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元炯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图像
  • 4篇内镜
  • 3篇CT
  • 3篇MR
  • 2篇输尿管
  • 2篇图像处理
  • 2篇尿管
  • 2篇尿路造影
  • 2篇肿瘤
  • 2篇螺旋CT
  • 2篇镜检
  • 2篇仿真内镜
  • 2篇膀胱
  • 2篇膀胱镜
  • 2篇CT仿真
  • 2篇病变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脉

机构

  • 14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4篇陈元炯
  • 6篇杨秀军
  • 3篇陈海曦
  • 3篇缪竞陶
  • 3篇凌桂明
  • 3篇文伟
  • 2篇陶勇浩
  • 2篇汪守中
  • 2篇何之彦
  • 2篇胡运胜
  • 2篇张贵祥
  • 1篇许静波
  • 1篇诸慧敏
  • 1篇张悦萍
  • 1篇袁晓春
  • 1篇沈洁
  • 1篇姚戈虹
  • 1篇周根泉
  • 1篇彭仁罗
  • 1篇徐先鸿

传媒

  • 3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和MR仿真结肠镜技术对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对比仿真CT结肠镜 (CTVC)和磁共振结肠镜 (MRVC)成像技术及其探查结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取长约 2 5cm猪结肠 2段制作出直径为 3~ 12mm的隆起性“病变”模型共2 0个 ,结肠适度充气后以 3mm准直层厚、1 5mm重建间隔、1 0螺距行CT扫描 ;完全水充盈后以相同矩阵、1 5mm层厚行重T2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无间隔扫描。在工作站用导航软件作CTVC和MRVC等后处理。其中 1段结肠同时作了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 CTVC和MRVC均类似内窥镜样显示了结肠形态和病变 ,对 3mm及其以上隆起性病变检出率达 10 0 % ,准确性CTVC为 10 0 %、MRVC为71 4% ;结合导航多方位影像 ,准确显示了病灶部位和大小 ,并可靠区分了伪影 ,使MRVC准确性提高至 10 0 %。CTVC显示结肠黏膜和病灶表面细节较MRVC好 (χ2 =4 16 7,P <0 0 5 ) ,但比结肠镜差 (χ2 =5 143,P <0 0 5 )。结论 仿真结肠镜无创性检出了 3mm以上结肠隆起性病变 ,其CT技术优于MR技术 ;结合源影像或其他后处理影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
杨秀军何之彦陶勇浩缪竞陶陈元炯胡远胜王麟川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CT机图像与数据监控器维修两例
2000年
陈智维邹健陈元炯
关键词:CT机
宽探测器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上的挑战及应用
2008年
CT从发明到现在经历了30多年的历程,从第一代到现在多层螺旋,从开始的每幅图像要耗时几分钟到现在的亚秒即可获得几十幅甚至数百幅图像,时间分辨率从数分钟缩短到〈200ms(180°成像)。其应用范围从仅用于头颅平扫发展到现在的各种脏器的形态与功能检查,例如心脏冠状动脉CTA、组织灌注、能量减影(化学成分分析)等。
陈元炯张贵祥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CTA探测器心脏冠状动脉化学成分分析时间分辨率
CT直接冠状面扫描对直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
1997年
目的:探讨CT直接冠状面扫描在直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例直肠病变的病例行横断面加直接冠状面扫描。在直接冠状面扫描时,应尽量提高KV及mA,并对所获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本组13例,直肠癌11例,腺病及炎性改变各1例。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4.6%,其中按照Duke改良法分期,Ⅰ期诊断符合率为50%,Ⅱ期为67%,Ⅲ期及Ⅳ期为100%。CT显示直肠病灶的关键在于充分扩张的肠腔和肠腔内外良好对比。CT直接冠状面扫描可以准确显示病灶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并可以直接测量肿块距肛缘的距离,浆膜层和肠周脂肪受侵犯时表现为索条状或片状致密影,其中肠壁外结节影为浆膜层受累的可靠征象。结论:CT直接冠状面扫描结合横断面扫描对直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有帮助。
