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喜停

作品数:12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灰岩
  • 3篇沉积环境
  • 3篇成岩作用
  • 2篇源岩
  • 2篇早期成岩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沉积
  • 2篇铁元素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泥灰岩
  • 2篇栖霞组
  • 2篇球状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球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异化铁还原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成都地质矿产...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不来梅大学

作者

  • 12篇刘喜停
  • 10篇颜佳新
  • 6篇马志鑫
  • 4篇薛武强
  • 3篇李波
  • 2篇罗亮
  • 1篇孙志明
  • 1篇王夏
  • 1篇刘伟

传媒

  • 4篇古地理学报
  • 2篇第四届全国沉...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元素对浅水碳酸盐沉积物保存的影响
刘喜停颜佳新
海水化学演化对生物矿化的影响综述被引量:10
2009年
显生宙非骨屑碳酸盐矿物经历了文石海和方解石海的交替,主要造礁生物和沉积物生产者的骨骼矿物与非骨屑碳酸盐矿物具有同步变化的趋势。这种长期的变化趋势可以用海水化学Mg/Ca摩尔比的变化来解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证据也证实了海水化学在地质历史中经历过剧烈的变化。虽然生物诱导矿化和生物控制矿化的相对重要性一直存在争议,但古生物地层记录和人工海水养殖实验结果都表明,海水化学演化对生物矿化有重要的影响,体现在造礁生物群落的兴衰、生物起源时对骨骼矿物类型的选择以及微生物碳酸盐岩在地质历史中的分布等。这些为研究前寒武纪海水化学演化、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同位素地层对比以及碳酸盐的沉积和成岩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喜停颜佳新
关键词:海水化学生物矿化生物矿物
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及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被引量:12
2010年
在系统收集研究区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沉积环境及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扬子地区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包括陆地、海陆过渡环境、滨岸、碳酸盐岩台地和盆地,其中碳酸盐岩台地包括碳酸盐岩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深水陆棚和台盆。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沉积古地理进行了总结,绘制了沉积古地理图,主要的古地理单元包括古陆、冲积平原、滨岸平原、碳酸盐岩台地和次深海。研究区内烃源岩类型多样,包括煤系、碳质页岩、泥岩、泥灰岩和硅岩等,主要发育在沼泽、潟湖、深水陆棚和台盆等环境。有机质的来源包括陆源、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当时气候条件、洋流格局和沉积环境的控制。热带潮湿气候和洋流格局有利于有机质的生产,而局限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刘喜停马志鑫颜佳新
关键词:晚二叠世烃源岩沉积环境古气候古海洋
华南中二叠统栖霞组海相烃源岩形成的地球生物学过程被引量:7
2014年
华南中二叠统栖霞组海相烃源岩是中国南方四套区域性烃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中二叠世栖霞期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相对缺氧的环境,但是对于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的形成机制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利用地球生物学正演评价的思路,整合研究程度相对较高的四川广元上寺剖面的研究成果,对华南栖霞组海相烃源岩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利用现实主义原理,恢复了栖霞期的古洋流格局,认为较高的生产力是海平面上升诱发的赤道上升流的结果,其营养元素来自沿赤道自西向东的赤道潜流.高生产力输出大量有机质而消耗水体中的可溶氧,形成栖霞组独特的古氧相特征.在水体较深的生境型中,有机质经过厌氧氧化作用而被保存,成为栖霞组海相烃源岩的物质基础.地球生物学为研究栖霞组海相烃源岩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喜停颜佳新薛武强马志鑫李波
关键词:栖霞组烃源岩生产力
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南华系大塘坡组古环境被引量:6
2016年
