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
- 作品数:19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麻醉学数字化教学路径选择
-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麻醉医师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改革中重要方向及目标。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促进智能化的网络教学资源与实体教学资源的结合,使得麻醉学数字化教学成为新趋势。本文论述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麻醉学数字化临床教学资...
- 郭娜邹碧君黄婉
- 关键词:麻醉学胜任力信息化教学
- 氯胺酮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5mg/kg),低剂量氯胺酮治疗组(5mg/kg),高剂量氯胺酮治疗组(10mg/kg),每组12只。建立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注射LPS后4h处死大鼠,测肺湿/干重比,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NO水平,RT-PCR测肺组织中iNOS mRNA表达,Western-blot测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LPS组大鼠肺湿/干重比、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TNF-α、IL-8、NO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同时肺组织中iNOS mRNA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而氯胺酮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组减轻,大剂量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氯胺酮通过抑制NF-κB表达,减少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王旭东卢雅立赖仁纯李艳萍黄婉徐湄
- 关键词:氯胺酮肺损伤内毒素核因子ΚB
- 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吗啡引起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 2004年
-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吗啡引起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妇科肿瘤择期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双盲分为地塞米松(A)组、恩丹西酮(B)组、生理盐水(C)组三组,每组40人。当手术开始时,随机给予地塞米松10 mg或者恩丹西酮8 mg或者生理盐水2 mL。所有病人在手术结束前1 h均接受硬膜外吗啡2 mg,然后以0.125%布比卡因100 mL和吗啡0.12mg/kg维持硬膜外术后止痛48 h,评价镇痛效果、恶心呕吐。结果:A组和B组早期和晚期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无差别(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恩丹西酮均能降低硬膜外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有预防作用。
- 赖仁纯曾维安黄婉林文前谭红鹰许梅曦
- 关键词:地塞米松硬膜外镇痛吗啡恶心呕吐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宫颈锥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组)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各30例。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C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使用GESolar8000型监测仪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R组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记录R组患者呼吸暂停例数。术后24h随访患者对手术的记忆,术后并发症和麻醉满意度。结果: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可以满足手术需求,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对手术无记忆,满意度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结论: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在宫颈锥切术中应用,但需要加强呼吸、循环监护与管理。
- 黄婉赖仁纯王旭东
-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子宫颈锥切术瑞芬太尼异丙酚
- 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在麻醉学预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 2023年
- “早期接触临床”作为一种医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已被国内众多医学院 校所接受并大力推行,其实践价值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医疗技能有机融合,我们采取了 导师制联合 PBL 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在麻醉学课程方面的学习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这种 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理论,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理 解巩固麻醉学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该教学模式极大提升了 麻醉学的教学水平。
- 杨小松邹碧君黄婉郭娜
- 关键词:麻醉学导师制
- 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第1组为全麻组,第2组为硬外麻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CD56+的数值。另外回顾研究1994年1月1日至1998年7月31日在我院全麻或硬外麻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TNM分期为Ⅰ-Ⅱ期)855例。随访他们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手术开始后1hNK细胞值上升;CD3+、CD4+、CD4+/CD8+值下降,但只在第1组发现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D3+、CD4+、CD4+/CB8+和NK细胞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CD3+、CD4+、CD4+/CD8+和CD56+值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CD8+一直变化不明显。回顾性研究中,全麻和硬外麻病人的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过性抑制,全麻抑制程度相对较严重。但是通过随访表明这种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
- 李艳萍黄婉王旭东
- 关键词:CD4+乳腺癌根治术CD8NK细胞全麻