董兰强潘纪青汪守中陈元炯
关键词:直肠肿瘤CT
脑CT血管造影仿真外视镜成像技术与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脑CT血管造影(CTA)仿真外视镜重建技术、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仿真外视镜和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内镜(VE)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对8例脑CTA进行后处理重建成像,并与DSA作对照。结果 仿真外视镜、MIP、SSD重建均获得了脑动脉整体三维血管解剖,以仿真外视镜成像揭示脑血管及其病变效果最佳。仿真外视镜重建时间最少,其对颅底血管结构的展示以轴位效果最佳,能清晰、准确展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脑动脉与邻近颅底骨尤其垂体窝等骨性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无须剪辑去除颅骨影像,且颅骨、血管影像相得益彰。VE仅揭示血管内腔解剖信息。结论仿真外视镜成像是脑CTA颇为有效、无创性三维显示脑血管及其病变的重建技术,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顾燕娣杨秀军陈元炯王正磊
关键词:仿真内镜图像处理
颅内动脉瘤:MDCT血管成像与DSA检测比较
目的以DSA为标准,评价MDCT血管成像检测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或其他血管性病变的33例患者的CTA和DSA 资料。其中女性18例,男性15例,年龄2...
周根泉张贵祥张悦萍解学乾陈元炯
文献传递
螺旋CT实际层厚的影响因素与CT图像质量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通过实验分析影响螺旋CT实际层厚的因素,并分析实际层厚与CT图像质量的关系。 方法 应用GE HispeedDX/i CT机及Elscinet的QC水模在不同扫描层厚及不同螺距情况下进行扫描,测量螺旋CT实际层厚并分析。 结果 螺旋CT实际层厚随扫描层厚及螺距减小而减小;Z轴分辨率及扫描时间、病人接受的放射剂量随螺距增大而增大;螺旋扫描图像噪声与螺距呈非线性关系,螺距为1.5时噪声较螺距为1.0时要小。 结论 螺旋CT实际层厚与扫描层厚、螺距有密切关系,选择合适的扫描层厚及螺距对提高CT图像质量、减少扫描时间、减少病人接受的放射剂量均大有益处。
顾燕娣陈元炯王正磊
关键词:螺旋CT螺距CT图像病人
腹盆部CT直接冠状面扫描方法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1997年
目的:探讨直接冠状面CT在腹盆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0例腹盆部CT常规横断面扫描加冠状面重建及直接冠状面扫描,比较观察各种方法和体位显示的信息。结果:冠状面直接扫描显示系同一时间图像,连贯性好,呼吸影响少,分辨率高。结论:腹盆部直接冠状面CT对长管状解剖结构能更好地显示病变部位,更全面地观察病变全貌和上下关系,便于临床医师观察并和造影片对照,对尚无MR设备单位尤其值得开展。
顾燕娣陈元炯汪守中
关键词:CT造影病变部位临床医师MR
呋塞米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呋塞米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医院进行CTU检查的怀疑上尿路疾病的患者27例,分为速尿组和传统组。先进行平扫,然后注射造影剂。速尿组在注射造影剂后注射20 mg呋塞米,5~10 min感觉尿急时进行延时期CT扫描。传统组除不注射速尿,其余检查方法同速尿组。结果速尿组的重建图像质量较好,输尿管基本连续显影,图像对比良好,没有伪影,均优于传统组,评分比传统组高。传统组的肾盂内CT值均数(1408.8±377.0)Hu,导致伪影较多,显著高于速尿组(250.0±59.1)Hu。结论速尿法CTU检查比传统法检查有着明显优势,在排除禁忌证的前提下,推荐常规采用速尿法CTU检查。
周志国王庆国郑林峰王政李念云陈元炯许静波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螺旋CTCT尿路成像利尿剂
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
杨秀军凌桂明陈海曦文伟胡运胜陈元炯姚戈虹袁晓春诸慧敏徐先鸿缪竞陶
[目的]探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尿路成像方法和技术。[方法]采用磁共振水成像(MRH)和/或磁共振静脉尿路造影(MR-IVU)作为影像源,应用导航软件对150例患者进行了磁共振仿真尿路镜观察,其中107例同时行了X线静脉尿路...
关键词:
关键词:尿路造影内镜术虚拟现实三维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