认识渝湘黔地区南华系的沉积构造背景可以为该地区锰矿勘探提供新的依据,基于此,文中对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ZK0606钻孔的南华系千子门组和大塘坡组开展了系统的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共可划分出冰水浅海、局限边缘盆地和浅水陆棚3种沉积环境。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塘坡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轻稀土元素、具Eu负异常,结合Al2O3/(Al2O3+Fe2O3)、Al/(Al+Fe+Mn)值等,推测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根据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U、V、Mo、V/Cr)等推测,大塘坡组一段沉积于缺氧—贫氧沉积环境,而大塘坡组二段逐渐过渡到氧化沉积环境;根据Al/Ca值、化学蚀变指数(CIA)等指标分析,该套地层自下而上化学风化强度逐渐增大、陆源碎屑供给增多,这可能与Sturtian冰期结束、气候变暖和海平面迅速升高有关。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主要产出于大塘坡组一段下部相对深水厌氧的局限边缘盆地环境中。
马志鑫罗亮刘喜停刘伟孙志明
关键词:南华系地球化学沉积环境
白云岩有机成因模式:机制、进展与意义被引量:40
2010年
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岩,它广泛分布在古代碳酸盐岩台地中,却很少见于全新世沉积物中,这构成了一个未解之谜。近20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早期成岩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的硫酸盐还原反应、甲烷生成和厌氧氧化反应以及有氧呼吸作用能够促进白云石的沉淀:细菌细胞和胞外聚合物(EPS)带有负电荷,能够聚集溶液中Mg2+和Ca2+;同时上述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CO3-,提高了孔隙水中反应物的浓度;这样在细菌细胞周围形成一个对白云石超饱和的微环境,有利于白云石的沉淀。这是一种新的白云石成因模式,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是影响白云石形成最重要的因素,特殊的球状形态和碳同位素特征是鉴别有机成因白云石的重要标志。白云岩有机成因模式为认识地质历史时期大套白云岩的成因、探索"白云岩之谜"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波颜佳新刘喜停薛武强
关键词:白云岩微生物活动早期成岩球状
碳酸盐工厂的分类及其意义
碳酸盐沉积与碎屑沉积的最大差别在于碳酸盐沉积来源于沉积盆地内部,即碳酸盐工厂。碳酸盐工厂指碳酸盐生产的过程和产生碳酸盐的位置。James(1979,1984)最初提出碳酸盐工厂时,仅仅只是将其定义为形成碳酸盐沉积物的浅水...
王夏刘喜停颜佳新
关键词:碳酸盐沉积碎屑沉积
文献传递
铁元素对海相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铁元素是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在海相沉积物成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元素作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微营养元素,影响海相沉积物中有机质的输入,其在早期成岩阶段与硫化物和磷元素的耦合关系,可以促进或者降低有机质的保存;铁元素在海相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可以改变孔隙水的化学性质,影响亚稳定碳酸盐矿物的保存,导致碳酸盐沉积物的溶解与胶结;铁元素在早期成岩过程中赋存状态的改变对海相沉积物的磁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成岩作用可能削弱或者产生二次磁学信号;铁元素在异化铁还原过程中发生同位素分馏,对古海洋中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上述过程与铁元素的赋存状态和有机质分解过程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研究对识别地质历史中的缺氧事件、海相烃源岩的形成过程、碳酸盐沉积的模拟以及全球碳循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重要意义。
刘喜停颜佳新
关键词:铁元素异化铁还原早期成岩作用海相沉积物
黔东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演化的指示被引量:6
2015年
结合黔东麻江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上部沉积微相特征,通过地球化学指标研究了其沉积环境的微细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清虚洞组上部碳同位素整体在-0.24‰^+1.25‰之间波动;锶同位素分布在0.708 9~0.711 9间;Ce异常整体为弱的负异常,δCe大于0.8;Sr/Ba比值绝大部分大于1,反映出水体较浅、水动力较强的浅滩相沉积环境。研究层位中部第11层的锶同位素、铝含量和稀土元素总量显著增大,指示陆源输入在该时期增强,为距离陆源较近的潮坪环境。上述地球化学指标得出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结果一致,均表明清虚洞组上部整体为浅水富氧的浅滩环境,其中部为陆源碎屑输入丰富的潮坪环境,将清虚洞组滩相分隔为两期。此次研究表明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演化,是判断沉积相的有效辅助手段。
马志鑫李波刘喜停罗亮
关键词:寒武系清虚洞组沉积环境黔东
灰岩-泥灰岩韵律成因研究进展
灰岩-泥灰岩韵律包括结核状灰岩到灰岩和泥灰岩互层,被认为是研究旋回地层学的良好载体,原始的沉积差异是产生灰岩-泥灰岩韵律的前提.成岩作用在灰岩-泥灰岩中的作用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成岩作用只是加强了原始差异,有的学者...
刘喜停颜佳新
关键词:成岩作用层序地层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