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悦

作品数:302 被引量:658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12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3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9篇细胞
  • 115篇干细胞
  • 102篇造血
  • 102篇造血干细胞
  • 100篇造血干
  • 92篇干细胞移植
  • 81篇造血干细胞移...
  • 68篇白血
  • 68篇白血病
  • 61篇急性
  • 56篇血小板
  • 48篇细胞移植治疗
  • 46篇干细胞移植治...
  • 45篇血液
  • 41篇基因
  • 41篇骨髓
  • 37篇血液病
  • 35篇地西他滨
  • 34篇恶性
  • 31篇移植后

机构

  • 299篇苏州大学
  • 6篇卫生部
  • 3篇北京大学
  • 3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 1篇法国国家科研...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00篇韩悦
  • 258篇吴德沛
  • 191篇孙爱宁
  • 168篇仇惠英
  • 161篇唐晓文
  • 134篇金正明
  • 113篇苗瞄
  • 105篇马骁
  • 87篇阮长耿
  • 71篇陈苏宁
  • 69篇何广胜
  • 67篇吴小津
  • 62篇傅琤琤
  • 53篇薛胜利
  • 51篇王荧
  • 50篇傅铮铮
  • 48篇王兆钺
  • 44篇王秀丽
  • 37篇赵晔
  • 37篇陈峰

传媒

  • 58篇中华血液学杂...
  • 20篇中国实验血液...
  • 16篇中华医学会第...
  • 10篇中国实用内科...
  • 9篇江苏医药
  • 9篇江苏省第十七...
  • 8篇临床血液学杂...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苏州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5篇中国血液流变...
  • 5篇国际输血及血...
  • 5篇2005年华...
  • 4篇白血病.淋巴...
  • 3篇江苏省第十二...
  • 3篇第四届中国医...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肿瘤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4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2篇2018
  • 21篇2017
  • 18篇2016
  • 25篇2015
  • 22篇2014
  • 21篇2013
  • 28篇2012
  • 20篇2011
  • 7篇2010
  • 20篇2009
  • 7篇2008
  • 20篇2007
  • 7篇2006
  • 27篇2005
  • 3篇2004
3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DS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变化,探讨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D3和侧向角设门,采用直接免疫三标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初治MDS患者(RA 17例、RAS 1例、RAEB 14例、RAEB—t 6例)及1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 CD4+细胞上CTLA-4、PD-1、CD25数量和比例变化,并探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MDS组CTLA-4、PD—L1、CD25在CD3+CD4+表达率分别为2.14%±1.25%(RA1.51%±0.80%、RAEB/RAEB—t 2.65%±1.33%),1.44%±0.88%(RA0.93%±0.63%,RAEB/RAEB—t 2.02%±0.76%),3.18%±2.11%(RA2.80%±1.38%、RAEB/RAEB—t 3.41%±2.4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1%±0.12%,0.09%±0.14%,1.65%±1.14%(P〈0.01)。随着疾病进展,负性调控因素CTLA-4、PD—L1、CD25在RAEB/RAEB—t组亦较R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与正常人免疫系统比较,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升高,免疫负调控增强,并在免疫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疾病进展,MDS患者免疫负调控亦相应增强,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从而有助于恶性克隆扩张、逃逸。
曾慧王秀丽何广胜吴德沛苗瞄孙爱宁金正明仇惠英唐晓文傅铮铮韩悦马骁陈苏宁王荧薛胜利赵晔吴小津常伟荣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4+
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粒细胞缺乏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抗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4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6.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第1位致病菌(22.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61.3%、81.3%及83.5%,检出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0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98例可评估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者痊愈率(92.6%)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者(35.3%)(χ2=11.6,P=0.001)及病原学检查阴性者(55.8%)(χ2=10.3,P=0.001);感染初始即应用利奈唑胺者(45例)比后来换用者(40例)体温控制所需中位时间更短,分别为3.4d及6.6d。结论医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比例高达60%~80%;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尽早应用利奈唑胺可取得非常好的抗感染效果。
王秀丽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何广胜傅铮铮韩悦
关键词:血液病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利奈唑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PM1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临床疗效
2023年
NPM1基因突变主要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但也存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PN)[1]。在MDS患者中,NPM1基因突变率约为4%[2-3]。NPM1基因突变阳性MDS患者往往具有原始细胞比例高、病程侵袭和易向AML转化的特点,预后分层多隶属中/高危组,具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适应证[1,4-5]。NPM1基因突变AML患者具有独立的预后特征[6]。本研究对近年来在本中心接受allo-HSCT治疗的14例NPM1基因突变阳性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王依陈佳薛胜利韩悦唐晓文仇惠英吴德沛王荧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原始细胞高危组
E57.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ADAMTS13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韩悦王兆钺吴德沛阮长耿胡璐萍朱倩苏健马珍妮张威胡晓慧仇惠英孙爱宁
文献传递
HLA高分辨分型在无关双份脐血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杨硕何军李杨徐超鲍晓晶袁晓妮仇惠英金正明唐晓文付琤琤韩悦马骁吴德沛孙爱宁
血小板无效输注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被引量:2
2022年
血小板无效输注(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是指患者在连续2次或多次接受足够剂量的随机供者来源的ABO血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增加。PTR是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输血依赖患者的常见现象,其总体发生率为5%~34%^([1,2,3]),可导致患者血小板需求和出血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总体生存^([4])。目前国内外对于PTR的诊疗尚无指南及共识,在参考国内外该领域相关研究进展后制定本共识,旨在为PTR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范祎陈佳蒋敏韩悦吴德沛阮长耿
关键词:血小板无效输注血小板输注出血风险中国专家共识规范化诊疗供者来源
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一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7例IPSS-R相对高危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移植...
周金懿张彤彤王虹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博琤琤韩悦徐杨吴德沛
剂量增加的地西他滨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分析
目的:探索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的疗效.方法:对高危组MDS/AML患者,予地西他滨20 mg·m-2·d-1×5d,然后行骨髓检查,根据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原始细胞...
吴倩何广胜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韩悦沈益民陈峰胡晓慧金松张旭辉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硬脂酸/软脂酸组合作为aGVHD疾病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脂酸/软脂酸组合作为aGVHD疾病诊断标志物的应用,利用高通量的GC‑MS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受体内硬脂酸/软脂酸比值水平可作为aGVHD的潜在血清代谢标志物,在诊断aGVHD疾病中具...
吴小津吴德沛王畅谢伊瑜韩悦马骁刘跃均顾斌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1],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被人们逐步深度关注[2]。基于对TTP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并且得益于George教授所引领的TTP注册登记库的建立[3],我们对这种致命性血栓疾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使得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管理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了加深国内血液学同行对该病的理解,提高TTP在我国的治疗效果,我们总结了该病近年来的诊治进展,诣在抛砖引玉,为TTP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韩悦戚嘉乾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