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雯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癌压迫肺静脉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二例被引量:1
- 2007年
- 2例患者均主要以阵发性心悸入院,多次行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因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而拟行射频消融术,术前常规检查中发现肺癌,且压迫到肺静脉。提示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尤其是伴有呼吸道症状者应行常规肺纵隔CT检查。
- 陈秀雯高连君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肺癌肺静脉心房颤动
- 血管迷走性晕厥者的T波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者无症状期间的T波形态学。方法 208例疑诊为VVS患者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检查分为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于无症状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对两组的T波形态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的T波MCS[(90.47±40.57)vs.(79.81±33.08)]、Flat-score[(45.73±9.19)vs.(40.40±8.73)]、Tp-Te[(117.83±19.13)ms vs.(111.36±15.8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Flat-score为HUTT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8,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析:MCS(AUC=0.622,P<0.01),Flat-score(AUC=0.662,P<0.01)。结论 MCS、Flat-score、Tp-Te是HUTT阳性的相关因素,VVS患者无症状期间存在心室复极异常。
- 郭冰丽张树龙陈秀雯
-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血管迷走性晕厥心室复极
- 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室间隔形态学
- 2020年
- 目的对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左心室形态学进行评估,并探讨左室间隔肥厚的相关因素。方法78例患有中度、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结果78例患者中46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室间隔肥厚(左室间隔厚度≥13 mm)。室间隔肥厚组的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生更高,峰值压差和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差值更高(P<0.05)。糖尿病和室内传导延缓与左室间隔肥厚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常伴发左室间隔肥厚,糖尿病和室内传导延缓为其主要相关因素。
- 陈秀雯张海涛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室间隔肥厚
- 人肺静脉前庭心肌组织病理学研究
- 目的:虽然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房颤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目前临床应用的导管消融术式多与肺静脉前庭相关,因此,肺静脉前庭的解剖结构与电生理特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实验通过对比观察左心房、肺静...
- 陈秀雯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前庭
- 文献传递
- 空间QRS-T夹角与空间Tp-Te间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平板运动试验中,空间QRS-T夹角与空间Tp-Te间期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心脏危险因素提供新的预测方向。方法入选2013年10月到2014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成年人40例,所有受试者均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器质性心脏病,收集正常健康人群平板运动试验中不同时段QRS-T夹角和Tp-Te间期,并且在接受平板运动试验前均未服用影响心率的药物,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连续同步检测体表12导联心电图并分别在运动前、运动结束、运动结束后1、4、9min采集心电向量图。分析运动前、运动结束以及运动结束后第1、4、9min的QRS-T夹角和Tp-Te间期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1)运动不同时程的QRS-T夹角动态变化的均值与标准差:运动前7.23±3.58,p<0.05;运动结束9.87±4.64,p<0.05;运动结束后1min 9.56±4.35,p<0.05;运动结束后4min 8.29±4.26,p<0.05;运动结束后9min 8.27±4.50,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QRS-T夹角运动前、运动结束、运动结束后1min各组间变化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RS-T夹角随时间变化较Tp-Te间期更敏感;(2)运动不同时程Tp-Te间期动态变化的均值与标准差:运动前1.67±2.75,p<0.05;运动结束1.74±2.63,p<0.05;运动结束后1min 1.76±2.29,p<0.05;运动结束后4min 1.77±1.63,p<0.05;运动结束后9min 1.79±1.73,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Tp-Te间期各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3)通过Pearson相关,对各组QRS-T夹角和Tp-Te间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各组Pearson R值和p值分别为:运动前(R=0.089,p>0.05)、运动结束(R=-0.063,p>0.05)、运动结束后1min(R=0.096,p>0.05)、运动结束后4min(R=-0.255,p>0.05)、运动结束9min(R=-0.041,p>0.05)。各分组R均小于0.8,p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没有相关性。校正前、后全部(不分组)QRS-T夹�
- 张海涛张树龙陈秀雯
