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萍

作品数:29 被引量:14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0篇哮喘
  • 9篇诱导痰
  • 7篇慢性
  • 6篇阻塞性
  • 5篇炎症
  • 5篇气道
  • 5篇中性粒细胞
  • 5篇粒细胞
  • 5篇慢性阻塞性
  • 4篇疾病
  • 3篇道炎症
  • 3篇气道炎症
  • 3篇中性粒细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细胞性
  • 3篇粒细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活性
  • 3篇寡核苷酸

机构

  • 2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医骨...
  • 1篇广元市第一人...

作者

  • 29篇陈华萍
  • 19篇王长征
  • 11篇马千里
  • 11篇王关嵩
  • 10篇程晓明
  • 10篇张巧
  • 7篇魏征华
  • 6篇林科雄
  • 6篇李瑾
  • 5篇贺斌峰
  • 5篇王斌
  • 3篇白莉
  • 3篇陈琰
  • 3篇刘雪萍
  • 3篇王彦
  • 3篇李志伟
  • 3篇戢福云
  • 3篇刘禹
  • 2篇刘湘
  • 2篇张建祥

传媒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中华肺部疾病...
  • 4篇重庆医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医药世界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3
  • 1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诱导排痰检查对阻塞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诱导排痰检查在阻塞性气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咳嗽患者65例,其中男20例,女45例,平均年龄(47±15)岁;哮喘患者80例,男29例,女51例,平均年龄(48±1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8例,男46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10)岁。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结果 20.00%(13/65)的慢性咳嗽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EOS)百分比大于3%,提示考虑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可能;哮喘组中EOS和中性粒细胞(NEU)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4.62±3.51)%和(42.59±23.90)%,其中83.7%(67/80)的患者,EOS>1%,25.0%(20/80)的患者NEU>61%;COPD患者EOS和NEU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0.80±0.80)%和(54.43±21.51)%,其中29.4%(24/68)EOS>1%,55.8%(38/68)NEU>61%,在哮喘组和COPD组间EOS和NEU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诱导排痰细胞学检查可对慢性咳嗽的鉴别诊断和判断哮喘、COPD气道炎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华萍吴颖万敏张巧马千里王关嵩王长征
关键词:慢性咳嗽哮喘
重庆地区健康成人诱导痰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的初步建立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研究现居住于重庆的健康成人诱导痰细胞计数,建立重庆地区诱导痰细胞计数参考值。方法对80例健康成人进行高渗盐水雾化痰诱导,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对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重庆地区78例志愿者痰诱导成功,细胞总数为(3.48±3.97)×106/g,嗜酸性粒细胞(0.07±0.21)%、中性粒细胞(37.02±13.68)%、淋巴细胞(2.90±2.22)%、巨噬细胞(60.7±13.67)%,不同性别组间细胞总数和分类百分比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既往报道的广州地区低,既往报道河北地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间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间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重庆地区健康成人诱导痰细胞计数参考值范围,给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陈华萍马千里张巧李瑾李海宁魏征华贺斌峰李莹王关嵩王长征
关键词:诱导痰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新桥医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的病史、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性哮喘(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61%)占同期行诱导痰检查哮喘患者总数的33.1%(51/154),共纳入资料完整的患者45例。其中住院患者20例(44.4%),达到哮喘临床控制2例(4.4%),咳嗽变异性哮喘3例(6.7%),女性30例(66.7%),12岁后发病者35例(77.8%),特应性患者12例(26.7%),急性加重患者27例(60%)。34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0%和>80%的患者分别为19例(55.9%)和5例(14.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为64%(16/25),平均可逆程度为11.7%。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比例分别为(74.5±9.1)%和(2.4±2.5)%,伴嗜酸粒细胞增多(>3%)的患者占35.6%(16/45)。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多数为重症和急性加重患者,但其临床特征多样。哮喘患者气道内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机制和临床意义尚不完全清楚,有待更多的研究来阐明。
王彦王斌陈华萍唐咸军张巧程晓明林科雄马千里王长征
关键词:哮喘中性粒细胞诱导痰
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哮喘278例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哮喘不同炎症表型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哮喘患者的病史,共纳入资料完整的患者287例,根据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Eos)组(41.5%,119/287),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eu)组(27.5%,79/287),寡细胞性哮喘(Pau)组(11.1%,32/287),混合细胞性哮喘(Mix)组(19.9%,57/287)。对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和肺功能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发病年龄、特应性、吸烟、体质指数、ACT评分、规律使用吸入激素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诱导痰炎症细胞方面,Mix组炎症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在Neu组和Mix组中,存在气流受限患者(FEV1占预计值<80%)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呈显著的负相关(r=-0.386 6,P=0.032)。结论哮喘患者存在不同的气道炎症表型,但其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中性粒细胞炎症可能在哮喘气道阻塞中起重要作用。
李志伟陈华萍马千里程晓明张巧王彦林科雄王长征
关键词:哮喘诱导痰
