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俊
- 作品数:23 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人卵巢癌抗抗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及其单克隆抗体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细胞工程领域,涉及两种分泌卵巢癌抗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其主要技术特征为以鼠源性抗人卵巢癌抗独特型抗体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经融合、筛选、反复克隆化,获得稳定...
- 崔恒昌晓红张超冯捷倪俊付天云叶雪程洪艳成夜霞
- 文献传递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为0.35%(143/41 244),其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0,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发生率为5.6%(8/143),破裂发生率为0.7%(1/143);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常见病理类型有成熟性囊性畸胎瘤(49.7%)、纤维瘤(8.5%)、黄体囊肿(7.2%)、浆液性囊腺瘤(7.2%)和子宫内膜样囊肿(7.2%);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直径大于10cm的病理类型主要是成熟性囊性畸胎瘤(2/4)、黄体囊肿(1/4)、粘液性囊腺瘤(1/4)。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保守治疗112例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低,大多数卵巢良性肿瘤经保守治疗可平稳渡过孕期。孕期干预适于有症状的或高度怀疑恶性的肿瘤;对于既往无症状的卵巢肿瘤孕期不需手术治疗。
- 倪俊崔恒章颖袁桂兰
- 关键词:妊娠卵巢肿瘤
- 麻疹孪生球菌致腹部切口感染1例被引量:8
- 2008年
- 倪俊袁桂兰章颖李晨霞马向涛
- 关键词:切口感染医院感染
- 卵巢癌单克隆抗-抗独特型抗体32F2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 2007年
- 目的6B11是可模拟卵巢癌抗原的鼠源性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为了深入探讨其作为肿瘤疫苗的主动免疫机制,制备抗6B11的IgG型抗-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卵巢癌抗独特型抗体6B11作为免疫原,与载体钥孔槭血兰蛋白(KLH)偶联并辅以福氏佐剂,多次免疫同系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将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1SA)筛选杂交瘤细胞,经克隆化后建立稳定分泌鼠源性抗-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秋水仙素法确认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及形态,ELISA法鉴定抗体类型,采用非竞争酶免疫结合实验测定抗体亲和力,EL1S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性质。结果制备出一株能稳定分泌抗-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2F2。其染色体数目平均为103条,并有端着丝点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符合小鼠杂交瘤细胞特点。抗体类型为IgG1型,抗体亲和力约为2.3119×107L/mol,能够竞争抑制卵巢癌单克隆抗体COC166-9与原始抗原OC166-9的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32F2鼠腹水与84.6%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呈阳性染色,与COC166-9类似,表明32F2可与OC166-9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结论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分泌IgG1亚型的卵巢癌抗-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抗体的初步研究显示其能特异性结合初始抗原OC166-9,并能竞争抑制COC166-9与OC166-9的结合,属Ab1样Ab3,间接证实6B11为抗原内影像型抗体,具有模拟抗原作用。32F2的制备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卵巢癌抗独特型疫苗6B11的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并且该抗体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卵巢癌的价值。
- 倪俊昌晓红叶雪付天云张超崔恒
- 关键词:卵巢癌抗独特型抗体
- 高危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23年
-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的孕产妇1227例临床资料,建立《母子健康手册》时根据北京市孕期高危因素初筛表分为初筛高危组、低危组,统计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高危妊娠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高危组早产(5.9%)、胎儿不良结局(23.8%)和难产(19.8%)发生率高于低危组(2.5%、18.3%、16.9%);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年龄(37.1±0.8岁)、孕前体质指数(25.4±0.4 kg/m2)均高于非不良妊娠结局者(30.2±0.6岁、22.3±0.1kg/m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年龄≥35岁、孕前BMI异常是高危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35岁、孕前BMI异常是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志敏倪俊金玲
- 关键词:高危妊娠干预措施
-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直径大于或等于1cm子宫颈息肉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直径≥1cm子宫颈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直径≥1cm、临床诊断子宫颈息肉,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临床误诊10例,其中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例,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及子宫颈腺囊肿各1例;100例病理确诊的子宫颈息肉患者中,23例(23%)合并子宫颈管内息肉,29例(29%)合并宫腔内病变,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8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伴中度不典型增生各1例。术后随访3年,共复发4例,术后第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0%(1/96)、1.2%(1/85)和2.4%(2/83)。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直径≥1cm子宫颈息肉可以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且可以发现合并的子宫腔内病变,较传统方法有较大优势。
- 吕华冯志娟倪俊章颖
- 关键词:子宫颈息肉宫腔镜电切术
- 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具有剖宫产指征且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孕妇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宫体注射缩宫素,治疗组同时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收集术后24 h两组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为(694.76±229.15)ml,治疗组为(538.23±235.76)m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产后24 h血红蛋白平均下降值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明显减少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出血量,并具有安全、高效、迅速、方便等优点。
- 徐秀萍倪俊周虹
-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剖宫产
- 抗NMDA受体脑炎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诊治的抗NMDA受体脑炎1例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青年女性,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动6 d入院。外院按癫痫发作处理效果不佳,转我院后视频脑电图检查示间隙期双额颞区慢波,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癫痫?予左乙拉西坦口服。病程中出现发热、精神行为异常、性格改变,伴幻觉及口面部不自主运动。盆腔影像学检查提示卵巢畸胎瘤,高度怀疑抗NMDA受体脑炎,行血液及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阳性,明确诊断抗NMDA受体脑炎。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行手术切除畸胎瘤后,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结论当年轻卵巢畸胎瘤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精神症状伴意识和运动障碍时,应高度怀疑抗NMDA受体脑炎,行血液及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可确诊。
- 李晨霞马康平梁乐倪俊章颖付静李云林
- 关键词:误诊畸胎瘤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甲氨蝶呤后清宫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总结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甲氨蝶呤(MTX)灌注后清宫法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4例CSP患者的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在UAE+MTX灌注48 h后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22例治疗顺利,术中出血30-80 ml。1例UAE后清宫术中出血不止,经宫腔内放置Foley’s导尿管局部压迫24 h后阴道出血停止。术后监测血β-h CG下降理想。另1例患者术前误诊稽留流产行清宫术中阴道出血不止,经彩超检查明确CSP后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MTX灌注,栓塞后阴道出血停止,术后血β-h CG下降,4 d后又呈上升趋势,予MTX序贯给药方案1疗程后监测血β-h CG下降理想。24例患者均治愈,保全了子宫,术后2-6个月包块消失,月经恢复正常。结论:UAE后清宫术是目前治疗CSP首选的保全子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韩娟张萌萌倪俊
-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子宫动脉栓塞
- 化疗药物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目的:明确妇科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泰素、铂尔定等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具体机制进行探讨。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顺铂组)、铂尔定组、泰素组、地塞米松组、铂尔...
- 曾浩霞王朝华倪俊付天云崔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