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秀丽
- 作品数:165 被引量:313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TGF-β1对hUC-MSC增殖、细胞外基质表达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本研究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增殖、细胞外基质(ECM)表达和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植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培养hUC-MSC并进行表型鉴定,用WS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GF-β1对hUC-MSC增殖的影响,利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GF-β1对hUC-MSC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利用表达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UC-MSC在TGF-β1作用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胞增殖实验中0.1-20.0 ng/ml TGF-β1浓度条件下培养24、48和72小时,hUC-MSC增殖能力变化均不显著,但在0.1 ng/ml组均会出现相对峰值。0.5 ng/ml的TGF-β1促进Col-Ⅰ、MMP-2、MMP-9和TIMP-2的mRNA表达达到峰值;而0.1 ng/ml的TGF-β1促进其它成分:Col-Ⅳ、FN、LN、Integrin、Tenascin-C、MMP-1和TIMP-1的mRNA表达达到峰值。0.5和0.1 ng/ml的TGF-β1分别促进Col-Ⅰ和Col-Ⅳ少量表达,均促进FN强烈表达,但均不能使LN明显表达。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在上调基因中有9个基因与细胞运动、迁移相关;Pathway和Go的统计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涉及转录、翻译、生物合成、代谢、信号转导、细胞迁移、细胞间连接等多方面。结论:0.1 ng/ml的TGF-β1能较好地促进hUC-MSC的生长。不同浓度的TGF-β1能分别促进ECM不同成分表达,TGF-β1对hUC-MSC的转录、翻译、生物合成、代谢、信号转导、细胞迁移、细胞间连接等多方面在基因水平上具有调节作用。
- 赵洁李栋时庆汪大琨鞠秀丽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谱
- 儿童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发生心肌病三例
- 1999年
- 鞠秀丽张红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儿童心肌病
- 胎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
- 2006年
-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可从人骨髓、外周血、肌肉、胎肝、脐带血中分离获得的非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神经元和肝细胞等多胚层组织细胞。本研究试图经尾静脉注射胎血MSCs给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大鼠,探讨其在脑内存活、迁徙、分化情况及其对神经功能改善的可能作用。报告如下;
- 黄志伟鞠秀丽魏欣冰侯怀水时庆李栋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胎血脑卒中神经功能改善造血干细胞
- 大鼠胎血与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 2006年
- 为了比较大鼠胎血和骨髓中非造血成体干细胞(non-hematopoieticadultstemcells,NASC)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体外诱导两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异同,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孕大鼠的胎血和成年大鼠的骨髓,用Ficoll-hypague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后,种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LG培养液内。收获的NASC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β-巯基乙醇(β-ME)、二甲亚砜(DMSO)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诱导NASC向神经元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特异性标志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发现传代培养后的两种NASC的形态相似,皆呈均一的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两种NASC的免疫表型无明显差异,表达CD44、CD54,不表达CD11b、CD45;定向诱导的两种NASC具典型神经元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estin和NSE为阳性,但GFAP为阴性。结论大鼠胎血和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的细胞形态、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别;两者都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胎血应是NASC的又一来源。
- 鞠秀丽黄志伟侯怀水时庆段春红沈柏均
- 关键词:成体干细胞胎血骨髓神经元样细胞
- 混合脐血移植术
- 沈柏均鞠秀丽张丽萍侯怀水时庆张洪泉赵燕马秀峰
- 进行了人混合脐血在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和临床应用研究。最早进行临床混合脐血移植术。在鼠-鼠混合胎血动物实验中,报告受鼠BALB/C体内同时出现C57BL/6-615-BALB/C三嵌合体,持续...
- 关键词:
- 关键词:造血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机制和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20年
-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及全球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疫情控制难度大,引起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众多,尚缺乏有效特异性治疗.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关键因素.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抗炎及免疫调节功能,可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发展,同时亦有强大的组织损伤修复的能力,双管齐下可发挥减轻肺损伤、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已启动了多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临床研究项目,初步证实了安全性及有效性,提示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 鞠秀丽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ITP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将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 IG)1 g/kg、B组应用IV IG 2 g/kg加地塞米松静滴。两组患儿治疗第3、7、10、14天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两组同一时间血小板计数、出血消失时间及治疗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中剂量IV IG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可适当减少费用,降低血液制品风险。
- 段春红鞠秀丽魏绪霞侯怀水时庆
- 关键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类血小板计数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中NAT8作用机制的研究
- 目的 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作用,并探讨该过程中NAT8的功能。方法 为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中的作用,就动物模型70%缺血/再灌注肝损伤SD 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并评估模型鼠生...
- 付金秋庄泳刘欢时庆李栋鞠秀丽
- 关键词:肝损伤
- 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脐血巨核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扩增后脐血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脐血巨核细胞的扩增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6份足月妊娠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免疫磁珠法分离出其中的CD34+细胞。采用细胞因子组合(1)(TPO加SCF加IL-3加IL-6)、细胞因子组合(2)(TPO加SCF)2种细胞因子组合.将富集的脐血CD34+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中,分别在3、7、10、14 d收集扩增产物。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的表型和黏附分子的表达;血浆块法检测巨核细胞集落(CFU-MK)的形成;对巨核细胞进行DNA含量检测以评价巨核细胞的成熟程度。结果: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和培养时间扩增后,巨核细胞的数量和生物学特性不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巨核细胞(CD41+)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培养至14 d时增势减缓。因子组合(1)各时间段的扩增能力(分别扩增5.2、40.7、121.2、149.7倍)均比因子组合(2)(分别扩增3.8、27.4、85.9、106.5倍)强(P<0.05),但因子组合(2)的扩增能力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巨核祖细胞(CD34+/CD41+)的数量在7 d时最多,这也被CFU-MK所证实。DNA含量检测发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多倍体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增加。扩增后巨核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11a的表达维持在高水平,而CD54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扩增后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有助于寻找有效、简便、易于植入受者体内的扩增方法。
- 鞠秀丽时庆黄志伟侯怀水赵燕沈柏均
- 关键词:巨核细胞脐血扩增细胞因子
- 混合脐血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混合脐血移植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分别将两份人HLA半相合、不相合混合脐血或单份脐血输入经亚致死量照射后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观察三组脐血在SCID小鼠体内植入状况及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特性。结果 单份和混合脐血均可在受鼠体内植入 ,形成供 受混合嵌合体 ,植入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并能重建人类多系造血 ,且易于向NK和B淋巴细胞方向分化。用多聚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 (PCR SSO)探针检测人HLA DQB1基因发现 ,混合脐血移植可有 1份或 2份脐血植入 ,其中造血祖细胞含量和体外集落形成能力高者 ,更易于植入 ,且供者间HLA差异小者 ,趋向两份脐血同时植入。结论 混合脐血移植可重建SCID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 ,但造血细胞各谱系分化不均衡。
- 张丽萍沈柏均侯怀水戴云鹏时庆马秀峰鞠秀丽刘星霞阎文瑛
- 关键词:联合免疫缺陷造血功能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