Rab26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迁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调控Rab26蛋白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eLa细胞,分别将含有Rab26 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过表达组)、含有Rab26 siRNA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siRNA组)瞬时转染HeLa细胞,同时设立正常细胞组及空载体转染组作为对照。转染48 h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Rab2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同时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速度。结果与正常细胞组及空载体转染组相比,过表达组HeLa细胞中Rab2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siRNA组细胞中Rab2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组HeLa细胞凋亡率增高并抑制细胞迁移速度(P<0.01),siRNA组则促进细胞迁移(P<0.05)。结论 Rab26与HeLa细胞的凋亡及细胞迁移有关,故调控Rab26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
陈华萍陈旭昕董伟杰李弘立王关嵩
关键词:HELA细胞细胞凋亡细胞迁移
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CAT评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病,其病程长,且易反复迁延不愈,预计到2030年COPD将位居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并成为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1]。研究表明,多数COPD患者常合并明显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COPD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2-3]。既往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不仅在COPD患者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COPD的治疗中亦扮演重要角色,积极的心理健康有助于疾病的预后和康复[4]。但临床工作中,多数医生更多关注于COPD患者机体的状态和药物反应,却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导致一些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COPD患者由于未及时进行心理辅助治疗出现疗效不佳的现象。因此,本文通过对合并焦虑抑郁的COPD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其对患者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的影响,以期为COPD患者治疗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陈华萍吴红梅刘禹陈琰胥洪燕
关键词: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难控制哮喘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难控制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1-2010.12期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41例难控制哮喘患者。入选标准为,既往有典型哮喘病史≥1年以上,经过吸入丙酸氟替卡松≥500μg/d(...
白莉张旭生王斌程晓明张巧陈华萍马千里邹利光王长征
文献传递
哮喘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表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与临床控制的关系,为哮喘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40例,采集患者病史、ACT评分、诱导痰和肺功能等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与ACT评分、FEV1%pred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40例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中,女性26例(65.00%),男性14例,平均年龄(42.70±13.74)岁,发病年龄>12岁31例(77.50%),病程(11.32±12.25)年,ACT(17.15±4.80)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0.49±0.80)%,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0.03±0.06)×106/g,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73.79±5.83)%,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5.21±2.09)×106/g,FEV1%pred(75.50±21.83)%。在中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细胞总数、ACT评分与FEV1%pred存在相关性(P<0.05,r分别为-0.373、-0.530、-0.519、0.552)。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其临床特征多种多样;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与临床控制存在相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炎症可能参与了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ACT是一种简易评价哮喘控制水平的工具。
刘禹李志伟杨旭刘湘高瞻陈华萍王长征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诱导痰
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患者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气道炎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GERC)气道炎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慢性咳嗽患者76例,按照咳嗽指南推荐的方法进行病因诊断并随访,全部患者均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检查,并选取同期的健康志愿者11例作为对照。对诊断为GERC的患者进行抗反流治疗后复查诱导痰。结果 76例患者中,最终共有60例患者明确诊断,其中GERC 28例(46.6%),嗜酸性支气管炎(EB)12例(20.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0例(16.6%),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0例(16.6%);将确诊的60例患者纳入数据统计,GERC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74.79±8.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CVA及EB组[(41.62±8.21)%,(56.67±15.15)%,(58.22±12.92)%,P〈0.01],GERC组诱导痰嗜酸细胞比例(0.35±0.67)%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0.11±0.05)%,P〉0.05],显著低于CVA和EB组[(10.88±11.29)%,(7.85±6.77)%,P〈0.01]。13例GERC患者经抑酸剂和胃动力药联合治疗2~4周后,咳嗽积分显著下降(日间:1.69±0.98 vs.0.92±0.24;夜间:0.62±0.51 vs.0.15±0.38,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70.62±6.13)%vs.(60.80±15.76)%,P〈0.05],咳嗽症状改善显著。结论GERC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它慢性咳嗽患者,通过针对性治疗后GERC患者气道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减少,咳嗽症状改善。表明GERC患者存在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可能与GERC有关。
刘湘刘禹高瞻陈华萍程晓明王长征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诱导痰气道炎症中性粒细胞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COPD患者CD4+ CD25+ FoxP3+调节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COPD患者吸入50/500ug SFC治疗COPD患者12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诱导痰细胞计数分类、痰及血中白细胞介素和炎症介质、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CD4Treg细胞)变化及关系。方法...
杨丽马千里张巧陈华萍王关嵩王长征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