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怀水 作品数:105 被引量:34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胎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 2006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可从人骨髓、外周血、肌肉、胎肝、脐带血中分离获得的非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神经元和肝细胞等多胚层组织细胞。本研究试图经尾静脉注射胎血MSCs给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大鼠,探讨其在脑内存活、迁徙、分化情况及其对神经功能改善的可能作用。报告如下; 黄志伟 鞠秀丽 魏欣冰 侯怀水 时庆 李栋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胎血 脑卒中 神经功能改善 造血干细胞 大鼠胎血与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比较大鼠胎血和骨髓中非造血成体干细胞(non-hematopoieticadultstemcells,NASC)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体外诱导两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异同,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孕大鼠的胎血和成年大鼠的骨髓,用Ficoll-hypague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后,种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LG培养液内。收获的NASC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β-巯基乙醇(β-ME)、二甲亚砜(DMSO)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诱导NASC向神经元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特异性标志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发现传代培养后的两种NASC的形态相似,皆呈均一的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两种NASC的免疫表型无明显差异,表达CD44、CD54,不表达CD11b、CD45;定向诱导的两种NASC具典型神经元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estin和NSE为阳性,但GFAP为阴性。结论大鼠胎血和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的细胞形态、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别;两者都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胎血应是NASC的又一来源。 鞠秀丽 黄志伟 侯怀水 时庆 段春红 沈柏均关键词:成体干细胞 胎血 骨髓 神经元样细胞 混合脐血移植术 沈柏均 鞠秀丽 张丽萍 侯怀水 时庆 张洪泉 赵燕 马秀峰 进行了人混合脐血在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和临床应用研究。最早进行临床混合脐血移植术。在鼠-鼠混合胎血动物实验中,报告受鼠BALB/C体内同时出现C57BL/6-615-BALB/C三嵌合体,持续...关键词:关键词:造血细胞 脐血巨核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扩增后脐血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脐血巨核细胞的扩增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妊娠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免疫磁珠法分离出其中的 CD_(34)^+细胞。采用血小板生长因子(thrombopoietin,TPO)+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IL-6和 TPO+SCF 两种细胞因子组合,将富集的脐血 CD_(34)^+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中,分别在3、7、10、14 d 收集扩增产物。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的表型;血浆块法检测巨核细胞集落(colony forming unit-megakaryocyte,CFU-MK)的形成;对巨核细胞进行 DNA 含量检测以评价其成熟程度;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 SCID 小鼠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后巨核细胞的功能。结果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和培养时间扩增后,巨核细胞的数量和生物学特性不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巨核细胞(CD_(41)^+)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培养至14 d 时增势减缓。因子组合TPO+SCF+IL-3+IL-6各时间段的扩增能力(分别扩增5.2、40.7、121.2、149.7倍)均比因子组合TPO+SCF(分别扩增3.8、27.4、85.9、106.5倍)强,但因子组合 TPO+SCF 的扩增能力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巨核祖细胞(CD_(34)^+CD_(41)^+)的数量在第7天时最多(分别增加43.4和36.2倍),这也被 CFU-Mk 所证实。DNA 含量检测发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多倍体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增加。体外血小板活化实验证实,扩增的巨核细胞在体外可产生血小板,有正常巨核细胞功能。移植后两组小鼠的骨髓中均检测到人 CD_(45)^+和 CD_(41)^+细胞。小鼠外周血中人血小板在移植后3 d 就可测到,5 d 就可达到高水平(分别为20.7%和17.9%),维持20 d 以后才逐渐下降。结论通过对扩增后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有效、简便、易于植入受者体内的扩增方法。体外扩增的脐血巨核细胞可植入骨髓并产生功能正常的血小� 鞠秀丽 时庆 黄志伟 侯怀水 孙念政 赵燕 沈柏均关键词:胎血 巨核细胞 细胞因子类 TPO和TGFβ1在儿童ITP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研究调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巨核细胞和 (或 )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定量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技术检测 40例ITP患儿血清中的正向调节因子血小板生成素 (TPO)和负向调节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 水平。