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小平

作品数:62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衰竭
  • 20篇肝衰
  • 20篇肝衰竭
  • 17篇肝炎
  • 16篇细胞
  • 15篇急性肝
  • 12篇乙型
  • 12篇肝功
  • 11篇乙型肝炎
  • 11篇预后
  • 11篇功能衰竭
  • 11篇肝功能
  • 11篇肝功能衰竭
  • 10篇急性肝衰
  • 10篇急性肝衰竭
  • 10篇病毒
  • 7篇血清
  • 7篇重型
  • 7篇慢加急性肝衰...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62篇苏州大学
  • 2篇昆山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六安市人民医...
  • 1篇安庆市立医院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2篇黄小平
  • 46篇甘建和
  • 16篇罗二平
  • 14篇赵卫峰
  • 14篇陈丽
  • 11篇江敏华
  • 11篇孙蔚
  • 8篇秦爱兰
  • 8篇吴绍宏
  • 7篇朱海超
  • 7篇吴旭东
  • 6篇陈卫昌
  • 6篇徐英
  • 6篇王艳
  • 6篇黄燕
  • 5篇顾静
  • 4篇杨柳
  • 3篇朱树养
  • 3篇冯婷婷
  • 3篇胡凤霞

传媒

  • 6篇江苏医药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药(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肝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水平及其与免疫调节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免疫调节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ACLF和32例CHB患者血清MSP水平,比较不同预后ACLF患者的MSP水平。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同时测定肝功能、HBVDNA,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γ干扰素^+(Th1)、CD4^+IL-4^+(Th2)、CD4^+IL-17^+(Th17)、CD4^+CD25^+Foxp3^+(Treg)淋巴细胞的表达。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CLF组血清MSP为(1.65±0.46)ng/mL,CHB组为(1.43±0.32)ng/mL,健康对照组为(1.23±0.21)ng/mL,ACLF组高于CHB组(t=2.163,P=0.035)和健康对照组(t=4.032,P=0.01)。ACLF存活组MSP水平为(2.29±0.42)ng/mL,高于死亡组的(1.42±0.17)ng/mL(t=1.973,P=0.042)。ACLF组外周血Th2、Th17分别为(1.51±0.27)%和(1.94±1.02)%,CHB组为(0.42±0.08)%和(0.055±0.36)%,健康对照组为(0.23±0.19)%和(0.26±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759和37.229,均P〈0.01)。MSP水平与Th2(r=0.386,P=0.032)、Th17(r=0.644,P=0.000)和Th17/Treg比值(r=0.605,P=0.000)呈正相关,与Th1(r=-0.212)、Treg(r=-0.262)和Th1/Th2比值(r=-0.394)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MSP参与ACLF病程进展过程,且与ACLF的临床转归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失衡有一定关系。
冯婷婷阚延婷邹婷黄小平孙蔚甘建和
关键词: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免疫细胞
PPARγ基因静默对肝癌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靶向 PPARγ基因的短发夹状 RNA,并建立肺转移肝癌裸鼠模型,旨在探讨 PPARγ基因静默对肝癌微循环、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根据 RNAi 设计原理构建靶向 PPARγ基因的短发夹状 RN...
吴旭东陈卫昌朱树养黄小平谢学顺
文献传递
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患者17例,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生化全套、血凝常规,并观察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乏力、纳差减轻,腹胀有所缓解,精神好转。单次治疗胆红素(t=12.74,P<0.01)、肌酐(t=4.74,P<0.01)及血氨(t=7.22,P<0.01)水平显著下降。肝性脑病好转率71%,肝肾综合征好转率60%,出院时临床总有效率64.7%。结论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肝衰竭患者。
吴绍宏甘建和黄小平林华卢年芳於江泉郑瑞强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肾透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人文关怀被引量:5
2007年
吴玉芳黄小平李惠玲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文关怀护理心理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身心康复患病后
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临床观察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17例,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生化全套、血凝常规,并观察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
吴绍宏郑瑞强甘建和黄小平林华卢年芳於江泉
纹带棒状杆菌机会性感染及耐药性与基因关系研究进展
2023年
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iatum)是一种革兰阳性杆菌,可定植于皮肤、呼吸道以及环境中,过去常常被认为是非致病菌而被忽视[1]。近年来,随着医学进步,有创性诊疗措施应用于危重症及慢性病患者、细菌检验技术进步及抗生素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其可致多部位机会性感染,严重者可致死亡[2-3]。因其常作为定植菌未被重视,而其多重耐药特点给临床诊治加大难度。本文就纹带棒状杆菌病原学、机会性感染特点及耐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张蒙黄小平张舒甘建和
关键词:机会性感染病原学特点耐药性
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含量的测定及其免疫调节意义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在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重型肝炎/肝衰竭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相关免疫调节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45例诊断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和32例慢性乙型...
冯婷婷阚延婷邹婷黄小平孙蔚甘建和
关键词:肝衰竭巨噬细胞刺激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细胞免疫
凝血异常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传统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栓形成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56例,分为发生血栓组(n=24)与未发生血栓组(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后第1~7天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HBV-ACLF患者在入院时,发生血栓组年龄31.5(29.0~34.0)岁,较未发生血栓组年龄48.5(36.0~50.7)岁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7,P=0.008);在入院当天,MPV在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第2~7天,MPV值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6、-2.742、-2.894、-4.174、-3.945、-4.716,P值均<0.01)。发生血栓组MPV的峰值为入院第5天,均值为(13.90±1.12)fl,高于正常值范围。所有纳入患者在入院时,PT均值为(28.8±7.2)s、APTT均值(50.5±8.7)s、INR均值(2.6±0.7),均高于正常值;Fb均值为(1.16±0.3)g/L、血小板计数均值为(107.7±26.5)×109/L,均低于正常值。而PT、APTT、Fbg、INR及血小板计数在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更多是一种低平衡状态,是复杂与异质性的,需要个体化处理。HBV-ACLF患者中,易发生血栓事件者可能与血小板的功能有关,而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常规指标关系不大。
徐英黄小平陈丽孙蔚王艳甘建和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栓形成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iNOS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检测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探讨其在ALF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1ml腹腔注射;实验组予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复制ALF大鼠模型,分别在6、12h处死大鼠即为ALF6h组(D-6组)和ALF12h组(D-12组),门静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留取肝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阳性产物灰度值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肝组织iNOS无表达;实验组6、12h肝脏病理呈进展性,肝组织iNOS沿中央静脉及残存小血管高表达,其平均灰度值在D-6组为81.02±5.86,D-12组为130.71±7.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F大鼠肝组织iNOS高表达;缺氧、微循环障碍可能是诱导iNOS表达的重要因素。
罗二平朱海超黄小平陈丽孙蔚甘建和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2024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使患者感染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DBV)的新发传染病。2009年首次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热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现在亚洲多个国家流行,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DBV因人际传播而引发SFTS聚集性的疫情事件时有发生。尤其重症患者容易引起人际传播事件发生,在其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因防护不规范易发生院内感染而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病毒。因此,迫切需要制定防控DBV人际传播的合理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对临床SFTS重症患者的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为了更好地规范DBV人际传播防控策略,研究邀请了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深入讨论,在SFTS的流行概况、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传播、病毒气溶胶传播、患者的污染物及遗体处理等关键防控措施方面达成了共识。
胡立芬龚磊龚磊李春辉殷俊叶英杨帆郜玉峰瞿婷婷程君李军瞿婷婷程君崔宁王刚许夕海徐峰徐静杨江华王刚黄小平徐峰徐静刘玮饶建国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际传播防控措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