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玉兰

作品数:23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文学
  • 4篇代文
  • 4篇诗歌
  • 4篇古代文学
  • 3篇艺术
  • 3篇岑参
  • 3篇文化
  • 3篇课程
  • 2篇扬雄
  • 2篇散体赋
  • 2篇蜀人
  • 2篇司马相如
  • 2篇文化个性
  • 2篇精敏
  • 2篇课程改革
  • 1篇得失
  • 1篇杜甫
  • 1篇养生
  • 1篇养生理论
  • 1篇艺术比较

机构

  • 23篇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23篇何玉兰
  • 2篇熊泽文
  • 1篇武谊嘉
  • 1篇张远东
  • 1篇唐瑛
  • 1篇刘丽珈

传媒

  • 13篇乐山师范学院...
  • 4篇郭沫若学刊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轼、《庄子》散文立言艺术比较
2007年
本文就苏轼、《庄子》的立言方式进行比较。文章认为二者在崇尚自然,推尊"和于天倪"、"合于天造"等方面有明显的渊源关系。然由于所处时代文化形态与作者本人才性的差异性,《庄子》以"三言"立言,而特别诙诡谲怪,而苏轼则"随物赋形",更加平易自然。
何玉兰
关键词:庄子三言随物赋形
陆游嘉州诗歌情感主调略论
2010年
陆游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元年(1174)间,被命摄事嘉州,前后九个多月,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悲郁感伤情愫。这份情愫是此时诗人报国无门的无奈心情的表现,是其入蜀经历促使其对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歌的忧愁忧思之情主动接受、产生共鸣的结果。
何玉兰
关键词:感伤情调
略论苏轼的养生理论与实践被引量:4
2005年
苏轼在多次贬谪生涯中,坦然地面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健康的处世心态,摸索和总结养生之道,践行养生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健身强体、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本文认为“安”与“和”是其养生的指导思想;丰富的饮食结构是其养身的重要途径;多彩的养生情趣是其养生的文化内涵。
何玉兰
关键词:养生理论
“斑彩文章”与“精敏”“鬼黠”——从司马相如、扬雄散体赋看蜀人的文化个性被引量:1
2005年
司马相如、扬雄的大赋作品不仅展现了汉帝国宏伟的气势和繁荣昌盛的面貌,开启了一代恢宏富丽的美学范式,同时也折射出古巴蜀人那“精敏、鬼黠”的文化性格,是巴蜀人人格的喻示和巴蜀悠久文化的载体。本文认为其散体赋那“架虚行危”的奇特想象、光彩夺目的图案美充分表现了蜀人葱笼的想象力,其作品中大量的生僻字词和同偏旁字词的运字特征恰恰又是蜀人对远古文明的崇拜与善于创造的个性展示,其作品兼容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实际则又是蜀人封闭中有开放的文化个性的表征。
何玉兰
关键词:司马相如散体赋
郭沫若《论曹植》的得失与成因略论
2006年
郭沫若是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历史人物研究构成了郭沫若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曹植》无疑也是郭沫若历史人物研究的一篇力作。但该文得失互见。究其原因,大致说来是因其喜言好恶的诗人浪漫气质和喜为翻案的思维模式等因素使然。
何玉兰
关键词:得失
杜诗艺术二题
2004年
本文选取了杜诗“描述性形容词置于句首”与“南迁近体诗”两个小题目进行思考。笔者认为“描述性形容词置于句首”是杜甫语言运用的一大创造,它突现了人们“感觉优先”的原则,它变动了常规语法结构;而“南迁近体诗”在组诗章法结构的缜密严整,强化诗歌的抒情性,以及遣词造句的壮丽和音韵节奏的抑扬亢堕等方面都堪称杰作。
何玉兰王碧清
关键词:杜甫诗歌语言艺术文学风格
苏轼“辞达”说的创造性
2000年
苏轼的“辞达”说是对孔子“辞达”说的创造性发挥,是苏武一生创作实践的总结,是他文学思想最成熟的表现,是他独特审美情趣的集中表现,更多地表现了他文学思想的创造性。
何玉兰
关键词:辞达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被引量:5
2006年
高师古代文学课程面对新世纪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与大竞争,将经受严峻的考验,着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该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认为必须把握该课程所蕴含的人文、审美、理性等方面的素质内涵,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其人文性、审美性、师范性、研究性等特征;切实转变观念,以现代意识为指导,以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学生为主体,才可能实现其教学目标,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何玉兰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改革
岑参在川诗文简论被引量:1
2005年
岑参是唐代流寓四川的重要诗人。他在川五秋,创作了六十余首诗歌,这些诗歌除继承了他早年题材以写景为主,风格以“造奇”为主外,还表现出浓郁的思乡情怀与对佛老法门的向往和皈依。其特色的形成与诗人的晚年心态、蜀地时局动乱、早年礼佛的思想回归等有着直接的联系。
何玉兰
关键词:岑参
岑参与嘉州文化
2009年
岑参在嘉州逗留时间虽然不长,但其诗歌颇具特色。其诗歌创作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嘉州风物的歌吟,对故乡的遥念,对佛门归隐的向往,表现出诗人晚年的复杂心态。其诗作在嘉州的流布传承有序,对嘉州文学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何玉兰代瞻
关键词:岑参诗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