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佳新

作品数:117 被引量:96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栖霞组
  • 21篇碳酸盐
  • 20篇碳酸
  • 17篇地质
  • 15篇地层
  • 15篇二叠世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3篇盐岩
  • 13篇碳酸盐岩
  • 12篇二叠纪
  • 12篇沉积环境
  • 12篇成岩作用
  • 10篇古地理
  • 9篇源岩
  • 9篇烃源
  • 9篇烃源岩
  • 9篇二叠系
  • 8篇地球
  • 8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9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成都地质矿产...
  • 5篇贵州省地质矿...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新疆石油管理...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17篇颜佳新
  • 12篇薛武强
  • 11篇李波
  • 11篇杜远生
  • 10篇刘喜停
  • 9篇马志鑫
  • 7篇胡超涌
  • 7篇施春华
  • 7篇谢树成
  • 6篇刘志臣
  • 5篇殷鸿福
  • 5篇史晓颖
  • 5篇伍明
  • 5篇马仲武
  • 5篇陈登
  • 4篇周炼
  • 4篇周琦
  • 4篇解习农
  • 4篇冯庆来
  • 4篇焦养泉

传媒

  • 14篇地球科学(中...
  • 14篇地质科技情报
  • 12篇古地理学报
  • 9篇沉积学报
  • 6篇第四届全国沉...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地学前缘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地质论评
  • 3篇贵州地质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岩相古地理
  • 2篇科技资讯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南桂中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层序地层及其与牙形石演化的关系被引量:20
1999年
通过对黔南罗甸纳水剖面和桂中来宾铁桥剖面2个斜坡相剖面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将华南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即阳新层序,及其9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结合原有和最新的生物地层资料,将这2个剖面的层序地层实现了精确划分对比,从而将原有地层对比精度提高了一倍.阐明了层序与海侵海退旋回的区别与联系.将二叠纪牙形石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4个演替事件,并阐明了它们与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提出了二叠纪牙形石分带及其全球对比表.发现栖霞亚统的氧碳同位素在下部偏轻、上部偏重。
梅仕龙史晓颖陈学方孙克勤颜佳新
关键词:二叠系层序地层牙形石
全文增补中
黔南地区早二叠世大幅度冰川性海平面下降的沉积学新证据被引量:20
2015年
众所周知,石炭纪-二叠纪期间冈瓦纳大陆冰盖的推进和消融在低纬度地区形成了许多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广泛分布的旋回沉积.最新研究表明,石炭纪-二叠纪冰室气候时期的大陆冰盖是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冰期组成.因此石炭纪-二叠纪期间既存在高频低幅的海平面变化,也发育多次大幅度海平面下降.前者在华南地区已有研究证实,后者仍需要深入研究.描述了贵州龙吟和紫云扁平剖面早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中古岩溶特征,包括垮塌角砾岩及相关沉积构造,分别对应早二叠世两次冰期导致的显著海平面下降,对深入了解华南地区早二叠世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严雅娟颜佳新武思琴
关键词:早二叠世海平面下降冰期沉积学
华南中-晚二叠世之交碳酸盐岩磁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详细的岩石磁学实验结果表明,铁桥剖面样品中的主要磁性矿物是顺磁性矿物(伊利石为主)以及少量磁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在瓜德鲁普—乐平统界线附近,岩石磁学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磁化率先增大再减小,携磁矿物成分呈硬磁性矿物一软磁性...
李波颜佳新
关键词:磁学特征古气候生物灭绝
东特提斯二叠纪地层、古地理及矿产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1998年