结果 :①ITP患儿血清TPO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仅轻度升高 (P =0 .0 65) ,但其中部分患儿 (55 % )的TP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其骨髓巨核细胞数较TPO正常组显著降低 (P=0 .0 0 7) ,绝大部分激素治疗效果较差 (P <0 .0 0 1 ) ;②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儿的血清TPO水平显著高于ITP患儿 (P <0 .0 0 1 ) ,且两组患儿TPO水平之间没有重叠 ;③ITP患儿血清TGF β1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 <0 .0 0 1 ) ,而AA患儿的血清TGF β1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51 2 ) ,但显著低于ITP患儿 (P <0 .0 0 1 )。结论 :检测ITP患儿的TPO及TGF β1 水平对其发病机制研究。 王红美 沈柏均 时庆 侯怀水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 血小板生成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生成CD34^+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体外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生成 CD34+细胞的能力。方法:将ES-D3形成拟胚体,将拟胚体细胞转入含不同浓度的VEGF和VEGF+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培养基中。实验分6组,分别为VEGF 5μg/L组、VEGF 10 μg/L组、VEGF20 μg/L组、VEGF 5 μg/L+SCF组、 VEGF 10 μg/L+SCF组、VEGF 20 μg/L+SCF组,同时设不加因子的自发分化对照组。RT-PCR检测CD34 mRNA的表达,流 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的比例,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检测生成造血集落的能力。结果:经过1周的诱导培养,实验组 生成的细胞可以表达CD34 mRNA,CD34+细胞的比例也升高,并可形成造血祖细胞的集落。从CD34 mRNA的表达水平、诱导 生成CD34+细胞的比例和生成的集落数量看,VEGF 20 μg/L+SCF组和VEGF 10 μg/L+SCF组的诱导效率最高。结论: VEGF能够促进ESC生成CD34+细胞,尤以与SCF合用时,其诱导效率更高。 李府 沈柏均 刘星霞 侯怀水 时庆 马秀峰关键词:胚胎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拟胚体 混合脐血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01年 为探讨混合脐血移植重建免疫造血系统的可行性 ,扩大脐血移植 (CBT)的应用范围 ,将孕 2 0日的C5 7BL / 6 (H- 2 b)小鼠和 6 15 (H - 2 k)小鼠经剖腹产取出胎盘和胎鼠 ,剪碎后分离出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 ,将二者各 1× 10 6个 MNC混匀后经尾静脉注入 X线直线加速器致死量照射的 BAL B/ c(H- 2 d)小鼠。1个月后 ,用抗小鼠 H- 2 Db和 H- 2 Kk单克隆本检测受鼠中嵌合体的存在 ;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特异性的免疫耐受。结果未行MNC移植的对照组小鼠 3周内全部死亡 ;移植组 70 %存活 ,且体内形成稳定的混合嵌合体。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发现 ,受鼠对两个供者均产生了特异的免疫耐受。证明 2份小鼠脐血可在同一个受鼠体内产生混合嵌合体 ,能重建同种异基因小鼠的免疫造血系统而不引起明显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D) ,这一模型可用于研究临床混合脐血移植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鞠秀丽 沈柏均 刘星霞 侯怀水 时庆关键词:移植嵌合体 免疫耐受 CBT 强烈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自体免疫性疾病(附1例报告) 1995年 80年代初,人们在骨髓移植的临床实践中意外发现一些受者的自体免疫性伴发病也获得了缓解或治愈。1985年Ikehara等经动物实验证明,大剂量或致死量放(化)疗加骨髓移植术确能防治某些自体免疫病。1993年Slavin在上述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上,首先用骨髓根治性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致命性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取得成功。如今,难治性自体免疫性疾病(RAID)已被许多学者推荐为骨髓移植的新适应症之一。我们在脐血移植的临床研究中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沈柏均 赵燕 隋星卫 戴旻笙 侯怀水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疗法 环磷酰胺 细胞因子对儿童ITP巨核细胞生成的调控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巨核细胞生成的调控中,存在一个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网络。其中,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和/或血小板生成的以血小板生成素(TPO)为主,还有白细胞介素(IL)-3、IL-6等;抑制巨核细胞生成的主要是转化生... 王红美 沈柏均 时庆 侯怀水关键词:ITP 巨核细胞生成 细胞因子 文献传递 糖蛋白130和c-kit同时激活对脐血CD_(34)^+细胞的扩增作用 2000年 目的 :探讨同时激活糖蛋白 1 30 ( gp1 30 )和 c- kit信号系统 ,对脐血长期培养启动细胞 ( LTC-IC)和混合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 CFU- Mix)的扩增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 CD+ 3 4细胞 ,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 ,经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 s IL- 6R)、白细胞介素 6( IL- 6)、干细胞因子 ( SCF)和白细胞介素 3( IL- 3)的不同因子及组合扩增 3w,分别用甲基纤维素法和有限稀释法测定 CFU- Mix和 LTC- IC的扩增效率。结果 :s IL- 6、IL- 6和 SCF单独都不能使 CFU- Mix得到扩增 ,而三者联合可使 CFU- Mix数目显著扩增 ,且于培养 2 w时扩增效能最佳 ,此时 CFU- Mix扩增到 2 2 .5倍 ,LTC- IC扩增到 3.5倍 ,作为对照的 SCF+ IL- 6+ IL- 3组则仅分别扩增到 3.0和 1 .9倍。形态学分析发现 :IL- 6、s IL- 6R和 SCF协同作用下 ,产生的集落体积较大 ,并可观察到各系造血细胞集落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细胞。结论 :由 IL- 6/s IL- 6R复合物和 SCF联合激活 gp1 30和 c- kit信号系统可刺激造血干 /祖细胞发生明显扩增 ,体外扩散时间以 1~ 2周为宜。 王红美 隋星卫 侯怀水 曾凤华 沈柏均关键词:C-KIT 胎血 CD^+34细胞 脐血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