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艳胜

作品数:13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农地
  • 3篇生态
  • 3篇农地发展权
  • 3篇发展权
  • 2篇生态补偿
  • 2篇主体功能分区
  • 2篇CVM
  • 1篇地产
  • 1篇地产权
  • 1篇地方师范
  • 1篇地方师范院校
  • 1篇地基
  • 1篇地价
  • 1篇都市休闲
  • 1篇都市休闲农业
  • 1篇休闲
  • 1篇休闲农业
  • 1篇意愿
  • 1篇意愿调查
  • 1篇意愿调查法

机构

  • 9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湖北省国土资...

作者

  • 12篇任艳胜
  • 5篇张安录
  • 1篇邹秀清
  • 1篇马姝玮
  • 1篇王世新
  • 1篇陈莹
  • 1篇刘觉民
  • 1篇蔡银莺
  • 1篇刘武
  • 1篇冷浩然
  • 1篇赵晓杰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商业时代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经贸实践
  • 1篇现代商贸工业
  • 1篇全国商情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政策建议——以宜春市明月山温汤镇为例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特色小镇建设意义重大,特色小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当前背景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文化和产业立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等原则及要求,本文结合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出现...
刘定普任艳胜冷浩然
文献传递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初探被引量:8
2006年
城市化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城市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相互关系,在促进“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对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落后的现状特征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我国中部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措施。
马姝玮刘觉民任艳胜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利用
农地价值与农户福利补偿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引入C-D函数并概括地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致武汉市农地价值形成变化的各主体的主要投入,阐明了农户投入农地所应获得的贡献值与农户实际收入之间的差额,并据此估算了应给予农户的农地福利补偿,最后对有关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任艳胜张安录王世新刘武
关键词:农地价值贡献率
主体功能分区下农地发展权补偿的合理性和意义分析
目的:基于我国当前土地产权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分析了主体功能分区下农地发展权补偿的实质、补偿对象、主体及补偿原则、补偿标准,探讨了基于主体功能分区的农地发展权补偿研究的合理性及其意义.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论:研究...
任艳胜张安录
关键词:土地管理主体功能分区农地发展权土地产权
浅论生态补偿理论和城乡边缘地带自然环境保护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边缘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以及生态补偿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边缘区自然资源生态状况恶化等有关问题,讨论了生态补偿理论对该区域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最后从资金、技术、法律等方面尝试性的...
任艳胜
关键词:生态补偿
文献传递
基于主体功能分区的农地发展权补偿研究
主体功能分区是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创新,实际上就是针对我国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而进行的空间区域划分,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整个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
任艳胜
关键词:主体功能分区意愿调查法环境承载力
文献传递
生态补偿与城乡边缘带自然环境保护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边缘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以及生态补偿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边缘区自然资源生态状况恶化等有关问题,讨论了生态补偿理论对该区域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最后从资金、技术、法律等方面尝试性的将该理论用于城乡边缘带的自然环境保护。
任艳胜
关键词:生态补偿城乡边缘带
都市休闲农业中农地的非市场价值估算被引量:27
2008年
都市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融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游憩和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文章以武汉市和平农庄为例,应用旅游成本法(TCM)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估算该农庄农地的非市场价值。在对农庄及247位受访游客随机抽样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表明:①和平农庄2006年总的消费者剩余(Total consumer surplus,TCS)在1 591.36×104元,游客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CS)530.45元/人,约为旅游平均费用的2.6倍,休闲农庄农地景观年均游憩价值397 845元/hm2;②从游客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出发,和平农庄农地景观每年保护的补偿价值(compensation variation,CV)达153.14×104元,农地年均存在价值38 285.1元/hm2;③相对传统农业而言,休闲农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单位土地经济产值是传统种植业产值(4 628.10元/hm2)的5.4倍,然而其目前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实现的非市场价值则更加显著,单位游憩价值和保存价值分别是传统种植业收益的85.96倍和8.27倍;④保护型农地提供的环境舒适、景观等非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传统的经济产出价值,然而其在现行的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中却往往被遗漏,意味着在土地分配决策与消费实践中,如果只单纯考虑经济产出,土地用途转换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福利损失。
蔡银莺陈莹任艳胜张安录
关键词:游憩价值
限制发展区农地发展权补偿标准探析——以湖北省宜昌、仙桃部分地区为例被引量:22
2010年
主体功能分区实际上就是针对我国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而进行的空间区域划分,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采取差异化农地保护政策,限制了不符合区域内主体功能要求的土地开发,这必然导致区内可实现的农地产权价值减少,需要给予产权人土地价值补偿。本文提出了限制开发区农地发展权补偿的概念,尝试以资产定价理论(CAPM)为基础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构建了限制开发区农地发展权补偿标准模型,并以宜昌、仙桃等地部分地区为研究区域对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发展权价值是农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城郊而且整个区域农地发展权价值总额都可能大于区内农地农业用途总价值。研究区域内农地发展权总价值为1526亿元,约占农地总价值(1927亿元)的79.21%,远大于农地农业用途总价值(400.6亿元);②限制开发区对区域内农地总价值实现所产生的限制主要实施在农地发展权价值上,补偿标准在数值上等于受管制的农地发展权市场价值。发展区内农地发展权价值补偿额为317.3亿元,分别占区内农地发展权总价值以及农地总价值的20.79%及16.47%;③受调查农户对水田的平均支付意愿(约112万元/hm2)要高于对旱田的平均支付意愿(约100.2万元/hm2);④调查区域内每公顷农地发展权价值(约82.73万元)是每公顷农地经济产出价值(约21.72万元)的4倍左右,但其在现行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中却常常被忽略,易造成限制发展区农户福利的大量损失。⑤同一功能区内农地发展受限程度的一致性可从农地价值内涵中寻找逻辑。同一行政区内农地发展权价值补偿可能不一样,同一主体功能区内不同行政区的农地发展权价值补偿可能一样。
任艳胜张安录邹秀清
关键词:农地发展权
地方师范院校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索——以江西师范大学工管专业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伴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等,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不断重视,在工程管理专业不断改革过程中,地方师范院校工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研究从当前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出发,分析了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并以江西师范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解决相关问题的人才培养策略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和探究。
任艳胜赵晓杰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工程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