- 七氟醚及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诱导用于纤支镜气管插管比较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七氟醚(SEV)与丙泊酚(PRO)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纤支镜(FOB)气管插管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方法 24例需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而预计气道插管无困难患者,随机分为SEV组及PRO组,分别以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下行FOB插管。记录诱导期间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Narcotrend指数(NI)监测麻醉深度,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插管评分、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插管评分及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均很快入睡,插管成功。两组血压、心率诱导后较诱导前降低,插管后无明显增高,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NI值在诱导后及插管期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SEV组NI值在插管2min后高于PRO组,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插管过程无记忆。结论七氟醚及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均可用于无全麻诱导禁忌患者FOB气管插管,两种方法诱导迅速,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
- 谭红鹰操隆辉黄婉钟忠健林文前曾维安
-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深度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经皮射频消融是治疗小肝癌的最新有效的微创手术,但手术的麻醉尚未得到重视,一般的局部麻醉或者单次使用镇痛药物均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麻醉,探讨其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射频治疗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R组)组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F组)组,每组各30例。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F组单次静注芬太尼1.5μg·kg-1,两组均以异丙酚微量泵维持麻醉。使用UT4000型床边监护仪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胸肌强直次数。结果:R组患者的清醒时间[(5.0±1.8)min]显著短于F组[(10.7±3.0)min](P<0.001)。异丙酚用量R组[(172.0±37.3)mg]显著少于F组[(330.3±61.2)mg](P<0.001)。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低于F组(P<0.05)。术中体动R组(5例)少于F组(12例),呼吸暂停R组(12例)多于F组(6例)。两组均未见胸肌强直。结论: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微量泵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但需要加强呼吸循环监护与管理。
- 李毅黄婉龙浴辉李伟王剑陈敏山许梅曦
- 关键词:静脉麻醉射频消融术瑞芬太尼异丙酚
- 胸部肿瘤开胸术后患者急性疼痛的处理方式与慢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开胸术后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程度、性质和处理方式有关,慢性疼痛可能是急性疼痛的转化;但目前尚无常规或标准方案来有效地防治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本研究探讨开胸术中用3种不同方法镇痛的患者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105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前及术后硬膜外腔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药组(PE组及E组)和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组(IV组)。观察患者术后48h的镇痛效果及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与Ⅳ组相比,PE组和E组术后48h内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E组相比,PE组的疼痛VAS评分在4h、8h、24h时降低(P=0.004,P=0.013,P=0.035)。PE组术后疼痛持续1个月、2个月的发生率较E组和IV组降低(χ2=5.989,P=0.014;χ2=7.603,P=0.006);PE组和E组术后疼痛持续3个月、6个月的发生率较IV组降低(χ2=6.585,P=0.010;χ2=8.661,P=0.003);与E组、IV组相比,PE组疼痛持续时间缩短(P=0.027,P=0.009)。结论:开胸术后慢性疼痛与早期急性疼痛的程度和处理方式相关。急性疼痛较重的患者,其慢性疼痛的程度也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超前镇痛较其他镇痛方法更能有效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 卢雅立王旭东赖仁纯黄婉徐湄
- 关键词:开胸术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吗啡
- Narcotrend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被引量:31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CT定位下肝癌微波消融术是治疗肝癌的微创手术方法,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其常用的麻醉方法,该类手术麻醉深度判断仍以临床征象为主,缺乏客观有效的判断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Narcotrend在肝癌微波射消融中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方法:选择肝癌患者40例,拟于CT定位下行肝癌微波消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为Narcotrend组,另一组为临床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Narcotrend组患者术中根据Narcotrend调节麻醉深度,Narcotrend值维持在D2~E0;临床组患者术中患者根据心率、血压及患者体动调节麻醉深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和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患者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相对应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心率和血压均下降,与其他时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组患者异丙酚用量(460±30)mg,Narcotrend组患者异丙酚用量为(380±35)mg(P<0.01);Narcotrend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4.9±2.2)min、(6.6±3.2)min,临床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9.5±2.9)min、(12.2±3.5)min,Narcotrend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P<0.01);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术后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rcotrend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患者恢复清醒时间。
- 赖仁纯卢雅立黄婉许梅曦赖洁兰谢敬敦王旭东
- 关键词:NARCOTREND肝癌微波消融术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