃料发动机THC排放有显著影响,通过实时控制天然气喷射正时,可以避免过早喷入天然气,降低双燃料发动机的THC排放,特别是在中小负荷下,排放的最大降幅可达32.6%。
杨博刘亦夫尉星曾科
关键词:双燃料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
单燃料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及标定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汽车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世界各国政府和内燃机工作者对替代燃料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天然气作为一种替代燃料,由于其储量大,辛烷值高,排放好,价格便宜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研制了一套单燃料压缩天然气(C...
刘亦夫曾科吕世亮翟宇彭曾
关键词: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策略
文献传递
缸内直喷天然气掺氢发动机燃烧排放及性能研究
刘亦夫
关键词:天然气发动机缸内直喷微粒排放EGR
不同喷油提前角下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和稳定特性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研究了不同引燃油提前角下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和循环变动特性。结果表明:给定引燃油量,喷油提前角提前,缸内最大压力增大,缸内最大压力出现时刻提前;双燃料发动机的放热率特性曲线存在2个波峰,喷油提前角提前有助于引燃柴油完全燃烧,使得引燃能量更大,整体混合气燃烧更充分,放热持续时间缩短,放热速度加快;随着喷油提前角的提前,缸内最大压力和最大压升率显著增大,缸内最大压力的循环变动的变化不明显,最大压升率的循环变动的变化显著;缸内最大压力和平均指示压力与缸内最大压力对应的曲轴转角密切相关且随喷油提前角的提前向上止点移动,缸内最大压升率与其对应曲轴转角的相关性随着喷油提前角的提前而削弱;随着喷油提前角的提前,最大压力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减小,喷油提前角为20°时最大压力循环变动系数最大,为5.4%,给定喷油提前角下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均小于4%。
孙璐刘亦夫曾科
关键词:双燃料柴油发动机
缸内直喷天然气/氢气混合燃料配合废气再循环的性能与排放被引量:6
2011年
在一台天然气/氢气混合燃料的缸内直喷火花点火发动机上通过引入废气再循环(EGR)实验研究了EGR率、掺氢比及喷射时刻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氢气,在小EGR率时可以减小平均有效压力(BMEP)和有效热效率,在大EGR率时可以增加BMEP和有效热效率;BMEP随EGR率的增大而减小,有效热效率随EGR率的增大先减后增.NOx排放随EGR率的增大而下降,随掺氢比的增大而上升;HC排放随EGR的增大而上升,随掺氢比的增大而下降;CO排放与EGR率变化基本无关,随掺氢比的增大而上升.平均指示压力变动系数Cimep随EGR率的增加而增大,相比于早喷射,晚喷射时Cimep的增大趋势更为明显,此时掺氢可以有效降低Cimep.
刘亦夫刘兵曾科周磊孙璐
关键词:天然气氢气废气再循环装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