-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心源性猝死
- 自主神经调节、血管舒张功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调节及血管舒张功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22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非勺型高血压110例、勺型高血压110例。测定两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24 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分时段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24 h内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心搏次数占所有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谱(HF)、低频功率谱(LF)、极低频谱(VLF)、LF/HF],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结果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较勺型高血压患者年龄增加,SDNN、SDANN下降,FMD值升高(P均<0.05)。年龄(OR=1.023,95%CI:1.002~1.043,P<0.05)、SDANN(OR=1.990,95%CI:1.983~1.996,P<0.05)为非勺型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主神经调节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SDANN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独立因素。血管舒张功能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但不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珊张树龙陈秀雯
- 关键词:血压昼夜节律血管舒张功能高血压
- aVR导联在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在传统的心电图诊断中aVR导联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近几年的研究显示aVR导联在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鉴别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加以简述。
- 陈秀雯张树龙
- 关键词:AVR导联心电图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 房室结多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阵发性心悸15年,心悸发作时无胸闷、胸痛,无黑蒙、晕厥。每次症状持续约十几分钟,可自行缓解。近半个月来心悸症状发作频繁,且症状加重难以耐受,于2016年5月9日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诊治。
- 陈秀雯高珊
- 关键词:电生理学房室结多径路射频消融术
- 人的肺静脉前庭心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虽然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房颤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目前临床应用的导管消融术式多与肺静脉前庭有关,因此,肺静脉前庭的解剖结构与电生理特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实验通过对比观察左心房、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的组织学特点,探讨房颤发生与维持的机制。方法10例非心脏原因死亡的成人尸检标本。观察肺静脉的分布与走行,沿肺静脉走行剥离肺静脉与心包及周围结缔组织,剪下左心房与肺静脉。观察肺静脉前庭部肌束的分布与走行。并同时将标本由近至远心端分别环行剪取左上及右上肺静脉、左上及右上肺静脉前庭、左心房3mm宽组织标本。将组织置于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以上进行取材。经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分别作纵向和横向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选取部分标本进行Masson染色。随机选取肺静脉前庭部纵切3mm宽的组织标本,进行PGP9.5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静脉前庭心肌厚度、细胞分布与排列特点、神经分布特点。结果(1)肺静脉前庭内心肌平均厚度较左心房薄[(2.6±0.4)mm对(3.0±0.5)mm,P=0.047]。(2)细胞分布:心肌纤维自左心房至肺静脉前庭向肺静脉连续延伸,逐渐变薄,心肌细胞数逐渐减少。与鼻心房心肌细胞分布相比较,肺静脉前庭处,从横切面上可以观察到心肌在肺静脉前庭内分布不均一,有的部分相对数量较多而有的部分则较稀疏。(3)细胞排列:从纵切面观察,在心房心肌纤维总体呈横行排列,密度均匀,而肺静脉前庭内的心肌纤维的走行方向呈横行、纵行或斜行等不规律排列,在近心内膜部分肌束排列较紧密,近心外膜部分则排列较疏松。随着向肺静脉延伸,心肌细胞分布逐渐稀疏,心内膜和心外膜的差别渐无。(4)特�
- 陈秀雯高连君张树龙杨东辉于胜波宫瑾隋鸿锦杨延宗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前庭心肌病理组织学
- 老年急性心肌炎临床特征及预后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79例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信息、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hs-Tn)I、B型钠尿肽(BNP)、心电图、心彩及预后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30例和青年组(年龄<60岁)49例;将老年组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好转组。结果老年组CK、hs-TnI水平、体温升高例数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老年组与青年组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收缩力下降、死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死亡患者的hs-TnI水平、房室传导阻滞比例明显高于好转组;房室传导阻滞是老年急性心肌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男性居多,起病隐匿,无明显前驱症状,发热少见,易出现心律失常,其中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可影响老年急性心肌炎的预后。
- 张海涛陈秀雯
- 关键词:急性心肌炎心肌酶谱B型钠尿肽房室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