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珈

作品数:1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浮生
  • 10篇浮生六记
  • 10篇《浮生六记》
  • 4篇艺术
  • 3篇教学
  • 2篇形象之比较
  • 2篇审美
  • 2篇苏词
  • 2篇自传
  • 2篇美学
  • 2篇接受美学
  • 1篇大学语文
  • 1篇代文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课件
  • 1篇多情
  • 1篇新论
  • 1篇心理
  • 1篇学法
  • 1篇学语

机构

  • 19篇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19篇刘丽珈
  • 1篇武谊嘉
  • 1篇熊泽文
  • 1篇何玉兰
  • 1篇张远东

传媒

  • 8篇成都大学学报...
  • 7篇乐山师范学院...
  • 3篇西昌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浮生六记》陈芸之悲被引量:3
2015年
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女性的命运必然是悲剧性的,因此生活在封建时代的《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其命运也一定是悲剧性的。本文拟通过陈芸之悲的探析,以期人们对封建时代的女性之悲有较为深入、具体的理解,并进一步认识旧时代旧制度吞噬美好人性之恶。
刘丽珈
关键词:《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的艺术表现手法
2007年
《浮生六记》以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其丰厚的内容。本文拟从比喻、对比、详略、叙议等方面,对其表现手法予以探究,以期进一步揭示作品深邃浓郁的内涵和不同凡响的艺术价值。
刘丽珈
关键词:《浮生六记》艺术手法
《浮生六记》沈氏父子形象之比较
2014年
通过对《浮生六记》男主人公沈复与其父、与其弟的比较分析,透视作品中主要男性人物独特的个性与形象,以期多视角、深入地认识封建社会中男性的人性与心理的复杂性,并进一步感知与把握《浮生六记》的审美意义与社会价值。
刘丽珈
关键词:《浮生六记》
论《浮生六记》的情爱美被引量:7
2003年
本文从恋情美、性爱美、相思美、情趣美、至爱美等方面 ,对《浮生六记》的情爱美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论述 ,从而揭示了作品表现的人的积极本质力量和人文精神。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 ,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 。
刘丽珈
关键词:《浮生六记》审美价值清朝自传
制作·运用·价值——多媒体课件与大学古典诗词散曲教学
2014年
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由于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与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古典诗词散曲作品所包含的意象的丰富性、意境的审美性及其所具有的含蓄性、跳跃性、空灵性、多义性等都让许多大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与欣赏,甚至困惑。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在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的教学中,尝试制作、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课件配合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刘丽珈
关键词:课件
《苏东坡突围》之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的分析论述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主观色彩较浓的地方,从而引发了作者的一些思考:"乌台诗案"原因的多重性;被贬黄州后,苏轼人生观、心理状态的纠结性。以期为人们正确、多元地理解苏轼有所补益。
刘丽珈
关键词:突围
魅力四射:苏词的艺术性“空白”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克服并弥补了传统文学研究中,只重文学创作过程的主体(作家)及其结果 (作品)即文学本体论的缺陷,而更看重读者(接受者)在文艺鉴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认为作品意义具有未...
刘丽珈
文献传递
“情景再现”教学法在古典诗词散曲作品中的运用
2008年
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它所包含的意象的丰富性、意境的审美性及其所具有的含蓄性、跳跃性、空灵性,甚至多义性等都让大学生们在学习时感到难以理解与欣赏,甚至困惑,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其中"情景再现"教学法在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从现状、依据、具体的古典诗词散曲作品对"情景再现"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对"情景再现"教学法予以探究。
刘丽珈
关键词:情景再现教学法
《浮生六记》女性形象之比较
2010年
从《浮生六记》女性的爱、美、聪慧、反叛等同中有异的方面对女性形象加以比较,展示其独特的形象,为人们立体化地分析、理解、欣赏封建时代的女性提供多元的审美视角,进而对其悲剧性命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刘丽珈
关键词:《浮生六记》女性形象自传体小说
《长恨歌》的艺术性“空白”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以“空白”这一“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为理论依据 ,对白居易《长恨歌》的历史背景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方面的艺术性“空白”作了探讨 ,对“元白之诗 ,尺寸不遗 ,所以拙耳”之说加以质疑。
刘丽珈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