概述了“东特提斯二叠纪生物地层、古地理和矿产资源国际学术讨论会(PET)”和“澳大利亚生物古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PAFF)”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最新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东特提斯地区联合古陆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研究值得注意的方向。
颜佳新
关键词:古气候古海洋二叠纪地层古地理
一种新的错时相沉积物——巨鲕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6
2010年
华南下三叠统缓坡背景的地层中广泛发育高能滩相鲕粒灰岩,其中含相当数量的巨鲕,粒径大部分在2~6mm之间,最大可达12 mm。巨鲕的核心类型以多晶粒状方解石和球粒为主,具明暗相间的同心纹层,沿切线方向定向排列的晶体结构表明其原生矿物可能为文石。含巨鲕灰岩与生物碎屑灰岩交互沉积,指示了当时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巨鲕在新元古代地层中广泛发育,但在显生宙和现代海洋环镜中超过5 mm的鲕粒相当少见。巨鲕在二叠纪末灭绝事件后大量出现,随着中三叠世生态的复苏、海洋环境趋于正常而又消失。这些特征说明巨鲕可以作为一种错时相沉积物,它的形成无疑与当时的生态和海水环境有关,代表着一类特殊的沉积学现象。分析了巨鲕产出背景、微观结构和沉积特征,对于了解其成因、探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质突变期异常的生态状况和特殊的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李飞王夏薛武强颜佳新
关键词:早三叠世
克拉玛依油田露头区八道湾组沉积体系分析与体系演化序列被引量:7
1999年
焦养泉颜佳新杨生科郎风江
关键词:油田地质构造
黔东北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钙质风暴岩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9
2006年
在黔东北铜仁—江口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部发育一套特征典型、序列特殊的钙质风暴岩。该风暴沉积的底面侵蚀构造清楚,板片状泥晶灰岩砾石呈菊花状排列,发育丘状交错层理、负载构造、递变层理和小波纹层理等沉积构造,为典型的浅海风暴岩。该风暴沉积序列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钙质鲕粒。另外,不同的、类似于近源和远源的风暴沉积序列出露于同一剖面的相邻层位,可能反映了风暴登陆路径或者风暴流强度的差别。该风暴沉积的发现,对建立与黔中和湘西北同期地层的沉积学对比剖面、探讨风暴沉积模式的空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周琦颜佳新张命桥
关键词:寒武系扬子地台风暴岩清虚洞组
从晚古生代冰室到早中生代温室的气候转变:兼论东特提斯低纬区的沉积记录与响应被引量:5
2017年
地球在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经历最近一次从冰室到温室的气候转变,是理解未来地球冰川消融、全球变暖等气候转变的重要窗口。这一时期的沉积记录和气候模型研究揭示,冰川活动、大气pCO_2和气候状态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和反馈机制,同时伴随发生陆表植被更替和生物迁移。随冰川消融、大气pCO_2升高和全球变暖,低纬大陆区干旱化趋势和季节性降雨增强,出现季风气候并在冰室之后的三叠纪温室盛行。华南和华北是位于东特提斯低纬区的主要大陆,其石炭—二叠系在沉积和生物特征上与Pangea超大陆西侧热带区差异显著,蕴含有丰富的深时气候变化信息。基于前人成果,在简述石炭—三叠纪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对东特提斯低纬区石炭—三叠纪沉积记录进行总结,阐明其深时古气候研究意义和研究前景。
杨江海颜佳新黄燕
关键词:季风气候
对地球生物学、生物地质学和地球生物相的一些探讨被引量:19
2008年
在简要介绍国内近年来地球生物学研究概况之后,探讨了地球生物学和生物地质学的定义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地球生物学是由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级学科,而生物地质学则是由生物学和地质学交叉而形成的二级学科,因此,地球生物学所研究的领域包含了生物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列举了这两门学科的分支学科.地球生物相是指包含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全过程的一个地质体的相.讨论了地球生物相、生物相和有机相之间的区别.生境型、生物组成和生产力、古氧相以及埋藏效率是确定一个地球生物相的主要参数.对上述参数作了详细探讨,并据此提出了地球生物相的半定量评估方案.推荐地球生物相的二维命名法,每一维分别代表地球生物学全过程中的生物方面和环境方面的特征.
殷鸿福谢树成秦建中颜佳新罗根明
地质历史时期海水地球化学成分演化与碳酸盐沉积学研究
<正> 晚前寒武纪以来,碳酸盐鲕粒和胶结物的矿物成分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地史分布;在寒武纪中期-早石炭世、晚三叠世或早侏罗世-新生代早或中期的两个阶段,非骨屑颗粒碳酸盐矿物主要由方解石构成;其余三个阶段(晚前寒武纪-早寒武世...
颜佳新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